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
分类索引
最近更改
随便看看
灵兰秘典
沙盒
捐助本站
帮助
帮助
方针指引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MediaWiki帮助
中医百科
搜索
搜索
登录
个人工具
登录
查看“惺惺散”的源代码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清除缓存
常规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页面值
短URL
←
惺惺散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必须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才能编辑页面。请通过
参数设置
设置并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方剂|方名=《直指小儿方》引王氏方:惺惺散|组成=人参 茯苓 木香(焙)天麻 白扁豆(制)陈米(炒)全蝎(焙)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性状=|用法=每次1.5克,加生姜、大枣,略煎服。|功用=|主治=治吐泻属脾困内虚者。|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直指小儿方》引王氏方}} {{方剂|方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惺惺散|组成=瓜蒌根 人参 细辛(去叶)茯苓(去皮)甘草(炙)桔梗各45克|制法=上药同杵罗为末。|性状=|用法=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薄荷3片,同煎至60毫升,温服。如要和气,即生姜煎服,不拘时服。|功用=|主治=治小儿风热疮疹,伤寒时气,头痛壮热,目涩多唾,咳嗽喘粗,鼻塞流清涕者。|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方剂|方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惺惺散|组成=瓜蒌根、人参、细辛(去叶)、茯苓(去皮)、白术、甘草(炙)、桔梗,各一两半。|制法=上件同杵,罗为末。|性状=|用法=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薄荷三叶,同煎至四分,温服。 如要和气,即入生姜煎服,不计时。|功用=|主治=治小儿风热疮疹,伤寒时气,头痛壮热,目涩多睡,咳嗽喘粗,鼻塞清涕。|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方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惺惺散|组成=石膏 甘草(生)麻黄(去节,汤浸)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性状=|用法=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茶1.5克,葱白10厘米,擘碎,煎三五沸,先嚼葱白,然后将药汁服下,去枕仰卧。如发热再投一服,出汗立愈。|功用=|主治=治伤寒发热,头疼脑痛。|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 {{方剂|方名=《活幼心书》卷下:惺惺散|组成=人参(去声)15克 桔梗(锉破)白茯苓(去皮)白术 天花粉各30克 细辛(去叶)6克 防风(去芦)川芎 南星(生用)各7.5克 甘草(半生、半炙)21克|制法=上药,哎咀。|性状=|用法=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薄荷3叶,慢火煎至160毫升,不拘时温服。|功用=|主治=治伤风伤寒;痰嗽咳逆。|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TOCright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TOCright/styles.css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方剂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惺惺散
。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