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散:修订间差异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mported>入我相思门
无编辑摘要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方剂|方名=《中国药典》:六一散|组成=滑石粉600g 甘草100g|制法=以上二味,甘草粉碎成细粉,与滑石粉混匀,过筛,即得。|性状=为浅黄白色的粉末;具甘草甜味,手捻有润滑感。|用法=调服或包煎服,一次6~9g,一日1~2次;外用,扑撒患处。|功用=|主治=清暑利湿。内服用于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治痱子刺痒。|加减=|注意=|规格=|贮藏=密闭,防潮。|方解=|论=|备注=|来源=|摘录=《中国药典》}}
{{方剂|方名=《中国药典》:六一散|组成=滑石粉600g 甘草100g|制法=以上二味,甘草粉碎成细粉,与滑石粉混匀,过筛,即得。|性状=为浅黄白色的粉末;具甘草甜味,手捻有润滑感。|用法=调服或包煎服,一次6~9g,一日1~2次;外用,扑撒患处。|功用=|主治=清暑利湿。内服用于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治痱子刺痒。|加减=|宜忌=|规格=|贮藏=密闭,防潮。|方解=|选录=|备注=|来源=|摘录=《中国药典》}}


{{方剂|方名=《魏氏家藏方》卷九:六一散|组成=黄耆6两(炙),甘草1两(炙)。|制法=上为细末。|性状=|用法=如常点服,不拘早晚,干吃亦得。|功用=|主治=咯血,发寒热。|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备注=|来源=|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九}}
{{方剂|方名=《魏氏家藏方》卷九:六一散|组成=黄耆6两(炙),甘草1两(炙)。|制法=上为细末。|性状=|用法=如常点服,不拘早晚,干吃亦得。|功用=|主治=咯血,发寒热。|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选录=|备注=|来源=|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九}}


{{方剂|方名=《普济方》卷三四三:六一散|组成=枳壳6两,甘草1两。|制法=上为细末。|性状=|用法=每服2钱,沸汤调,未产前1月服,1日3次。|功用=|主治=瘦胎易产,抑阳降气。主|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备注=|来源=|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三}}
{{方剂|方名=《普济方》卷三四三:六一散|组成=枳壳6两,甘草1两。|制法=上为细末。|性状=|用法=每服2钱,沸汤调,未产前1月服,1日3次。|功用=|主治=瘦胎易产,抑阳降气。主|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三}}

2023年8月19日 (六) 23:51的最新版本

《中国药典》:六一散

组 成 滑石粉600g 甘草100g
制 法 以上二味,甘草粉碎成细粉,与滑石粉混匀,过筛,即得。
性 状 为浅黄白色的粉末;具甘草甜味,手捻有润滑感。
用 法 调服或包煎服,一次6~9g,一日1~2次;外用,扑撒患处。
主 治 清暑利湿。内服用于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治痱子刺痒。
贮 藏 密闭,防潮。
摘 录 《中国药典》

《魏氏家藏方》卷九:六一散

组 成 黄耆6两(炙),甘草1两(炙)。
制 法 上为细末。
用 法 如常点服,不拘早晚,干吃亦得。
主 治 咯血,发寒热。
摘 录 《魏氏家藏方》卷九

《普济方》卷三四三:六一散

组 成 枳壳6两,甘草1两。
制 法 上为细末。
用 法 每服2钱,沸汤调,未产前1月服,1日3次。
主 治 瘦胎易产,抑阳降气。主
摘 录 《普济方》卷三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