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汤: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论述=”为“|方论选录=” |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
||
第1行: | 第1行: | ||
{{方剂|方名=《续本事》卷三:丁香汤|组成=藿香半两,巴豆20粒,丁香49粒,粟米1合。|制法=先将粟米,巴豆肉同炒令赤色,去巴豆不用,只使粟米与丁香、藿香同研为末。|性状=|用法=本方方名,《普济方》卷三十五引作“丁香散”。|功用=|主治=开胃进食。主|加减=| |
{{方剂|方名=《续本事》卷三:丁香汤|组成=藿香半两,巴豆20粒,丁香49粒,粟米1合。|制法=先将粟米,巴豆肉同炒令赤色,去巴豆不用,只使粟米与丁香、藿香同研为末。|性状=|用法=本方方名,《普济方》卷三十五引作“丁香散”。|功用=|主治=开胃进食。主|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续本事》卷三}} |
||
{{方剂|方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四:丁香汤|组成=丁香1两,白术半两,肉豆蔻(面裹,煨)半两,半夏半两(白矾水浸一宿,洗净,炒黄),干姜半两(炮),甘草半两,人参(去芦)半两。|制法=上为细末。|性状=|用法=每服1钱,水8分,加生姜2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功用=|主治=小儿脾胃宿冷,口角流涎。|加减=| |
{{方剂|方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四:丁香汤|组成=丁香1两,白术半两,肉豆蔻(面裹,煨)半两,半夏半两(白矾水浸一宿,洗净,炒黄),干姜半两(炮),甘草半两,人参(去芦)半两。|制法=上为细末。|性状=|用法=每服1钱,水8分,加生姜2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功用=|主治=小儿脾胃宿冷,口角流涎。|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四}} |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一七五:丁香汤|组成=丁香1分,甘草(炙)1分,人参1分。|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周岁内儿,每服半钱匕,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温服,日3次。3-4岁儿,渐加至1钱匕。|功用=|主治=小儿气胀,胸膈腹满。|加减=|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一七五:丁香汤|组成=丁香1分,甘草(炙)1分,人参1分。|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周岁内儿,每服半钱匕,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温服,日3次。3-4岁儿,渐加至1钱匕。|功用=|主治=小儿气胀,胸膈腹满。|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一七六:丁香汤|组成=丁香2钱,胡椒1钱,槟榔1枚(锉)。|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半钱匕,水半盏,加白茅根少许,同煎至3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功用=|主治=小儿胃气虚寒,呕吐不止,不下乳食。|加减=|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一七六:丁香汤|组成=丁香2钱,胡椒1钱,槟榔1枚(锉)。|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半钱匕,水半盏,加白茅根少许,同煎至3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功用=|主治=小儿胃气虚寒,呕吐不止,不下乳食。|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一七六:丁香汤|组成=丁香1分,花桑叶(如无,枇杷叶代)1分,人参1分,白茅根(锉)1分,藿香(用叶)1分。|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1钱匕,水7分,加生姜1片,煎至4分,去滓服。|功用=|主治=小儿吐逆不定。|加减=|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一七六:丁香汤|组成=丁香1分,花桑叶(如无,枇杷叶代)1分,人参1分,白茅根(锉)1分,藿香(用叶)1分。|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1钱匕,水7分,加生姜1片,煎至4分,去滓服。|功用=|主治=小儿吐逆不定。|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一七六:丁香汤|异名=丁香散|组成=丁香半分,桂(去粗皮)1分,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藿香叶1分,干姜(炮制)半两,白茯苓(去黑皮)1分。|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半钱匕,水5分,同煎至3分,去滓温服。加大枣煎更妙。|功用=|主治=小儿吐逆。|加减=|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一七六:丁香汤|异名=丁香散|组成=丁香半分,桂(去粗皮)1分,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藿香叶1分,干姜(炮制)半两,白茯苓(去黑皮)1分。|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半钱匕,水5分,同煎至3分,去滓温服。加大枣煎更妙。|功用=|主治=小儿吐逆。|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一八五:丁香汤|组成=丁香1两,桂(去粗皮)1两,紫梢花1两,顽荆1两,蛇床子1两,苍术2两,杜仲(细锉,汤洗,焙干)2两。|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用半两,水3升,同煎至2升,连脐腹丹田淋浴。|功用=|主治=补壮元阳。主|加减=|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一八五:丁香汤|组成=丁香1两,桂(去粗皮)1两,紫梢花1两,顽荆1两,蛇床子1两,苍术2两,杜仲(细锉,汤洗,焙干)2两。|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用半两,水3升,同煎至2升,连脐腹丹田淋浴。|功用=|主治=补壮元阳。主|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五十五:丁香汤|组成=丁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干姜(炮裂)3分,青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藿香叶3分,麝香(研)半钱。