生姜汤: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mported>入我相思门 小无编辑摘要 |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方剂|方名=《医心方》卷九引《深师方》:生姜汤|组成=生姜15克 茯苓12克 半夏9克 橘皮3克 甘草6克|制法=|性状=|用法=上药以水1.8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功用=|主治=降逆止呕,化痰理气。治食后吐逆。|加减=| |
{{方剂|方名=《医心方》卷九引《深师方》:生姜汤|组成=生姜15克 茯苓12克 半夏9克 橘皮3克 甘草6克|制法=|性状=|用法=上药以水1.8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功用=|主治=降逆止呕,化痰理气。治食后吐逆。|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医心方》卷九引《深师方》}} |
||
{{方剂|方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生姜汤|组成=干生姜二斤,白面(炒)三斤,甘草(炒)十三斤,杏仁(去皮.尖.麸炒.别研)十斤。|制法=上炒盐二十二斤同为末。|性状=|用法=每服半钱,如茶点吃。|功用=|主治=治酒食所伤,心胸烦满,口吐酸水,呕逆不定,饮食无味,胸膈不快。 |
{{方剂|方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生姜汤|组成=干生姜二斤,白面(炒)三斤,甘草(炒)十三斤,杏仁(去皮.尖.麸炒.别研)十斤。|制法=上炒盐二十二斤同为末。|性状=|用法=每服半钱,如茶点吃。|功用=|主治=治酒食所伤,心胸烦满,口吐酸水,呕逆不定,饮食无味,胸膈不快。 |
||
常服一字,消食化痰,宽利胸膈,不拘时候。|加减=| |
常服一字,消食化痰,宽利胸膈,不拘时候。|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
{{方剂|方名=《寿亲养老新书》卷一:生姜汤|组成=杏仁120克(去皮、尖)生姜180克(去皮)甘草0.9克 桃仁15克(去皮、尖)盐花90克|制法=以上杏仁、桃仁、生姜,用湿纸同裹煨,砂盆内研极细,入甘草、盐,再研,瓷器贮之。|性状=|用法=汤点服。|功用=|主治=治老人膈滞,肺疾痰嗽。|加减=| |
{{方剂|方名=《寿亲养老新书》卷一:生姜汤|组成=杏仁120克(去皮、尖)生姜180克(去皮)甘草0.9克 桃仁15克(去皮、尖)盐花90克|制法=以上杏仁、桃仁、生姜,用湿纸同裹煨,砂盆内研极细,入甘草、盐,再研,瓷器贮之。|性状=|用法=汤点服。|功用=|主治=治老人膈滞,肺疾痰嗽。|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寿亲养老新书》卷一}} |
2023年8月20日 (日) 00:18的最新版本
《医心方》卷九引《深师方》:生姜汤
组 成 | 生姜15克 茯苓12克 半夏9克 橘皮3克 甘草6克 |
用 法 | 上药以水1.8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
主 治 | 降逆止呕,化痰理气。治食后吐逆。 |
摘 录 | 《医心方》卷九引《深师方》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生姜汤
组 成 | 干生姜二斤,白面(炒)三斤,甘草(炒)十三斤,杏仁(去皮.尖.麸炒.别研)十斤。 |
制 法 | 上炒盐二十二斤同为末。 |
用 法 | 每服半钱,如茶点吃。 |
主 治 | 治酒食所伤,心胸烦满,口吐酸水,呕逆不定,饮食无味,胸膈不快。 常服一字,消食化痰,宽利胸膈,不拘时候。 |
摘 录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寿亲养老新书》卷一:生姜汤
组 成 | 杏仁120克(去皮、尖)生姜180克(去皮)甘草0.9克 桃仁15克(去皮、尖)盐花90克 |
制 法 | 以上杏仁、桃仁、生姜,用湿纸同裹煨,砂盆内研极细,入甘草、盐,再研,瓷器贮之。 |
用 法 | 汤点服。 |
主 治 | 治老人膈滞,肺疾痰嗽。 |
摘 录 | 《寿亲养老新书》卷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