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合剂:修订间差异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mported>入我相思门
无编辑摘要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方剂|方名=《中国药典》:八正合剂|组成=瞿麦118g 车前子(炒)?118g 扁蓄118g 大黄118g 滑石118g 川木通118g 栀子118g 甘草118g 灯心草59g|制法=以上九味,车前子用25%乙醇浸渍,收集浸渍液。大黄照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5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其余七味加水煎煮三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约1300ml,与浸渍液、渗漉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近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加水使成1000ml,搅匀,分装,即得。|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味苦、微甜。|用法=口服,一次15~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功用=|主治=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加减=|注意=|规格=每瓶装(1)100ml(2)120ml(3)200ml|贮藏=密封,置阴凉处。|方解=|论=|备注=|来源=|摘录=《中国药典》}}
{{方剂|方名=《中国药典》:八正合剂|组成=瞿麦118g 车前子(炒)?118g 扁蓄118g 大黄118g 滑石118g 川木通118g 栀子118g 甘草118g 灯心草59g|制法=以上九味,车前子用25%乙醇浸渍,收集浸渍液。大黄照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5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其余七味加水煎煮三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约1300ml,与浸渍液、渗漉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近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加水使成1000ml,搅匀,分装,即得。|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味苦、微甜。|用法=口服,一次15~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功用=|主治=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加减=|宜忌=|规格=每瓶装(1)100ml(2)120ml(3)200ml|贮藏=密封,置阴凉处。|方解=|选录=|备注=|来源=|摘录=《中国药典》}}

2023年8月19日 (六) 23:50的最新版本

《中国药典》:八正合剂

组 成 瞿麦118g 车前子(炒)?118g 扁蓄118g 大黄118g 滑石118g 川木通118g 栀子118g 甘草118g 灯心草59g
制 法 以上九味,车前子用25%乙醇浸渍,收集浸渍液。大黄照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5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其余七味加水煎煮三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约1300ml,与浸渍液、渗漉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近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加水使成1000ml,搅匀,分装,即得。
性 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味苦、微甜。
用 法 口服,一次15~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主 治 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
规 格 每瓶装(1)100ml(2)120ml(3)200ml
贮 藏 密封,置阴凉处。
摘 录 《中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