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黄耆汤:修订间差异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文本替换 - 替换“|论述=”为“|方论选录=”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第1行: 第1行:
{{方剂|方名=《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当归黄耆汤|组成=白芍、厚朴、陈皮、川芎、当归、甘草、生地、黄连、黄柏、柴胡、茯苓。|制法=|性状=|用法=本方名当归黄耆汤,但方中无黄耆,疑脱。|功用=|主治=产后乳内热,口舌无皮,大便不实。|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方剂|方名=《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当归黄耆汤|组成=白芍、厚朴、陈皮、川芎、当归、甘草、生地、黄连、黄柏、柴胡、茯苓。|制法=|性状=|用法=本方名当归黄耆汤,但方中无黄耆,疑脱。|功用=|主治=产后乳内热,口舌无皮,大便不实。|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方剂|方名=《魏氏家藏方》卷四:当归黄耆汤|组成=黄耆(蜜炙)2两,当归(去芦)2两,熟干地黄(洗)1两半,白芍药1两半,人参(去芦)1两,牡丹皮1两,白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炒),甘草(炙)半两,肉桂(去皮,不见火)半两。|制法=|性状=|用法=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枣子1个,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功用=|主治=补诸虚不足,调营卫,退虚热,进饮食。主|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四}}
{{方剂|方名=《魏氏家藏方》卷四:当归黄耆汤|组成=黄耆(蜜炙)2两,当归(去芦)2两,熟干地黄(洗)1两半,白芍药1两半,人参(去芦)1两,牡丹皮1两,白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炒),甘草(炙)半两,肉桂(去皮,不见火)半两。|制法=|性状=|用法=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枣子1个,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功用=|主治=补诸虚不足,调营卫,退虚热,进饮食。主|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四}}


{{方剂|方名=《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当归黄耆汤|组成=当归 黄耆 地黄 川芎 地骨皮 芍药各等分|制法=上药哎咀。|性状=|用法=水煎服。
{{方剂|方名=《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当归黄耆汤|组成=当归 黄耆 地黄 川芎 地骨皮 芍药各等分|制法=上药哎咀。|性状=|用法=水煎服。
发热者,加黄芩;烦热不寐者,加栀子;呕吐者,倍加白术。|功用=|主治=主疮疡,大小便已通,痛不可忍者。|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
发热者,加黄芩;烦热不寐者,加栀子;呕吐者,倍加白术。|功用=|主治=主疮疡,大小便已通,痛不可忍者。|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一六三:当归黄耆汤|组成=当归(锉,焙)黄耆(细锉)芍药各30克 生姜(切,焙)75克|制法=上四味,粗捣筛,分作八服。|性状=|用法=每服20克,用水4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功用=|主治=主产后腰脚酸疼,转侧不得,壮热汗出,气短心悸。|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一六三:当归黄耆汤|组成=当归(锉,焙)黄耆(细锉)芍药各30克 生姜(切,焙)75克|制法=上四味,粗捣筛,分作八服。|性状=|用法=每服20克,用水4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功用=|主治=主产后腰脚酸疼,转侧不得,壮热汗出,气短心悸。|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九十三:当归黄耆汤|组成=黄耆(锉)1两,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桔梗(锉,炒)1两,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功用=|主治=骨蒸,肺痿。|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九十三:当归黄耆汤|组成=黄耆(锉)1两,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桔梗(锉,炒)1两,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功用=|主治=骨蒸,肺痿。|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方剂|方名=《普济方》卷三五一:当归黄耆汤|组成=当归6分,黄耆6分,芍药6分,干地黄8分,白术8分,桂心4分,甘草4分,枣14个。|制法=|性状=|用法=以水2升,煮取8合,去滓,空心作两次服。|功用=|主治=产后余疾,腹中绞痛,不下食,瘦乏。|加减=|注意=忌生葱。|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一}}
{{方剂|方名=《普济方》卷三五一:当归黄耆汤|组成=当归6分,黄耆6分,芍药6分,干地黄8分,白术8分,桂心4分,甘草4分,枣14个。|制法=|性状=|用法=以水2升,煮取8合,去滓,空心作两次服。|功用=|主治=产后余疾,腹中绞痛,不下食,瘦乏。|加减=|宜忌=忌生葱。|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一}}


{{方剂|方名=《保命集》卷下:当归黄耆汤|组成=当归、黄耆、地黄、川芎、地骨皮、芍药各等分。|制法=|性状=|用法=每服1两,水1碗,煎至5分,去滓温服。[br]如发热者,加黄芩;如烦热不能卧者,加栀子;如呕,则是温气侵胃,倍加白术。|功用=|主治=疮疡,脏腑已行,而痛不可忍者。|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保命集》卷下}}
{{方剂|方名=《保命集》卷下:当归黄耆汤|组成=当归、黄耆、地黄、川芎、地骨皮、芍药各等分。|制法=|性状=|用法=每服1两,水1碗,煎至5分,去滓温服。[br]如发热者,加黄芩;如烦热不能卧者,加栀子;如呕,则是温气侵胃,倍加白术。|功用=|主治=疮疡,脏腑已行,而痛不可忍者。|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保命集》卷下}}

2023年8月20日 (日) 00:07的最新版本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当归黄耆汤

组 成 白芍、厚朴、陈皮、川芎、当归、甘草、生地、黄连、黄柏、柴胡、茯苓。
用 法 本方名当归黄耆汤,但方中无黄耆,疑脱。
主 治 产后乳内热,口舌无皮,大便不实。
摘 录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魏氏家藏方》卷四:当归黄耆汤

组 成 黄耆(蜜炙)2两,当归(去芦)2两,熟干地黄(洗)1两半,白芍药1两半,人参(去芦)1两,牡丹皮1两,白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炒),甘草(炙)半两,肉桂(去皮,不见火)半两。
用 法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枣子1个,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主 治 补诸虚不足,调营卫,退虚热,进饮食。主
摘 录 《魏氏家藏方》卷四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当归黄耆汤

组 成 当归 黄耆 地黄 川芎 地骨皮 芍药各等分
制 法 上药哎咀。
用 法 水煎服。 发热者,加黄芩;烦热不寐者,加栀子;呕吐者,倍加白术。
主 治 主疮疡,大小便已通,痛不可忍者。
摘 录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当归黄耆汤

组 成 当归(锉,焙)黄耆(细锉)芍药各30克 生姜(切,焙)75克
制 法 上四味,粗捣筛,分作八服。
用 法 每服20克,用水4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主 治 主产后腰脚酸疼,转侧不得,壮热汗出,气短心悸。
摘 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当归黄耆汤

组 成 黄耆(锉)1两,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桔梗(锉,炒)1两,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
制 法 上为粗末。
用 法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主 治 骨蒸,肺痿。
摘 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普济方》卷三五一:当归黄耆汤

组 成 当归6分,黄耆6分,芍药6分,干地黄8分,白术8分,桂心4分,甘草4分,枣14个。
用 法 以水2升,煮取8合,去滓,空心作两次服。
主 治 产后余疾,腹中绞痛,不下食,瘦乏。
宜 忌 忌生葱。
摘 录 《普济方》卷三五一

《保命集》卷下:当归黄耆汤

组 成 当归、黄耆、地黄、川芎、地骨皮、芍药各等分。
用 法 每服1两,水1碗,煎至5分,去滓温服。[br]如发热者,加黄芩;如烦热不能卧者,加栀子;如呕,则是温气侵胃,倍加白术。
主 治 疮疡,脏腑已行,而痛不可忍者。
摘 录 《保命集》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