|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2钱匕,酒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功用=|主治=胃心痛。|加减=|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五十五:丁香汤|组成=丁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干姜(炮裂)3分,青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藿香叶3分,麝香(研)半钱。|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2钱匕,酒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功用=|主治=胃心痛。|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五十五:丁香汤|组成=丁香1分,桂(去粗皮)半两。|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2钱匕,酒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功用=|主治=胃心痛不止。|加减=|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五十五:丁香汤|组成=丁香1分,桂(去粗皮)半两。|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2钱匕,酒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功用=|主治=胃心痛不止。|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五十五:丁香汤|组成=丁香1分,胡椒(炒)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桂(去粗皮)1两,茴香子(炒)1两,甘草(炙,锉)1两。|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功用=|主治=久患心痛不止。|加减=|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五十五:丁香汤|组成=丁香1分,胡椒(炒)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桂(去粗皮)1两,茴香子(炒)1两,甘草(炙,锉)1两。|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功用=|主治=久患心痛不止。|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五十七:丁香汤|组成=丁香半两,甘草(炙,锉)3分,桂(去粗皮)3分,干姜(炮)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1两1分,赤芍药(锉)1两1分,人参1两,白术1两。|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酒半盏,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良久再服。|功用=|主治=心腹冷痛。|加减=|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五十七:丁香汤|组成=丁香半两,甘草(炙,锉)3分,桂(去粗皮)3分,干姜(炮)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1两1分,赤芍药(锉)1两1分,人参1两,白术1两。|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酒半盏,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良久再服。|功用=|主治=心腹冷痛。|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五十六:丁香汤|组成=丁香1两,芍药(锉,炒)1两,槟榔(湿纸裹煨,锉)1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白术3分。|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功用=|主治=中恶心痛。|加减=|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五十六:丁香汤|组成=丁香1两,芍药(锉,炒)1两,槟榔(湿纸裹煨,锉)1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白术3分。|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功用=|主治=中恶心痛。|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四十七:丁香汤|组成=丁香1分,藿香叶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干姜(炮)半分。|制法=上锉。|性状=|用法=用水1升,煎取5合,去滓,徐徐呷尽。|功用=|主治=胃寒,胸膈虚满,面目浮肿,饮食不化。|加减=|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四十七:丁香汤|组成=丁香1分,藿香叶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干姜(炮)半分。|制法=上锉。|性状=|用法=用水1升,煎取5合,去滓,徐徐呷尽。|功用=|主治=胃寒,胸膈虚满,面目浮肿,饮食不化。|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四十七:丁香汤|组成=丁香母3粒(捶碎),陈橘皮1枚(全者,汤浸,去白,焙)。|制法=|性状=|用法=用水1盏,煎取半盏,去滓热呷。|功用=|主治=胃冷呕逆,气厥不通。|加减=|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四十七:丁香汤|组成=丁香母3粒(捶碎),陈橘皮1枚(全者,汤浸,去白,焙)。|制法=|性状=|用法=用水1盏,煎取半盏,去滓热呷。|功用=|主治=胃冷呕逆,气厥不通。|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四十七:丁香汤|组成=丁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陈曲(炒)半两,草豆蔻(去皮)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木香(炮)3分。|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功用=|主治=胃冷哕逆,不思饮食。|加减=|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四十七:丁香汤|组成=丁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陈曲(炒)半两,草豆蔻(去皮)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木香(炮)3分。