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茸白凤丸:修订间差异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mported>入我相思门
无编辑摘要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方剂|方名=《中国药典》:参茸白凤丸|组成=人参8.2g 鹿茸(酒制)9.4g 党参(炙)40g 当归(酒蒸)39g 熟地黄77.5g 黄芪(酒制)39g 白芍(酒制)39g 川芎(酒制)30g 延胡索(制)23g 胡芦巴(盐制)30g 续断(酒制)30g 白术(制)30g 香附(制)31g 砂仁23g 益母草(酒制)39g 黄芩(酒制)30g 桑寄生(蒸)21g 炙甘草30g|制法=上十八味,鹿茸粉碎成细粉,其余黄芪等十七味粉碎成细粉,与鹿茸细粉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或果葡糖浆)35~4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或果葡糖浆)85~105g制成大蜜丸,即得。|性状=为棕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香,味微苦、甘。|用法=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次。|功用=|主治=益气补血,调经安胎。用于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经漏早产。|加减=|注意=感冒发热者忌服;孕妇遵医嘱服用。|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4g|贮藏=密封。|方解=|论=|备注=|来源=|摘录=《中国药典》}}
{{方剂|方名=《中国药典》:参茸白凤丸|组成=人参8.2g 鹿茸(酒制)9.4g 党参(炙)40g 当归(酒蒸)39g 熟地黄77.5g 黄芪(酒制)39g 白芍(酒制)39g 川芎(酒制)30g 延胡索(制)23g 胡芦巴(盐制)30g 续断(酒制)30g 白术(制)30g 香附(制)31g 砂仁23g 益母草(酒制)39g 黄芩(酒制)30g 桑寄生(蒸)21g 炙甘草30g|制法=上十八味,鹿茸粉碎成细粉,其余黄芪等十七味粉碎成细粉,与鹿茸细粉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或果葡糖浆)35~4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或果葡糖浆)85~105g制成大蜜丸,即得。|性状=为棕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香,味微苦、甘。|用法=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次。|功用=|主治=益气补血,调经安胎。用于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经漏早产。|加减=|宜忌=感冒发热者忌服;孕妇遵医嘱服用。|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4g|贮藏=密封。|方解=|选录=|备注=|来源=|摘录=《中国药典》}}

2023年8月19日 (六) 23:58的最新版本

《中国药典》:参茸白凤丸

组 成 人参8.2g 鹿茸(酒制)9.4g 党参(炙)40g 当归(酒蒸)39g 熟地黄77.5g 黄芪(酒制)39g 白芍(酒制)39g 川芎(酒制)30g 延胡索(制)23g 胡芦巴(盐制)30g 续断(酒制)30g 白术(制)30g 香附(制)31g 砂仁23g 益母草(酒制)39g 黄芩(酒制)30g 桑寄生(蒸)21g 炙甘草30g
制 法 上十八味,鹿茸粉碎成细粉,其余黄芪等十七味粉碎成细粉,与鹿茸细粉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或果葡糖浆)35~4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或果葡糖浆)85~105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 状 为棕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香,味微苦、甘。
用 法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次。
主 治 益气补血,调经安胎。用于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经漏早产。
宜 忌 感冒发热者忌服;孕妇遵医嘱服用。
规 格 大蜜丸每丸重9.4g
贮 藏 密封。
摘 录 《中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