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黄连丸: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mported>入我相思门 小无编辑摘要 |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方剂|方名=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三九六:当归黄连丸|组成=黄连3两(去须,锉,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乌梅肉1两(微炒)。|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性状=|用法=每服7丸,以粥饮送下。|功用=|主治=小儿冷热痢,心神烦渴,腹痛,胸膈滞闷。|加减=| |
{{方剂|方名=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三九六:当归黄连丸|组成=黄连3两(去须,锉,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乌梅肉1两(微炒)。|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性状=|用法=每服7丸,以粥饮送下。|功用=|主治=小儿冷热痢,心神烦渴,腹痛,胸膈滞闷。|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三九六}} |
||
{{方剂|方名=《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王氏方:当归黄连丸|组成=芍药、当归、黄连、黄柏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性状=|用法=每服20丸,食后温米饮送下。|功用=|主治=壮热烦渴,赤白痢,腹痛后重,昼夜无度,小便涩。|加减=| |
{{方剂|方名=《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王氏方:当归黄连丸|组成=芍药、当归、黄连、黄柏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性状=|用法=每服20丸,食后温米饮送下。|功用=|主治=壮热烦渴,赤白痢,腹痛后重,昼夜无度,小便涩。|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王氏方}} |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四十七:当归黄连丸|组成=当归(锉,焙)2两,黄连(去须)2两,木香1两,吴茱萸(汤洗,熔于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诃黎勒(炮,去核)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性状=|用法=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日3次。|功用=|主治=胃寒肠热,腹胀泄利。|加减=|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四十七:当归黄连丸|组成=当归(锉,焙)2两,黄连(去须)2两,木香1两,吴茱萸(汤洗,熔于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诃黎勒(炮,去核)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性状=|用法=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日3次。|功用=|主治=胃寒肠热,腹胀泄利。|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
2023年8月20日 (日) 00:07的最新版本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三九六:当归黄连丸
组 成 | 黄连3两(去须,锉,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乌梅肉1两(微炒)。 |
制 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
用 法 | 每服7丸,以粥饮送下。 |
主 治 | 小儿冷热痢,心神烦渴,腹痛,胸膈滞闷。 |
摘 录 |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三九六 |
《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王氏方:当归黄连丸
组 成 | 芍药、当归、黄连、黄柏各等分。 |
制 法 |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食后温米饮送下。 |
主 治 | 壮热烦渴,赤白痢,腹痛后重,昼夜无度,小便涩。 |
摘 录 | 《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王氏方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当归黄连丸
组 成 | 当归(锉,焙)2两,黄连(去须)2两,木香1两,吴茱萸(汤洗,熔于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诃黎勒(炮,去核)1两。 |
制 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日3次。 |
主 治 | 胃寒肠热,腹胀泄利。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