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抵当丸: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论述=”为“|方论选录=” |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
||
第1行: | 第1行: | ||
{{方剂|方名=《证治准绳·类方》卷三:代抵当丸|异名=代抵当汤丸|组成=大黄(川产如锦纹者,去皮及黑心)4两,芒消1两(如欲稳,以玄明粉代),桃仁(麸炒黄,去皮尖,另研如泥)6-10枚,当归尾1两,生地黄1两,穿山甲(蛤粉炒)1两,桂3钱或5钱。|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性状=|用法=代抵当汤丸(《张氏医通》卷十六)。[br]如血老成积,此药攻之不动,宜去归、地,加广茂(醋浸透,焙干)1两,肉桂7钱。|功用=|主治=行瘀血。主蓄血。|加减=| |
{{方剂|方名=《证治准绳·类方》卷三:代抵当丸|异名=代抵当汤丸|组成=大黄(川产如锦纹者,去皮及黑心)4两,芒消1两(如欲稳,以玄明粉代),桃仁(麸炒黄,去皮尖,另研如泥)6-10枚,当归尾1两,生地黄1两,穿山甲(蛤粉炒)1两,桂3钱或5钱。|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性状=|用法=代抵当汤丸(《张氏医通》卷十六)。[br]如血老成积,此药攻之不动,宜去归、地,加广茂(醋浸透,焙干)1两,肉桂7钱。|功用=|主治=行瘀血。主蓄血。|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用归、地者,欲下血而不损血耳,且引诸药至血分也;诸药皆犷悍,而欲以和济之也。|备注=|来源=|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三}} |
||
{{方剂|方名=《医学心悟》卷三:代抵当丸|组成=生地1两,当归1两,赤芍1两,川芎7钱5分,五灵脂7钱5分,大黄(酒蒸)1两5钱。|制法=砂糖为丸。|性状=|用法=每服3钱,开水送下。|功用=|主治=血淋。|加减=| |
{{方剂|方名=《医学心悟》卷三:代抵当丸|组成=生地1两,当归1两,赤芍1两,川芎7钱5分,五灵脂7钱5分,大黄(酒蒸)1两5钱。|制法=砂糖为丸。|性状=|用法=每服3钱,开水送下。|功用=|主治=血淋。|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
||
{{方剂|方名=《寒温条辨》卷四:代抵当丸|组成=大黄(酒洗)4两,芒消1两,穿山甲1两(蛤粉炒),夜明砂1两(淘,焙),莪术1两(醋焙),肉桂1两(去粗皮),当归尾(酒蒸)1两,红花(酒炒)7钱,桃仁(不去皮尖,生用另研)70粒。|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性状=|用法=每服3钱,生姜汤送下。|功用=|主治=太阳表证仍在,随经痰热在里,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以热在下焦,小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加减=| |
{{方剂|方名=《寒温条辨》卷四:代抵当丸|组成=大黄(酒洗)4两,芒消1两,穿山甲1两(蛤粉炒),夜明砂1两(淘,焙),莪术1两(醋焙),肉桂1两(去粗皮),当归尾(酒蒸)1两,红花(酒炒)7钱,桃仁(不去皮尖,生用另研)70粒。|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性状=|用法=每服3钱,生姜汤送下。|功用=|主治=太阳表证仍在,随经痰热在里,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以热在下焦,小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代抵当汤丸,方出《证治准绳》,盖瘀蓄之血,攻之为难,仲景直用水蛭、蝱虫有毒之物,惟恐药不峻利,亦何待攻之不动而后加减乎?后人不敢用此毒物,故作此方以代之。原方生地黄用之无理,归尾必不可减,故于本方中减去生地1味,倍肉桂,加莪术、红花、夜明砂,用之殊觉有效。若温病蓄血,用此方去肉桂,加牡丹皮1两,牛膝1两,或止加干漆五钱。|备注=|来源=|摘录=《寒温条辨》卷四}} |
2023年8月19日 (六) 23:48的最新版本
《证治准绳·类方》卷三:代抵当丸
异 名 | 代抵当汤丸 |
组 成 | 大黄(川产如锦纹者,去皮及黑心)4两,芒消1两(如欲稳,以玄明粉代),桃仁(麸炒黄,去皮尖,另研如泥)6-10枚,当归尾1两,生地黄1两,穿山甲(蛤粉炒)1两,桂3钱或5钱。 |
制 法 | 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代抵当汤丸(《张氏医通》卷十六)。[br]如血老成积,此药攻之不动,宜去归、地,加广茂(醋浸透,焙干)1两,肉桂7钱。 |
主 治 | 行瘀血。主蓄血。 |
方论选录 | 用归、地者,欲下血而不损血耳,且引诸药至血分也;诸药皆犷悍,而欲以和济之也。 |
摘 录 | 《证治准绳·类方》卷三 |
《医学心悟》卷三:代抵当丸
组 成 | 生地1两,当归1两,赤芍1两,川芎7钱5分,五灵脂7钱5分,大黄(酒蒸)1两5钱。 |
制 法 | 砂糖为丸。 |
用 法 | 每服3钱,开水送下。 |
主 治 | 血淋。 |
摘 录 | 《医学心悟》卷三 |
《寒温条辨》卷四:代抵当丸
组 成 | 大黄(酒洗)4两,芒消1两,穿山甲1两(蛤粉炒),夜明砂1两(淘,焙),莪术1两(醋焙),肉桂1两(去粗皮),当归尾(酒蒸)1两,红花(酒炒)7钱,桃仁(不去皮尖,生用另研)70粒。 |
制 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 |
用 法 | 每服3钱,生姜汤送下。 |
主 治 | 太阳表证仍在,随经痰热在里,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以热在下焦,小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 |
方论选录 | 代抵当汤丸,方出《证治准绳》,盖瘀蓄之血,攻之为难,仲景直用水蛭、蝱虫有毒之物,惟恐药不峻利,亦何待攻之不动而后加减乎?后人不敢用此毒物,故作此方以代之。原方生地黄用之无理,归尾必不可减,故于本方中减去生地1味,倍肉桂,加莪术、红花、夜明砂,用之殊觉有效。若温病蓄血,用此方去肉桂,加牡丹皮1两,牛膝1两,或止加干漆五钱。 |
摘 录 | 《寒温条辨》卷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