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
分类索引
最近更改
随便看看
灵兰秘典
沙盒
捐助本站
帮助
帮助
方针指引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MediaWiki帮助
中医百科
搜索
搜索
登录
个人工具
登录
查看“控涎丹”的源代码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清除缓存
常规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页面值
短URL
←
控涎丹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必须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才能编辑页面。请通过
参数设置
设置并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方剂|方名=《丹台玉案》卷三:控涎丹|组成=大戟2两,白芥子2两,瓜蒌曲2两,薄桂3钱,全蝎8个,雄黄2钱,朱砂2钱。|制法=上为末,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性状=|用法=每服60-70丸,临卧姜汤送下。|功用=|主治=一切痰饮症,或漉漉有声,或手足冷痹,气脉不通者。|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丹台玉案》卷三}} {{方剂|方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控涎丹|异名=子龙丸(《外科垒生集》卷四)。|组成=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性状=|用法=食后及临卧时用姜汤成熟水送下5~10丸。如疾猛气实,酌加用量。|功用=|主治=攻逐痰饮。治痰涎内伏,胸背、手脚、颈项、腰胯突然痛不可忍,内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走易不定,或头痛不可举,昏倦多睡,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多有锯声,及手脚沉重,腿冷痹麻,气脉不通等。|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本方是从《圣济总录》卷十“趁痛丸”演化而来。参见该条。|来源=|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方剂|方名=《活人方》卷六:控涎丹|组成=黑丑3两(生熟各半),枳实1两5钱,橘红1两5钱,白芥子1两,朴消3钱,生矾2钱5分,熟矾2钱5分,牙皂1钱5分。|制法=白萝卜汁为丸,如麻子大。|性状=|用法=空心姜汤吞服1钱。|功用=|主治=涤除痰癖伏饮。主男妇素有停痰积饮,隐伏于两胁之下,腰肾肠胃之间,远年则随气走注,为痛屈伸不得,而精神元气犹旺者。|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活人方》卷六}} {{方剂|方名=《丹溪心法》卷四:控涎丹|组成=甘遂(面裹煨)、大戟(制)、真白芥菜子(炒)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加桃仁泥糊丸,如梧桐子大。|性状=|用法=每服5-7丸,渐加至10丸,临卧姜汤送下。|功用=|主治=一身及两胁走痛,痰挟死血者。|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TOCright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TOCright/styles.css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方剂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控涎丹
。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