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生丸: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论述=”为“|方论选录=” |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
||
第1行: | 第1行: | ||
{{方剂|方名=《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五生丸|组成=南星 半夏 川乌 白附子各30克 大豆(去皮称)7.5克|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性状=|用法=每服3~5丸,不过7丸,姜汤下。|功用=|主治=治痫证。|加减=| |
{{方剂|方名=《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五生丸|组成=南星 半夏 川乌 白附子各30克 大豆(去皮称)7.5克|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性状=|用法=每服3~5丸,不过7丸,姜汤下。|功用=|主治=治痫证。|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
||
{{方剂|方名=《杨氏家藏方》卷八:五生丸|组成=天南星(生姜汁浸一宿,焙干)半夏(汤洗七次)附子(炮,去皮、脐)白附子 天麻 白矾(枯)各30克 朱砂6克(别研为衣)|制法=上药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性状=|用法=每服30丸,食后用生姜汤送下。|功用=|主治=治风痰上扰,头目眩晕,呕吐痰涎。|加减=| |
{{方剂|方名=《杨氏家藏方》卷八:五生丸|组成=天南星(生姜汁浸一宿,焙干)半夏(汤洗七次)附子(炮,去皮、脐)白附子 天麻 白矾(枯)各30克 朱砂6克(别研为衣)|制法=上药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性状=|用法=每服30丸,食后用生姜汤送下。|功用=|主治=治风痰上扰,头目眩晕,呕吐痰涎。|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 |
||
{{方剂|方名=《普济方》卷二四二:五生丸|组成=川乌 草乌 南星 五灵脂 没药各等分(生用)|制法=上为细末,以酣调五灵脂末,作膏子,研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性状=|用法=每服10丸,空服时温酒下。|功用=|主治=治风毒所致的干湿脚气;一切痛风。|加减=| |
{{方剂|方名=《普济方》卷二四二:五生丸|组成=川乌 草乌 南星 五灵脂 没药各等分(生用)|制法=上为细末,以酣调五灵脂末,作膏子,研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性状=|用法=每服10丸,空服时温酒下。|功用=|主治=治风毒所致的干湿脚气;一切痛风。|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二}} |
2023年8月19日 (六) 23:48的最新版本
《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五生丸
组 成 | 南星 半夏 川乌 白附子各30克 大豆(去皮称)7.5克 |
制 法 |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3~5丸,不过7丸,姜汤下。 |
主 治 | 治痫证。 |
摘 录 | 《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
《杨氏家藏方》卷八:五生丸
组 成 | 天南星(生姜汁浸一宿,焙干)半夏(汤洗七次)附子(炮,去皮、脐)白附子 天麻 白矾(枯)各30克 朱砂6克(别研为衣) |
制 法 | 上药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
用 法 | 每服30丸,食后用生姜汤送下。 |
主 治 | 治风痰上扰,头目眩晕,呕吐痰涎。 |
摘 录 | 《杨氏家藏方》卷八 |
《普济方》卷二四二:五生丸
组 成 | 川乌 草乌 南星 五灵脂 没药各等分(生用) |
制 法 | 上为细末,以酣调五灵脂末,作膏子,研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10丸,空服时温酒下。 |
主 治 | 治风毒所致的干湿脚气;一切痛风。 |
摘 录 | 《普济方》卷二四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