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肾气丸:修订间差异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mported>入我相思门
无编辑摘要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方剂|方名=《严氏济生方》卷四:加味肾气丸|异名=金匮加减肾气丸、加味八味丸、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资生肾气丸|组成=附子(炮)2个,白茯苓1两,泽泻1两,山茱萸(取肉)1两,山药(炒)1两,车前子(酒蒸)1两,牡丹皮1两(去木),官桂(不见火)半两,川牛膝(去芦,酒浸)半两,熟地黄半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性状=|用法=金匮加减肾气丸(《保婴撮要》卷五)、加味八味丸(《医学入门》卷七)、金匮肾气丸(《冯氏锦囊》卷十一)、济生肾气丸(《张氏医通》卷十六)、资生肾气丸(《医宗金鉴》卷二十七)。[br]本方改为汤剂,名“金匮肾气汤”(见《证因方论集要》卷二)、“肾气汤”(见《医林纂要》)、“加减金匮肾气汤”(见《医门八法》)。|功用=|主治=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主蛊证,脾肾大虚,肚腹胀大,四肢浮肿,喘急痰盛,小便不利,大便溏黄;亦治消渴,饮1溲1。|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医方集解》:此足太阴、少阴药也。桂附八味丸滋真阴而能行水,补命火因以强脾,加车前利小便而不走气,加牛膝益肝肾借以下行,故使水道通而肿胀已,又无损于真元也。|备注=|来源=|摘录=《严氏济生方》卷四}}
{{方剂|方名=《严氏济生方》卷四:加味肾气丸|异名=金匮加减肾气丸、加味八味丸、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资生肾气丸|组成=附子(炮)2个,白茯苓1两,泽泻1两,山茱萸(取肉)1两,山药(炒)1两,车前子(酒蒸)1两,牡丹皮1两(去木),官桂(不见火)半两,川牛膝(去芦,酒浸)半两,熟地黄半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性状=|用法=金匮加减肾气丸(《保婴撮要》卷五)、加味八味丸(《医学入门》卷七)、金匮肾气丸(《冯氏锦囊》卷十一)、济生肾气丸(《张氏医通》卷十六)、资生肾气丸(《医宗金鉴》卷二十七)。[br]本方改为汤剂,名“金匮肾气汤”(见《证因方论集要》卷二)、“肾气汤”(见《医林纂要》)、“加减金匮肾气汤”(见《医门八法》)。|功用=|主治=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主蛊证,脾肾大虚,肚腹胀大,四肢浮肿,喘急痰盛,小便不利,大便溏黄;亦治消渴,饮1溲1。|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选录=《医方集解》:此足太阴、少阴药也。桂附八味丸滋真阴而能行水,补命火因以强脾,加车前利小便而不走气,加牛膝益肝肾借以下行,故使水道通而肿胀已,又无损于真元也。|备注=|来源=|摘录=《严氏济生方》卷四}}

2023年8月19日 (六) 23:57的最新版本

《严氏济生方》卷四:加味肾气丸

异 名 金匮加减肾气丸、加味八味丸、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资生肾气丸
组 成 附子(炮)2个,白茯苓1两,泽泻1两,山茱萸(取肉)1两,山药(炒)1两,车前子(酒蒸)1两,牡丹皮1两(去木),官桂(不见火)半两,川牛膝(去芦,酒浸)半两,熟地黄半两。
制 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金匮加减肾气丸(《保婴撮要》卷五)、加味八味丸(《医学入门》卷七)、金匮肾气丸(《冯氏锦囊》卷十一)、济生肾气丸(《张氏医通》卷十六)、资生肾气丸(《医宗金鉴》卷二十七)。[br]本方改为汤剂,名“金匮肾气汤”(见《证因方论集要》卷二)、“肾气汤”(见《医林纂要》)、“加减金匮肾气汤”(见《医门八法》)。
主 治 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主蛊证,脾肾大虚,肚腹胀大,四肢浮肿,喘急痰盛,小便不利,大便溏黄;亦治消渴,饮1溲1。
方论选录 《医方集解》:此足太阴、少阴药也。桂附八味丸滋真阴而能行水,补命火因以强脾,加车前利小便而不走气,加牛膝益肝肾借以下行,故使水道通而肿胀已,又无损于真元也。
摘 录 《严氏济生方》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