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汤: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mported>入我相思门 小无编辑摘要 |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方剂|方名=《四圣心源》卷七:柴胡桂枝干姜汤|组成=柴胡3钱,甘草2钱,人参1钱,茯苓3钱,桂枝3钱,干姜3钱。|制法=|性状=|用法=煎大半杯,热服,覆衣。|功用=|主治=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加减=| |
{{方剂|方名=《四圣心源》卷七:柴胡桂枝干姜汤|组成=柴胡3钱,甘草2钱,人参1钱,茯苓3钱,桂枝3钱,干姜3钱。|制法=|性状=|用法=煎大半杯,热服,覆衣。|功用=|主治=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四圣心源》卷七}} |
||
{{方剂|方名=《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异名=柴胡桂姜汤(《金匮要略》卷上)。|组成=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3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甘草6克(炙)|制法=|性状=|用法=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功用=|主治=和解散寒,生津敛阴。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加减=| |
{{方剂|方名=《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异名=柴胡桂姜汤(《金匮要略》卷上)。|组成=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3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甘草6克(炙)|制法=|性状=|用法=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功用=|主治=和解散寒,生津敛阴。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伤寒论》}} |
||
{{方剂|方名=《伤寒大白》卷一:柴胡桂枝干姜汤|组成=柴胡、桂枝、黄芩、广皮、甘草、人参、芍药、干姜、半夏。|制法=|性状=|用法=|功用=|主治=太阳中风,兼少阳寒热;少阳症兼见太阳,小便不利。|加减=| |
{{方剂|方名=《伤寒大白》卷一:柴胡桂枝干姜汤|组成=柴胡、桂枝、黄芩、广皮、甘草、人参、芍药、干姜、半夏。|制法=|性状=|用法=|功用=|主治=太阳中风,兼少阳寒热;少阳症兼见太阳,小便不利。|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伤寒大白》卷一}} |
2023年8月20日 (日) 00:11的最新版本
《四圣心源》卷七:柴胡桂枝干姜汤
组 成 | 柴胡3钱,甘草2钱,人参1钱,茯苓3钱,桂枝3钱,干姜3钱。 |
用 法 |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
主 治 | 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
摘 录 | 《四圣心源》卷七 |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异 名 | 柴胡桂姜汤(《金匮要略》卷上)。 |
组 成 | 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3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甘草6克(炙) |
用 法 | 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
主 治 | 和解散寒,生津敛阴。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
摘 录 | 《伤寒论》 |
《伤寒大白》卷一:柴胡桂枝干姜汤
组 成 | 柴胡、桂枝、黄芩、广皮、甘草、人参、芍药、干姜、半夏。 |
主 治 | 太阳中风,兼少阳寒热;少阳症兼见太阳,小便不利。 |
摘 录 | 《伤寒大白》卷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