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膏:修订间差异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mported>入我相思门
无编辑摘要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方剂|方名=《幼幼新书》卷五引茅先生方:豆豉膏|异名=二豆汤、二豆散|组成=豆豉半两,天南星半两,白敛半两,赤小豆半两。|制法=上为末。|性状=|用法=二豆汤(《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二豆散(《赤水玄珠》卷二十五》。|功用=|主治=小儿脐风。小儿脐突。|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备注=|来源=|摘录=《幼幼新书》卷五引茅先生方}}
{{方剂|方名=《幼幼新书》卷五引茅先生方:豆豉膏|异名=二豆汤、二豆散|组成=豆豉半两,天南星半两,白敛半两,赤小豆半两。|制法=上为末。|性状=|用法=二豆汤(《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二豆散(《赤水玄珠》卷二十五》。|功用=|主治=小儿脐风。小儿脐突。|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幼幼新书》卷五引茅先生方}}


{{方剂|方名=《幼幼新书》卷五引《惠眼观证》:豆豉膏|异名=葱涎膏|组成=黑豆1杓,田螺19个,葱1大把。|制法=捣烂,芭蕉汁调。|性状=|用法=贴脐下。|功用=|主治=初生儿不小便,中脐风,撮口,肚膨胀,脐肾肿。|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备注=|来源=|摘录=《幼幼新书》卷五引《惠眼观证》}}
{{方剂|方名=《幼幼新书》卷五引《惠眼观证》:豆豉膏|异名=葱涎膏|组成=黑豆1杓,田螺19个,葱1大把。|制法=捣烂,芭蕉汁调。|性状=|用法=贴脐下。|功用=|主治=初生儿不小便,中脐风,撮口,肚膨胀,脐肾肿。|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幼幼新书》卷五引《惠眼观证》}}


{{方剂|方名=《幼幼新书》卷五:豆豉膏|组成=黑豆10克 田螺19个 葱1大把|制法=|性状=|用法=捣烂,巴蕉汁调,贴脐下。|功用=|主治=主初生小儿肚膨脐肿。|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备注=|来源=|摘录=《幼幼新书》卷五}}
{{方剂|方名=《幼幼新书》卷五:豆豉膏|组成=黑豆10克 田螺19个 葱1大把|制法=|性状=|用法=捣烂,巴蕉汁调,贴脐下。|功用=|主治=主初生小儿肚膨脐肿。|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幼幼新书》卷五}}


{{方剂|方名=《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二:豆豉膏|组成=豆豉不以多少。|制法=上为细末。|性状=|用法=油调,涂疮上。|功用=|主治=灸疮,烧伤,臭气所伤,肿痛者。|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备注=|来源=|摘录=《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二}}
{{方剂|方名=《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二:豆豉膏|组成=豆豉不以多少。|制法=上为细末。|性状=|用法=油调,涂疮上。|功用=|主治=灸疮,烧伤,臭气所伤,肿痛者。|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选录=|备注=|来源=|摘录=《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二}}

2023年8月20日 (日) 00:34的最新版本

《幼幼新书》卷五引茅先生方:豆豉膏

异 名 二豆汤、二豆散
组 成 豆豉半两,天南星半两,白敛半两,赤小豆半两。
制 法 上为末。
用 法 二豆汤(《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二豆散(《赤水玄珠》卷二十五》。
主 治 小儿脐风。小儿脐突。
摘 录 《幼幼新书》卷五引茅先生方

《幼幼新书》卷五引《惠眼观证》:豆豉膏

异 名 葱涎膏
组 成 黑豆1杓,田螺19个,葱1大把。
制 法 捣烂,芭蕉汁调。
用 法 贴脐下。
主 治 初生儿不小便,中脐风,撮口,肚膨胀,脐肾肿。
摘 录 《幼幼新书》卷五引《惠眼观证》

《幼幼新书》卷五:豆豉膏

组 成 黑豆10克 田螺19个 葱1大把
用 法 捣烂,巴蕉汁调,贴脐下。
主 治 主初生小儿肚膨脐肿。
摘 录 《幼幼新书》卷五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二:豆豉膏

组 成 豆豉不以多少。
制 法 上为细末。
用 法 油调,涂疮上。
主 治 灸疮,烧伤,臭气所伤,肿痛者。
摘 录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