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
分类索引
最近更改
随便看看
灵兰秘典
沙盒
捐助本站
帮助
帮助
方针指引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MediaWiki帮助
中医百科
搜索
搜索
登录
个人工具
登录
查看“八味理中丸”的源代码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清除缓存
常规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页面值
短URL
←
八味理中丸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必须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才能编辑页面。请通过
参数设置
设置并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方剂|方名=《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五:八味理中丸|组成=白术1两(炒),炙甘草7钱,人参5钱,白茯苓5钱,干姜(炒)5钱,滑石5钱,麦芽(炒)5钱,神曲(炒)5钱。|制法=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性状=|用法=每服30-40丸,食前生姜汤送下。[br]有痰,加半夏曲。|功用=|主治=壮气补虚。主产后气血俱虚,汗出呕吐。|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五}} {{方剂|方名=《普济方》卷三八七:八味理中丸|组成=人参、甘草(炙)、白术、干姜、枳实(治炒)、白茯苓、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指大。|性状=|用法=每次1丸,用淡豆豉5粒,水1小盏,煎至半,去豉,通口服,不拘时候。|功用=|主治=小儿心脾肺不和,息数脉急,上下不升降,中膈痞满,胸臆郁抑,坐卧烦闷,精神不乐,饮食不下。|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七}} {{方剂|方名=《活幼口议》卷十九:八味理中丸|组成=人参 甘草(炙)白术 干姜 枳实(制炒)白茯苓 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制法=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指头大。|性状=|用法=每服1丸,用淡豆豉5粒,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豉,通口服无时。|功用=|主治=小儿心肺不和,息数脉急,上下不得升降,中膈痞满,坐卧烦闷,神情不乐,饮食不下者。|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活幼口议》卷十九}} {{方剂|方名=《是斋百一选方》卷二:八味理中丸|组成=川姜2两,缩砂仁2两,麦糵2两,神曲(炒)1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甘草1两半(炙),白术4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分作10丸。|性状=|用法=《普济方》加半夏曲,入盐点服,名“八味理中汤”。|功用=|主治=脾胃虚弱,胸膈痞闷,心腹疼痛,腹满身重,四肢不举,肠鸣泄泻,饮食不化,呕吐痰水。|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是斋百一选方》卷二}}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TOCright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TOCright/styles.css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方剂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八味理中丸
。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