|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功用=|主治=胃冷哕逆,不思饮食。|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四十七:丁香汤|组成=丁香皮(锉)2两,白术(锉)4两,甘草(炙)1两,干姜(炮)半两,枇杷叶(拭去毛)2-7片,草豆蔻(去皮)5枚。|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功用=|主治=胃中虚冷,霍乱吐泻,烦热发渴,或下利赤白。|加减=|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四十七:丁香汤|组成=丁香皮(锉)2两,白术(锉)4两,甘草(炙)1两,干姜(炮)半两,枇杷叶(拭去毛)2-7片,草豆蔻(去皮)5枚。|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功用=|主治=胃中虚冷,霍乱吐泻,烦热发渴,或下利赤白。|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四十六:丁香汤|组成=丁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干姜(炮)半两,胡椒半两,青橘皮(去白,焙)半两,陈橘皮(去白,焙)半两,益智(去皮)半两,高良姜半两,红豆半两,甘草(炙)半两。|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性状=|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破),同煎至7分,去滓热服。|功用=|主治=脾胃气虚,风冷乘之,腹内虚满,有妨饮食。|加减=|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四十六:丁香汤|组成=丁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干姜(炮)半两,胡椒半两,青橘皮(去白,焙)半两,陈橘皮(去白,焙)半两,益智(去皮)半两,高良姜半两,红豆半两,甘草(炙)半两。|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性状=|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破),同煎至7分,去滓热服。|功用=|主治=脾胃气虚,风冷乘之,腹内虚满,有妨饮食。|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二十五:丁香汤|组成=丁香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干姜(炮)1两,高良姜1分。|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功用=|主治=伤寒呕吵不止,或吐酸水;兼治一切冷气吐逆。|加减=|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二十五:丁香汤|组成=丁香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干姜(炮)1两,高良姜1分。|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功用=|主治=伤寒呕吵不止,或吐酸水;兼治一切冷气吐逆。|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八十一:丁香汤|组成=丁香2两,陈曲(炒令黄)2两,沉香(锉)2两,木香2两,紫苏子(炒)3两,干木瓜(焙干)5两,吴茱萸(浸洗,焙干,炒黄)1两。|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近晚再服。|功用=|主治=风毒脚气上冲,散在四肢,虚肿无力。|加减=|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八十一:丁香汤|组成=丁香2两,陈曲(炒令黄)2两,沉香(锉)2两,木香2两,紫苏子(炒)3两,干木瓜(焙干)5两,吴茱萸(浸洗,焙干,炒黄)1两。|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近晚再服。|功用=|主治=风毒脚气上冲,散在四肢,虚肿无力。|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
||
{{方剂|方名=《普济方》卷二十四引《十便良方》:丁香汤|组成=丁香半两,胡椒1钱,缩砂仁4两,干生姜1两,甘草2两,盐2两。|制法=上为细末。|性状=|用法=每服1钱,不拘时候,沸汤点下。|功用=|主治=消酒下痰,通中健胃。主|加减=| |
{{方剂|方名=《普济方》卷二十四引《十便良方》:丁香汤|组成=丁香半两,胡椒1钱,缩砂仁4两,干生姜1两,甘草2两,盐2两。|制法=上为细末。|性状=|用法=每服1钱,不拘时候,沸汤点下。|功用=|主治=消酒下痰,通中健胃。主|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普济方》卷二十四引《十便良方》}} |
2023年8月19日 (六) 23:47的最新版本
《续本事》卷三:丁香汤
组 成 | 藿香半两,巴豆20粒,丁香49粒,粟米1合。 |
制 法 | 先将粟米,巴豆肉同炒令赤色,去巴豆不用,只使粟米与丁香、藿香同研为末。 |
用 法 | 本方方名,《普济方》卷三十五引作“丁香散”。 |
主 治 | 开胃进食。主 |
摘 录 | 《续本事》卷三 |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四:丁香汤
组 成 | 丁香1两,白术半两,肉豆蔻(面裹,煨)半两,半夏半两(白矾水浸一宿,洗净,炒黄),干姜半两(炮),甘草半两,人参(去芦)半两。 |
制 法 | 上为细末。 |
用 法 | 每服1钱,水8分,加生姜2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主 治 | 小儿脾胃宿冷,口角流涎。 |
摘 录 |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四 |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丁香汤
组 成 | 丁香1分,甘草(炙)1分,人参1分。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周岁内儿,每服半钱匕,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温服,日3次。3-4岁儿,渐加至1钱匕。 |
主 治 | 小儿气胀,胸膈腹满。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丁香汤
组 成 | 丁香2钱,胡椒1钱,槟榔1枚(锉)。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半钱匕,水半盏,加白茅根少许,同煎至3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主 治 | 小儿胃气虚寒,呕吐不止,不下乳食。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丁香汤
组 成 | 丁香1分,花桑叶(如无,枇杷叶代)1分,人参1分,白茅根(锉)1分,藿香(用叶)1分。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1钱匕,水7分,加生姜1片,煎至4分,去滓服。 |
