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参汤: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论述=”为“|方论选录=” |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
||
第1行: | 第1行: | ||
{{方剂|方名=《种痘新书》卷十二:独参汤|组成=白花蛇(焙干,为末)。|制法=|性状=|用法=上以人参煎汤调服。|功用=|主治=止痒。主痘痒塌陷。|加减=| |
{{方剂|方名=《种痘新书》卷十二:独参汤|组成=白花蛇(焙干,为末)。|制法=|性状=|用法=上以人参煎汤调服。|功用=|主治=止痒。主痘痒塌陷。|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
||
{{方剂|方名=《医学集成》卷二:独参汤|组成=高丽参。|制法=|性状=|用法=浓煎,加姜汁、竹沥冲服。|功用=|主治=喉证,亢阳飞越,痰如拽锯。|加减=| |
{{方剂|方名=《医学集成》卷二:独参汤|组成=高丽参。|制法=|性状=|用法=浓煎,加姜汁、竹沥冲服。|功用=|主治=喉证,亢阳飞越,痰如拽锯。|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
||
{{方剂|方名=《医方类聚》卷一五〇引《劳证十药神书》:独参汤|异名=人参汤|组成=大人参2两(去芦)。|制法=|性状=|用法=人参汤(《十药神书》周杨俊注)。|功用=|主治=劳证止血后,用此药补之。主大汗大下之后,及吐血、血崩、血晕诸症。|加减=| |
{{方剂|方名=《医方类聚》卷一五〇引《劳证十药神书》:独参汤|异名=人参汤|组成=大人参2两(去芦)。|制法=|性状=|用法=人参汤(《十药神书》周杨俊注)。|功用=|主治=劳证止血后,用此药补之。主大汗大下之后,及吐血、血崩、血晕诸症。|加减=|宜忌=咳嗽去之。|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陈修园:失血之后,脏阴太虚,阴虚则不能维阳,阳亦随脱,故用人参二两,任专力大,可以顷刻奏功。但人参虽有补虚之功,而咳嗽者忌之。乘此大血甫止之际,咳嗽未作,急急饮之。若得熟睡一夜,则血从心脏而生。|备注=|来源=|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〇引《劳证十药神书》}} |
||
{{方剂|方名=《医钞类编》卷十三:独参汤|组成=人参不拘多少,炒米、煨姜、红枣。|制法=|性状=|用法=浓煎服。|功用=|主治=急救元阳。主大惊卒恐,气虚气脱。|加减=| |
{{方剂|方名=《医钞类编》卷十三:独参汤|组成=人参不拘多少,炒米、煨姜、红枣。|制法=|性状=|用法=浓煎服。|功用=|主治=急救元阳。主大惊卒恐,气虚气脱。|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医钞类编》卷十三}} |
||
{{方剂|方名=《校注妇人良方》卷三:独参汤|组成=好人参2两或3-4两,炮姜5钱。|制法=|性状=|用法=水煎,徐徐服。如不应,急加炮附子。|功用=|主治=元气虚弱,恶寒发热,或作渴烦躁,痰喘气促;或气虚卒中,不语口噤;或痰涎上涌,手足逆冷;或难产,产后不省,喘息。|加减=| |
{{方剂|方名=《校注妇人良方》卷三:独参汤|组成=好人参2两或3-4两,炮姜5钱。|制法=|性状=|用法=水煎,徐徐服。如不应,急加炮附子。|功用=|主治=元气虚弱,恶寒发热,或作渴烦躁,痰喘气促;或气虚卒中,不语口噤;或痰涎上涌,手足逆冷;或难产,产后不省,喘息。|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三}} |
||
