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醉膏: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mported>入我相思门 小无编辑摘要 |
小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一三一:一醉膏|异名=[[万金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万金散]](《[[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七)、[[万金一醉膏]](《[[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二)、[[栝楼酒]](《[[普济方]]》卷二八四)、[[瓜萎酒]](《[[备急灸法]]》)。|组成=[[没药]]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一三一:一醉膏|异名=[[万金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万金散]](《[[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七)、[[万金一醉膏]](《[[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二)、[[栝楼酒]](《[[普济方]]》卷二八四)、[[瓜萎酒]](《[[备急灸法]]》)。|组成=[[没药]]<sub>研,一分</sub>,[[瓜蒌]]<sub>去皮,大者,一枚</sub>,[[甘草]]<sub>生,为粗末,半两</sub>|用法=上药用无灰酒三升,熬至一升,去滓放温,作一服饮之。如一饮不尽,分二三盏,连续饮尽。次用[[紫雪膏]]敷之。以收其晕。|功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定痛去毒。|主治=①《[[圣济总录]]》:诸[[发背]][[脑疽]],及一切恶疮。<br>②《[[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痈疽]]、[[发背]]、[[发眉]]、[[发髭须]]、[[发脑]]、妇人[[乳痈]]等。|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
||
{{方剂|方名=《幼幼新书》卷十引茅先生方:一醉膏|组成=[[花蛇鼻]]、[[蝎尾]]、[[天南星心]]、[[川乌脐]]、[[大附子侧]]、[[白附子耳]]、[[蜈蚣虫肚]]各半钱 |
{{方剂|方名=《幼幼新书》卷十引茅先生方:一醉膏|组成=[[花蛇鼻]]、[[蝎尾]]、[[天南星心]]、[[川乌脐]]、[[大附子侧]]、[[白附子耳]]、[[蜈蚣虫肚]]<sub>各半钱</sub>|制法=上药生用,使枣肉五十个,和前药研成一块子,以[[脑]]、[[麝]]滴水和丸。|用法=每服一丸,用[[薄荷]]自然汁磨化下,后通下一服。|主治=小儿[[慢脾风]]。|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引[[茅先生方]]}} |
||
{{方剂|方名=《扁鹊心书·神方》:一醉膏|组成=[[麻黄]]一斤 |
{{方剂|方名=《扁鹊心书·神方》:一醉膏|组成=[[麻黄]]<sub>一斤</sub>|制法=以水五升,熬一升,去滓熬膏。|用法=每服一钱七分,临卧热酒下。有汗即效。|主治=[[耳聋]]。|摘录=《[[扁鹊心书·神方]]》}} |
||
{{方剂|方名=《普济方》卷三七一引《全婴方论》:一醉膏|组成=[[乳香]]、[[天麻]]各二钱,[[麝香]]一字,[[安息香]]、[[全蝎]]、[[蜈蚣]]各二钱,[[附子]] |
{{方剂|方名=《普济方》卷三七一引《全婴方论》:一醉膏|组成=[[乳香]]、[[天麻]]<sub>各二钱</sub>,[[麝香]]<sub>一字</sub>,[[安息香]]、[[全蝎]]、[[蜈蚣]]<sub>各二钱</sub>,[[附子]]<sub>炮</sub>、[[麻黄]]<sub>去节</sub>、[[酸枣仁]]|制法=上为末,法酒同蜜熬熟为丸,如鸡头子大。|用法=每服一丸,酒化下。尽醉灌之,得睡是效。|主治=小儿[[慢惊]][[潮搐]],[[神昏]]不得睡;亦治大病后及[[擒捉]][[风涎]]流滞,[[手足不随]]。|备考=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一醉丸]]”。|摘录=《[[普济方]]》卷三七一引《[[全婴方论]]》}} |
||
{{方剂|方名=《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三引陈日华方:一醉膏|异名=[[一醉散]](《[[惠直堂经验方]]》卷三)|组成=[[石膏]]不拘多少 |