主 治 | 小儿吐逆不定。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丁香汤
异 名 | 丁香散 |
组 成 | 丁香半分,桂(去粗皮)1分,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藿香叶1分,干姜(炮制)半两,白茯苓(去黑皮)1分。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半钱匕,水5分,同煎至3分,去滓温服。加大枣煎更妙。 |
主 治 | 小儿吐逆。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丁香汤
组 成 | 丁香1两,桂(去粗皮)1两,紫梢花1两,顽荆1两,蛇床子1两,苍术2两,杜仲(细锉,汤洗,焙干)2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用半两,水3升,同煎至2升,连脐腹丹田淋浴。 |
主 治 | 补壮元阳。主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丁香汤
组 成 | 丁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干姜(炮裂)3分,青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藿香叶3分,麝香(研)半钱。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2钱匕,酒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 |
主 治 | 胃心痛。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丁香汤
组 成 | 丁香1分,桂(去粗皮)半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2钱匕,酒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
主 治 | 胃心痛不止。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丁香汤
组 成 | 丁香1分,胡椒(炒)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桂(去粗皮)1两,茴香子(炒)1两,甘草(炙,锉)1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
主 治 | 久患心痛不止。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丁香汤
组 成 | 丁香半两,甘草(炙,锉)3分,桂(去粗皮)3分,干姜(炮)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1两1分,赤芍药(锉)1两1分,人参1两,白术1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匕,水1盏,酒半盏,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良久再服。 |
主 治 | 心腹冷痛。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丁香汤
组 成 | 丁香1两,芍药(锉,炒)1两,槟榔(湿纸裹煨,锉)1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白术3分。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
主 治 | 中恶心痛。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丁香汤
组 成 | 丁香1分,藿香叶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干姜(炮)半分。 |
制 法 | 上锉。 |
用 法 | 用水1升,煎取5合,去滓,徐徐呷尽。 |
主 治 | 胃寒,胸膈虚满,面目浮肿,饮食不化。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丁香汤
组 成 | 丁香母3粒(捶碎),陈橘皮1枚(全者,汤浸,去白,焙)。 |
用 法 | 用水1盏,煎取半盏,去滓热呷。 |
主 治 | 胃冷呕逆,气厥不通。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丁香汤
组 成 | 丁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陈曲(炒)半两,草豆蔻(去皮)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木香(炮)3分。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主 治 | 胃冷哕逆,不思饮食。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丁香汤
组 成 | 丁香皮(锉)2两,白术(锉)4两,甘草(炙)1两,干姜(炮)半两,枇杷叶(拭去毛)2-7片,草豆蔻(去皮)5枚。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
主 治 | 胃中虚冷,霍乱吐泻,烦热发渴,或下利赤白。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丁香汤
组 成 | 丁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干姜(炮)半两,胡椒半两,青橘皮(去白,焙)半两,陈橘皮(去白,焙)半两,益智(去皮)半两,高良姜半两,红豆半两,甘草(炙)半两。 |
制 法 | 上药锉如麻豆大。 |
用 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破),同煎至7分,去滓热服。 |
主 治 | 脾胃气虚,风冷乘之,腹内虚满,有妨饮食。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丁香汤
组 成 | 丁香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干姜(炮)1两,高良姜1分。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
主 治 | 伤寒呕吵不止,或吐酸水;兼治一切冷气吐逆。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丁香汤
组 成 | 丁香2两,陈曲(炒令黄)2两,沉香(锉)2两,木香2两,紫苏子(炒)3两,干木瓜(焙干)5两,吴茱萸(浸洗,焙干,炒黄)1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近晚再服。 |
主 治 | 风毒脚气上冲,散在四肢,虚肿无力。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
《普济方》卷二十四引《十便良方》:丁香汤
组 成 | 丁香半两,胡椒1钱,缩砂仁4两,干生姜1两,甘草2两,盐2两。 |
制 法 | 上为细末。 |
用 法 | 每服1钱,不拘时候,沸汤点下。 |
主 治 | 消酒下痰,通中健胃。主 |
摘 录 | 《普济方》卷二十四引《十便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