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汤:修订间差异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文本替换 - 替换“|论述=”为“|方论选录=”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第1行: 第1行:
{{方剂|方名=《外台秘要》卷七引《广济方》:紫苏汤|组成=紫苏1握 诃黎勒皮 当归 生姜各2.4克 人参1.8克 槟榔10枚 生地黄汁100毫升|制法=上七味,切。|性状=|用法=以水600毫升,煎六味,取200毫升,绞去滓,下地黄汁,分三次温服。温进一服,利三二行。|功用=|主治=治心腹胀满,两肋气急。|加减=|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芜荑、生菜、热面、炙肉、鱼、蒜、粘食、陈臭者。|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外台秘要》卷七引《广济方》}}
{{方剂|方名=《外台秘要》卷七引《广济方》:紫苏汤|组成=紫苏1握 诃黎勒皮 当归 生姜各2.4克 人参1.8克 槟榔10枚 生地黄汁100毫升|制法=上七味,切。|性状=|用法=以水600毫升,煎六味,取200毫升,绞去滓,下地黄汁,分三次温服。温进一服,利三二行。|功用=|主治=治心腹胀满,两肋气急。|加减=|宜忌=服药期间,忌食芜荑、生菜、热面、炙肉、鱼、蒜、粘食、陈臭者。|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外台秘要》卷七引《广济方》}}


{{方剂|方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紫苏汤|组成=紫苏叶六斤,乌梅(去核.微炒)九斤,甘草(炒)十斤,杏仁(去皮.尖.麸炒.别捣)三斤。|制法=上炒盐十斤同为末。|性状=|用法=每服一钱,沸汤点服,不拘时候。|功用=|主治=调气利膈,消痰止嗽。治心胸烦闷,口干多渴。|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方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紫苏汤|组成=紫苏叶六斤,乌梅(去核.微炒)九斤,甘草(炒)十斤,杏仁(去皮.尖.麸炒.别捣)三斤。|制法=上炒盐十斤同为末。|性状=|用法=每服一钱,沸汤点服,不拘时候。|功用=|主治=调气利膈,消痰止嗽。治心胸烦闷,口干多渴。|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二十四:紫苏汤|组成=紫苏叶30克 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45克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60克 甘草(炙,锉)15克|制法=上四味,粗捣筛。|性状=|用法=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4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功用=|主治=治伤寒咳嗽。|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二十四:紫苏汤|组成=紫苏叶30克 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45克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60克 甘草(炙,锉)15克|制法=上四味,粗捣筛。|性状=|用法=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4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功用=|主治=治伤寒咳嗽。|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2023年8月20日 (日) 00:19的最新版本

《外台秘要》卷七引《广济方》:紫苏汤

组 成 紫苏1握 诃黎勒皮 当归 生姜各2.4克 人参1.8克 槟榔10枚 生地黄汁100毫升
制 法 上七味,切。
用 法 以水600毫升,煎六味,取200毫升,绞去滓,下地黄汁,分三次温服。温进一服,利三二行。
主 治 治心腹胀满,两肋气急。
宜 忌 服药期间,忌食芜荑、生菜、热面、炙肉、鱼、蒜、粘食、陈臭者。
摘 录 《外台秘要》卷七引《广济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紫苏汤

组 成 紫苏叶六斤,乌梅(去核.微炒)九斤,甘草(炒)十斤,杏仁(去皮.尖.麸炒.别捣)三斤。
制 法 上炒盐十斤同为末。
用 法 每服一钱,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主 治 调气利膈,消痰止嗽。治心胸烦闷,口干多渴。
摘 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紫苏汤

组 成 紫苏叶30克 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45克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60克 甘草(炙,锉)15克
制 法 上四味,粗捣筛。
用 法 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4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 治 治伤寒咳嗽。
摘 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