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桂枝汤: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mported>入我相思门 小无编辑摘要 |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方剂|方名=《金匮要略》卷上:白虎加桂枝汤|异名=桂枝白虎汤(《张氏医通》卷十六)。|组成=知母180克 甘草(炙)60克 石膏500克 粳米60克 桂枝(去皮)90克|制法=上锉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汗出愈。|功用=|主治=清热通络止痛。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风湿热痹,壮热汗出,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加减=| |
{{方剂|方名=《金匮要略》卷上:白虎加桂枝汤|异名=桂枝白虎汤(《张氏医通》卷十六)。|组成=知母180克 甘草(炙)60克 石膏500克 粳米60克 桂枝(去皮)90克|制法=上锉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汗出愈。|功用=|主治=清热通络止痛。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风湿热痹,壮热汗出,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
||
{{方剂|方名=《金匮要略》卷上:白虎加桂枝汤|异名=白虎加桂汤、知母汤、加减桂枝汤|组成=知母6两,甘草2两(炙),石膏1斤,粳米2合,桂(去皮)3两。|制法=上锉。|性状=|用法=白虎加桂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知母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四)、加减桂枝汤(《世医得效方》卷二)。|功用=|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加减=| |
{{方剂|方名=《金匮要略》卷上:白虎加桂枝汤|异名=白虎加桂汤、知母汤、加减桂枝汤|组成=知母6两,甘草2两(炙),石膏1斤,粳米2合,桂(去皮)3两。|制法=上锉。|性状=|用法=白虎加桂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知母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四)、加减桂枝汤(《世医得效方》卷二)。|功用=|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1.《千金方衍义》:白虎以治阳邪,加桂以通营卫,则阴阳和,血脉通,得汗而愈矣。[br]2.《古方选注》:本方方义原在心营肺卫,白虎汤清营分热邪,加桂枝引领石膏、知母上行至肺,从卫分泄热,使邪之郁于表者,顷刻致和而疟已。|备注=|来源=|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
2023年8月20日 (日) 00:19的最新版本
《金匮要略》卷上:白虎加桂枝汤
异 名 | 桂枝白虎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
组 成 | 知母180克 甘草(炙)60克 石膏500克 粳米60克 桂枝(去皮)90克 |
制 法 | 上锉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汗出愈。 |
主 治 | 清热通络止痛。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风湿热痹,壮热汗出,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 |
摘 录 | 《金匮要略》卷上 |
《金匮要略》卷上:白虎加桂枝汤
异 名 | 白虎加桂汤、知母汤、加减桂枝汤 |
组 成 | 知母6两,甘草2两(炙),石膏1斤,粳米2合,桂(去皮)3两。 |
制 法 | 上锉。 |
用 法 | 白虎加桂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知母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四)、加减桂枝汤(《世医得效方》卷二)。 |
主 治 | 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 |
方论选录 | 1.《千金方衍义》:白虎以治阳邪,加桂以通营卫,则阴阳和,血脉通,得汗而愈矣。[br]2.《古方选注》:本方方义原在心营肺卫,白虎汤清营分热邪,加桂枝引领石膏、知母上行至肺,从卫分泄热,使邪之郁于表者,顷刻致和而疟已。 |
摘 录 | 《金匮要略》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