{{方剂|方名=《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三引陈日华方:一醉膏|异名=[[一醉散]](《[[惠直堂经验方]]》卷三)|组成=[[石膏]]<sub>不拘多少,煅通赤,取于地上,碗覆,出火毒</sub>|制法=上为细末。|用法=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添酒尽醉。睡觉再进一服。|主治=[[奶痈]]。|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三引[[陈日华方]]}} |
||
{{方剂|方名=《永类钤方》卷十三:一醉膏|组成=[[无灰酒]]二碗,[[真麻油]]四两 |
{{方剂|方名=《永类钤方》卷十三:一醉膏|组成=[[无灰酒]]<sub>二碗</sub>,[[真麻油]]<sub>四两</sub>|用法=上和匀,用柳枝二十条,搅一二百下,换遍柳条,直候油、酒相入如膏,煎至七分碗,狂者强灌之。令睡熟,或吐或不吐,觉来即醒。|主治=①《[[永类钤方]]》:[[心恙]]。<br>②《[[古今医统大全]]》:[[心风]]发狂。|备考=本方原名[[一醉散]],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改。|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三}} |
||
[[分类:方剂]] |
2023年5月11日 (四) 09:22的最新版本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一醉膏
异 名 | 万金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万金散(《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七)、万金一醉膏(《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二)、栝楼酒(《普济方》卷二八四)、瓜萎酒(《备急灸法》)。 |
组 成 | 没药研,一分,瓜蒌去皮,大者,一枚,甘草生,为粗末,半两 |
用 法 | 上药用无灰酒三升,熬至一升,去滓放温,作一服饮之。如一饮不尽,分二三盏,连续饮尽。次用紫雪膏敷之。以收其晕。 |
功 用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定痛去毒。 |
主 治 | ①《圣济总录》:诸发背脑疽,及一切恶疮。 ②《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痈疽、发背、发眉、发髭须、发脑、妇人乳痈等。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
《幼幼新书》卷十引茅先生方:一醉膏
组 成 | 花蛇鼻、蝎尾、天南星心、川乌脐、大附子侧、白附子耳、蜈蚣虫肚各半钱 |
制 法 | 上药生用,使枣肉五十个,和前药研成一块子,以脑、麝滴水和丸。 |
用 法 | 每服一丸,用薄荷自然汁磨化下,后通下一服。 |
主 治 | 小儿慢脾风。 |
摘 录 | 《幼幼新书》卷十引茅先生方 |
《扁鹊心书·神方》:一醉膏
组 成 | 麻黄一斤 |
制 法 | 以水五升,熬一升,去滓熬膏。 |
用 法 | 每服一钱七分,临卧热酒下。有汗即效。 |
主 治 | 耳聋。 |
摘 录 | 《扁鹊心书·神方》 |
《普济方》卷三七一引《全婴方论》:一醉膏
组 成 | 乳香、天麻各二钱,麝香一字,安息香、全蝎、蜈蚣各二钱,附子炮、麻黄去节、酸枣仁 |
制 法 | 上为末,法酒同蜜熬熟为丸,如鸡头子大。 |
用 法 | 每服一丸,酒化下。尽醉灌之,得睡是效。 |
主 治 | 小儿慢惊潮搐,神昏不得睡;亦治大病后及擒捉风涎流滞,手足不随。 |
备 考 |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一醉丸”。 |
摘 录 | 《普济方》卷三七一引《全婴方论》 |
《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三引陈日华方:一醉膏
异 名 | 一醉散(《惠直堂经验方》卷三) |
组 成 | 石膏不拘多少,煅通赤,取于地上,碗覆,出火毒 |
制 法 | 上为细末。 |
用 法 | 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添酒尽醉。睡觉再进一服。 |
主 治 | 奶痈。 |
摘 录 | 《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三引陈日华方 |
《永类钤方》卷十三:一醉膏
组 成 | 无灰酒二碗,真麻油四两 |
用 法 | 上和匀,用柳枝二十条,搅一二百下,换遍柳条,直候油、酒相入如膏,煎至七分碗,狂者强灌之。令睡熟,或吐或不吐,觉来即醒。 |
主 治 | ①《永类钤方》:心恙。 ②《古今医统大全》:心风发狂。 |
备 考 | 本方原名一醉散,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改。 |
摘 录 | 《永类钤方》卷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