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金丸: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mported>入我相思门 小无编辑摘要 |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方剂|方名=《中国药典》:左金丸|组成=黄连600g 吴茱萸100g|制法=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性状=为黄褐色的水丸;气特异,味苦、辛。|用法=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功用=|主治=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加减=| |
{{方剂|方名=《中国药典》:左金丸|组成=黄连600g 吴茱萸100g|制法=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性状=为黄褐色的水丸;气特异,味苦、辛。|用法=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功用=|主治=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加减=|宜忌=|规格=|贮藏=密闭,防潮。|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中国药典》}} |
||
{{方剂|方名=《丹溪心法》卷一:左金丸|异名=回令丸(《丹溪心法》卷一)、茱连丸(《医方集解》)。|组成=黄连180克 吴茱萸30克或15克|制法=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为丸。|性状=|用法=白汤下50丸。|功用=|主治=清肝泻火,降逆止呕。治肝火犯胃,胁肋及脘腹胀痛,呕吐口苦,吞酸嘈杂,嗳气,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加减=| |
{{方剂|方名=《丹溪心法》卷一:左金丸|异名=回令丸(《丹溪心法》卷一)、茱连丸(《医方集解》)。|组成=黄连180克 吴茱萸30克或15克|制法=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为丸。|性状=|用法=白汤下50丸。|功用=|主治=清肝泻火,降逆止呕。治肝火犯胃,胁肋及脘腹胀痛,呕吐口苦,吞酸嘈杂,嗳气,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本方治证为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以及肝火犯胃所致。方中重用黄连苦寒泻火为君,佐以辛热之吴茱萸,既能降逆止呕,制酸止痛,又能制约黄连之过于寒凉。二味配合,一清一温,苦降辛开,以收相反相成之效。|来源=|摘录=《丹溪心法》卷一}} |
2023年8月20日 (日) 00:08的最新版本
《中国药典》:左金丸
组 成 | 黄连600g 吴茱萸100g |
制 法 | 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
性 状 | 为黄褐色的水丸;气特异,味苦、辛。 |
用 法 | 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
主 治 | 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 |
贮 藏 | 密闭,防潮。 |
摘 录 | 《中国药典》 |
《丹溪心法》卷一:左金丸
异 名 | 回令丸(《丹溪心法》卷一)、茱连丸(《医方集解》)。 |
组 成 | 黄连180克 吴茱萸30克或15克 |
制 法 | 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为丸。 |
用 法 | 白汤下50丸。 |
主 治 | 清肝泻火,降逆止呕。治肝火犯胃,胁肋及脘腹胀痛,呕吐口苦,吞酸嘈杂,嗳气,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
备 注 | 本方治证为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以及肝火犯胃所致。方中重用黄连苦寒泻火为君,佐以辛热之吴茱萸,既能降逆止呕,制酸止痛,又能制约黄连之过于寒凉。二味配合,一清一温,苦降辛开,以收相反相成之效。 |
摘 录 | 《丹溪心法》卷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