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
分类索引
最近更改
随便看看
灵兰秘典
沙盒
捐助本站
帮助
帮助
方针指引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MediaWiki帮助
中医百科
搜索
搜索
登录
个人工具
登录
查看“竹叶汤”的源代码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清除缓存
常规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页面值
短URL
←
竹叶汤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必须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才能编辑页面。请通过
参数设置
设置并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一〇二:竹叶汤|组成=淡竹叶 犀角屑 木通(锉,炒)黄芩(去黑心)各30克 玄参 黄连(去须)车前子各33克芒消60克 大黄(微炒)细辛(去苗、叶)各3克|制法=上十味,粗捣筛。|性状=|用法=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一日二次。|功用=|主治=治肝脏实热,眼赤疼痛。|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一〇二}} {{方剂|方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七:竹叶汤|组成=防风(去叉)黄芩 麦门冬(去心)各30克 白茯苓40克|制法=上药锉散。|性状=|用法=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加竹叶10余片,煎至170毫升,去滓温服。|功用=|主治=治妊娠子烦,心惊胆怯,终日烦闷。|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七}} {{方剂|方名=《金匮要略》卷下:竹叶汤|组成=竹叶20克 葛根9克 防风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3克 附子6克 大枣5枚 生姜15克|制法=|性状=|用法=上十味,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温覆使汗出。|功用=|主治=温阳益气,疏风解表。治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痛。|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本方所治之证,属阳气不足,复感风邪所致。方中人参、附子温阳益气,竹叶、葛根轻清宜泄;桂枝、桔梗疏风解肌;甘草、生姜、大枣甘缓和中,调和营卫。配合同用,既可扶正,又可散邪。|来源=|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方剂|方名=《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竹叶汤|组成=竹叶(切)30克 地骨皮 生地黄(切)各15克 栝楼根 石膏各24克 茯神(一作茯苓)萎蕤 知母 生姜各12克 生麦门冬10克|制法=上十味,哎咀。|性状=|用法=用水1.2升,下大枣10枚,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功用=|主治=治渴利虚热,引饮不止。|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一八〇补。|来源=|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方剂|方名=《备怠千金要方》卷三:竹叶汤|组成=竹叶15克 甘草 茯苓 人参各3克 小麦15克 生姜9克 大枣14枚 半夏9克 麦门冬15克|制法=上九味,哎咀。|性状=|用法=用水900毫升,煮竹叶、小麦,取700毫升,去滓,纳诸药更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功用=|主治=治产后虚渴,少气力。|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备怠千金要方》卷三}}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TOCright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TOCright/styles.css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方剂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竹叶汤
。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