{{方剂|方名=《辨证录》卷二:独参汤|组成=人参3两,附子3分。|制法=|性状=|用法=煎汤灌之。|功用=|主治=久痢之后,下多亡阴,阴虚而阳暴绝,一旦昏仆,手撒眼瞪,小便自遗,汗大出不止,喉作拽锯之声。|加减=| |
{{方剂|方名=《辨证录》卷二:独参汤|组成=人参3两,附子3分。|制法=|性状=|用法=煎汤灌之。|功用=|主治=久痢之后,下多亡阴,阴虚而阳暴绝,一旦昏仆,手撒眼瞪,小便自遗,汗大出不止,喉作拽锯之声。|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辨证录》卷二}} |
||
{{方剂|方名=《保婴撮要》卷十七:独参汤|组成=好人参1两,生姜5片,大枣5枚。|制法=|性状=|用法=上以水2钟,煎8分,徐徐温服,婴儿乳母亦服。|功用=|主治=阳气虚弱,痘疮不起发,不红活,或脓清不满,或结痂迟缓,或痘疮色白,或嫩软不固,或脓水不干,或时作痒,或畏风寒;失血或脓水出多,血气俱虚,恶寒发热,作渴烦躁。|加减=| |
{{方剂|方名=《保婴撮要》卷十七:独参汤|组成=好人参1两,生姜5片,大枣5枚。|制法=|性状=|用法=上以水2钟,煎8分,徐徐温服,婴儿乳母亦服。|功用=|主治=阳气虚弱,痘疮不起发,不红活,或脓清不满,或结痂迟缓,或痘疮色白,或嫩软不固,或脓水不干,或时作痒,或畏风寒;失血或脓水出多,血气俱虚,恶寒发热,作渴烦躁。|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七}} |
2023年8月20日 (日) 00:17的最新版本
《种痘新书》卷十二:独参汤
组 成 | 白花蛇(焙干,为末)。 |
用 法 | 上以人参煎汤调服。 |
主 治 | 止痒。主痘痒塌陷。 |
摘 录 | 《种痘新书》卷十二 |
《医学集成》卷二:独参汤
组 成 | 高丽参。 |
用 法 | 浓煎,加姜汁、竹沥冲服。 |
主 治 | 喉证,亢阳飞越,痰如拽锯。 |
摘 录 | 《医学集成》卷二 |
《医方类聚》卷一五〇引《劳证十药神书》:独参汤
异 名 | 人参汤 |
组 成 | 大人参2两(去芦)。 |
用 法 | 人参汤(《十药神书》周杨俊注)。 |
主 治 | 劳证止血后,用此药补之。主大汗大下之后,及吐血、血崩、血晕诸症。 |
宜 忌 | 咳嗽去之。 |
方论选录 | 陈修园:失血之后,脏阴太虚,阴虚则不能维阳,阳亦随脱,故用人参二两,任专力大,可以顷刻奏功。但人参虽有补虚之功,而咳嗽者忌之。乘此大血甫止之际,咳嗽未作,急急饮之。若得熟睡一夜,则血从心脏而生。 |
摘 录 | 《医方类聚》卷一五〇引《劳证十药神书》 |
《医钞类编》卷十三:独参汤
组 成 | 人参不拘多少,炒米、煨姜、红枣。 |
用 法 | 浓煎服。 |
主 治 | 急救元阳。主大惊卒恐,气虚气脱。 |
摘 录 | 《医钞类编》卷十三 |
《校注妇人良方》卷三:独参汤
组 成 | 好人参2两或3-4两,炮姜5钱。 |
用 法 | 水煎,徐徐服。如不应,急加炮附子。 |
主 治 | 元气虚弱,恶寒发热,或作渴烦躁,痰喘气促;或气虚卒中,不语口噤;或痰涎上涌,手足逆冷;或难产,产后不省,喘息。 |
摘 录 | 《校注妇人良方》卷三 |
《辨证录》卷二:独参汤
组 成 | 人参3两,附子3分。 |
用 法 | 煎汤灌之。 |
主 治 | 久痢之后,下多亡阴,阴虚而阳暴绝,一旦昏仆,手撒眼瞪,小便自遗,汗大出不止,喉作拽锯之声。 |
摘 录 | 《辨证录》卷二 |
《保婴撮要》卷十七:独参汤
组 成 | 好人参1两,生姜5片,大枣5枚。 |
用 法 | 上以水2钟,煎8分,徐徐温服,婴儿乳母亦服。 |
主 治 | 阳气虚弱,痘疮不起发,不红活,或脓清不满,或结痂迟缓,或痘疮色白,或嫩软不固,或脓水不干,或时作痒,或畏风寒;失血或脓水出多,血气俱虚,恶寒发热,作渴烦躁。 |
摘 录 | 《保婴撮要》卷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