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参膏:修订间差异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mported>入我相思门
无编辑摘要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方剂|方名=《中国医学大辞典》:代参膏|组成=潞党参、绵黄耆、于潜术、桂园肉各等分。|制法=熬成膏子,加白冰糖收贮。|性状=|用法=滚水调服。|功用=|主治=补中气,生津液,润肺健脾,开胃进食;常服补诸虚,除百病。主心脾两亏,气血衰弱,心悸神疲,畏寒自汗。|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备注=|来源=|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
{{方剂|方名=《中国医学大辞典》:代参膏|组成=潞党参、绵黄耆、于潜术、桂园肉各等分。|制法=熬成膏子,加白冰糖收贮。|性状=|用法=滚水调服。|功用=|主治=补中气,生津液,润肺健脾,开胃进食;常服补诸虚,除百病。主心脾两亏,气血衰弱,心悸神疲,畏寒自汗。|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选录=|备注=|来源=|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


{{方剂|方名=《验方新编》卷十一:代参膏|组成=嫩黄耆5钱(肚嫩而箭样者,锉片用),白归身(截去头尾,酒洗净泥)5钱,肥玉竹1两,化州橘红3钱(如无真者,用新陈皮去净白亦可)。|制法=共入砂锅内,用天泉水熬成膏。|性状=|用法=每早滚水调服。|功用=|主治=大补气血。主|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备注=|来源=|摘录=《验方新编》卷十一}}
{{方剂|方名=《验方新编》卷十一:代参膏|组成=嫩黄耆5钱(肚嫩而箭样者,锉片用),白归身(截去头尾,酒洗净泥)5钱,肥玉竹1两,化州橘红3钱(如无真者,用新陈皮去净白亦可)。|制法=共入砂锅内,用天泉水熬成膏。|性状=|用法=每早滚水调服。|功用=|主治=大补气血。主|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选录=|备注=|来源=|摘录=《验方新编》卷十一}}


{{方剂|方名=《本草纲目拾遗》卷三引《杨春涯验方》:代参膏|组成=于术10斤(白米泔水浸3昼夜,洗净浮皮,蒸晒10次,有脂沾手为度)。|制法=切片熬膏,1火收成,滴纸不化;用白茯苓10斤,春末,水飞去浮,只取沉者,蒸晒10次,沾手如胶,与术膏搅匀。|性状=|用法=每服2许,米汤送下。|功用=|主治=补益。主|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备注=|来源=|摘录=《本草纲目拾遗》卷三引《杨春涯验方》}}
{{方剂|方名=《本草纲目拾遗》卷三引《杨春涯验方》:代参膏|组成=于术10斤(白米泔水浸3昼夜,洗净浮皮,蒸晒10次,有脂沾手为度)。|制法=切片熬膏,1火收成,滴纸不化;用白茯苓10斤,春末,水飞去浮,只取沉者,蒸晒10次,沾手如胶,与术膏搅匀。|性状=|用法=每服2许,米汤送下。|功用=|主治=补益。主|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本草纲目拾遗》卷三引《杨春涯验方》}}

2023年8月19日 (六) 23:48的最新版本

《中国医学大辞典》:代参膏

组 成 潞党参、绵黄耆、于潜术、桂园肉各等分。
制 法 熬成膏子,加白冰糖收贮。
用 法 滚水调服。
主 治 补中气,生津液,润肺健脾,开胃进食;常服补诸虚,除百病。主心脾两亏,气血衰弱,心悸神疲,畏寒自汗。
摘 录 《中国医学大辞典》

《验方新编》卷十一:代参膏

组 成 嫩黄耆5钱(肚嫩而箭样者,锉片用),白归身(截去头尾,酒洗净泥)5钱,肥玉竹1两,化州橘红3钱(如无真者,用新陈皮去净白亦可)。
制 法 共入砂锅内,用天泉水熬成膏。
用 法 每早滚水调服。
主 治 大补气血。主
摘 录 《验方新编》卷十一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引《杨春涯验方》:代参膏

组 成 于术10斤(白米泔水浸3昼夜,洗净浮皮,蒸晒10次,有脂沾手为度)。
制 法 切片熬膏,1火收成,滴纸不化;用白茯苓10斤,春末,水飞去浮,只取沉者,蒸晒10次,沾手如胶,与术膏搅匀。
用 法 每服2许,米汤送下。
主 治 补益。主
摘 录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引《杨春涯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