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柴胡饮: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mported>入我相思门 小无编辑摘要 |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论述=”为“|方论选录=”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方剂|方名=《景岳全书》卷五十一:一柴胡饮|异名=[[柴胡饮]](《[[罗氏会约医镜]]》卷十)|组成=[[柴胡]]二三钱,[[黄苓]]一钱半,[[芍药]]二钱,[[生地]]一钱半,[[陈皮]]一钱半,[[甘草]]八分 |
{{方剂|方名=《景岳全书》卷五十一:一柴胡饮|异名=[[柴胡饮]](《[[罗氏会约医镜]]》卷十)|组成=[[柴胡]]<sub>二三钱</sub>,[[黄苓]]<sub>一钱半</sub>,[[芍药]]<sub>二钱</sub>,[[生地]]<sub>一钱半</sub>,[[陈皮]]<sub>一钱半</sub>,[[甘草]]<sub>八分</sub>|用法=水一钟半,煎至七八分,温服。|主治=[[阴虚]][[外感]],内兼火邪,寒热往来,口中燥渴,妇人热入[[血室]],及时感后阴虚而有[[潮热]]者。<br>①《[[景岳全书]]》:凡感四时不正之气,或为发热,或为寒热,或因劳因怒,或妇人热入血室,或产后、经后因冒风寒,以致寒热如疟等证,但外有邪而内兼火者。<br>②《[[医级]]》:时感后阴虚未复,余邪潮热。<br>③《[[罗氏会约医镜]]》:四时不正之气,内外俱有火证而疟邪不散。<br>④《[[笔花医镜]]》:[[肝燥]]胃渴。|加减=如内热甚者,加[[连翘]]一二钱;如外邪甚者,加[[防风]]一钱;如邪结在胸而[[痞满]]者,去[[生地]],加[[枳实]]一二钱;如热在[[阳明]]而兼渴者,加[[天花粉]]或[[葛根]]一二钱;热甚者,加[[知母]]、[[石膏]]。|方论选录=《[[退思集类方歌注]]》:此[[大柴胡]]变局也。去[[半夏]]、[[枳实]]、[[姜]]、[[枣]],加[[陈皮]]、[[甘草]]调气,[[生地]]凉营分之热。如邪结胸而痞满者,仍宜去[[生地]]加[[枳实]]为妙。|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
2023年8月19日 (六) 22:21的最新版本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一柴胡饮
异 名 | 柴胡饮(《罗氏会约医镜》卷十) |
组 成 | 柴胡二三钱,黄苓一钱半,芍药二钱,生地一钱半,陈皮一钱半,甘草八分 |
用 法 | 水一钟半,煎至七八分,温服。 |
主 治 | 阴虚外感,内兼火邪,寒热往来,口中燥渴,妇人热入血室,及时感后阴虚而有潮热者。 ①《景岳全书》:凡感四时不正之气,或为发热,或为寒热,或因劳因怒,或妇人热入血室,或产后、经后因冒风寒,以致寒热如疟等证,但外有邪而内兼火者。 ②《医级》:时感后阴虚未复,余邪潮热。 ③《罗氏会约医镜》:四时不正之气,内外俱有火证而疟邪不散。 ④《笔花医镜》:肝燥胃渴。 |
加 减 | 如内热甚者,加连翘一二钱;如外邪甚者,加防风一钱;如邪结在胸而痞满者,去生地,加枳实一二钱;如热在阳明而兼渴者,加天花粉或葛根一二钱;热甚者,加知母、石膏。 |
方论选录 | 《退思集类方歌注》:此大柴胡变局也。去半夏、枳实、姜、枣,加陈皮、甘草调气,生地凉营分之热。如邪结胸而痞满者,仍宜去生地加枳实为妙。 |
摘 录 |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