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通散: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论述=”为“|方论选录=” |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
||
第1行: | 第1行: | ||
{{方剂|方名=《太平圣惠方》卷四:木通散|组成=木通30克(锉)槟榔 羚羊角屑 赤芍药 黄苇 当归(锉,微炒)车前子各22.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制法=上药捣筛为散。|性状=|用法=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功用=|主治=清热通淋。治小肠实热,心胸烦闷,小便赤涩,小腹中急痛。|加减=| |
{{方剂|方名=《太平圣惠方》卷四:木通散|组成=木通30克(锉)槟榔 羚羊角屑 赤芍药 黄苇 当归(锉,微炒)车前子各22.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制法=上药捣筛为散。|性状=|用法=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功用=|主治=清热通淋。治小肠实热,心胸烦闷,小便赤涩,小腹中急痛。|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 |
||
{{方剂|方名=《仁斋直指》卷十五:木通散|组成=生干地黄 木通 荆芥 地骨皮 桑白皮(炒)甘草(炙)北梗等分|制法=|性状=|用法=上锉,每服9克,姜3片,煎服。|功用=|主治=治内有积热,小便不利。|加减=| |
{{方剂|方名=《仁斋直指》卷十五:木通散|组成=生干地黄 木通 荆芥 地骨皮 桑白皮(炒)甘草(炙)北梗等分|制法=|性状=|用法=上锉,每服9克,姜3片,煎服。|功用=|主治=治内有积热,小便不利。|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五}} |
||
{{方剂|方名=《妇人大全良方》卷七:木通散|组成=木通(去皮、尖)青皮(去白)川楝子(去皮、核)各30克(以上三味,用巴豆15克炒黄,去巴豆不用)萝卜子(炒)舶上茴香30克(炒)莪茂 木香 滑石各15克|制法=|性状=|用法=上为细末,煎葱白、酒调下9克。一服愈,甚者不过再服。|功用=|主治=治胁肋苦痛;或心下、胁肋并小腹牵引痛者。|加减=| |
{{方剂|方名=《妇人大全良方》卷七:木通散|组成=木通(去皮、尖)青皮(去白)川楝子(去皮、核)各30克(以上三味,用巴豆15克炒黄,去巴豆不用)萝卜子(炒)舶上茴香30克(炒)莪茂 木香 滑石各15克|制法=|性状=|用法=上为细末,煎葱白、酒调下9克。一服愈,甚者不过再服。|功用=|主治=治胁肋苦痛;或心下、胁肋并小腹牵引痛者。|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七}} |
2023年8月20日 (日) 00:12的最新版本
《太平圣惠方》卷四:木通散
组 成 | 木通30克(锉)槟榔 羚羊角屑 赤芍药 黄苇 当归(锉,微炒)车前子各22.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
制 法 | 上药捣筛为散。 |
用 法 | 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
主 治 | 清热通淋。治小肠实热,心胸烦闷,小便赤涩,小腹中急痛。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四 |
《仁斋直指》卷十五:木通散
组 成 | 生干地黄 木通 荆芥 地骨皮 桑白皮(炒)甘草(炙)北梗等分 |
用 法 | 上锉,每服9克,姜3片,煎服。 |
主 治 | 治内有积热,小便不利。 |
摘 录 | 《仁斋直指》卷十五 |
《妇人大全良方》卷七:木通散
组 成 | 木通(去皮、尖)青皮(去白)川楝子(去皮、核)各30克(以上三味,用巴豆15克炒黄,去巴豆不用)萝卜子(炒)舶上茴香30克(炒)莪茂 木香 滑石各15克 |
用 法 | 上为细末,煎葱白、酒调下9克。一服愈,甚者不过再服。 |
主 治 | 治胁肋苦痛;或心下、胁肋并小腹牵引痛者。 |
摘 录 | 《妇人大全良方》卷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