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
分类索引
最近更改
随便看看
灵兰秘典
沙盒
捐助本站
帮助
帮助
方针指引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MediaWiki帮助
中医百科
搜索
搜索
登录
个人工具
登录
查看“丁香半夏丸”的源代码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清除缓存
常规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页面值
短URL
←
丁香半夏丸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必须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才能编辑页面。请通过
参数设置
设置并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方剂|方名=《重订严氏济生方》:丁香半夏丸|组成=丁香(不见火)30克 干姜(炮)半夏(汤泡七次)橘红各60克 白术4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性状=|用法=每服50丸,空腹时用淡姜汤送下。|功用=|主治=主胃有宿寒,呕吐吞酸。|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方剂|方名=《玉机微义》卷四:丁香半夏丸|组成=槟榔3分,丁香1两,半夏1两,细辛半两,干姜半两,人参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姜汁糊为丸。|性状=|用法=每服30丸,姜汤送下。|功用=|主治=脾胃虚寒,痰饮咳嗽,头晕多涎。心下停饮冷痰。头目眩晕,睡卧口中多涎。脾胃虚寒,痰饮咳嗽。|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玉机微义》卷四}} {{方剂|方名=《古今医统大全》卷二十四:丁香半夏丸|组成=丁香1两,红豆(炒)2两,半夏(制)2两,白术(炒)2两,陈皮3两。|制法=上为末,姜汁打糊为丸,如胡椒大。|性状=|用法=方中红豆,《饲鹤亭集方》作“红豆蔻”。|功用=|主治=胃寒呕吐,吞酸,痰饮咳嗽,痞闷。|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古今医统大全》卷二十四}} {{方剂|方名=《太平惠民种剂局方》卷四:丁香半夏丸|异名=丁夏霍香丸(《鸡峰普济方》卷十八)、半夏丁香丸(《景岳全书》卷五十四)。|组成=肉豆蔻仁 木香 丁香 人参 陈皮(去白)各7.5克 藿香(叶)15克 半夏(汤浸七次,姜汁炒)90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性状=|用法=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计时候。|功用=|主治=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满,胁肋刺痛,不思饮食。|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太平惠民种剂局方》卷四}} {{方剂|方名=《奇效良方》卷十九:丁香半夏丸|组成=丁香(不见火)1两,白术1两半,半夏(汤泡7次)2两,干姜(炮)2两,橘红2两。|制法=上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性状=|用法=每服50-70丸,食远生姜汤送下。|功用=|主治=胃寒呕吐,吞咽酸水。|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奇效良方》卷十九}} {{方剂|方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丁香半夏丸|异名=半夏藿香丸|组成=肉豆蔻仁1分,木香1分,丁香1分,人参(去芦头)1分,陈皮(去白)1分,藿香叶半两,半夏(汤洗7次,姜汁炒黄色)3两。|制法=上为细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性状=|用法=半夏藿香丸(《鸡峰普济方》卷十八)。本方方名,《景岳全书》:引作“半夏丁香丸”。|功用=|主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满,胁肋刺痛,短气噎闷,不思饮食。脾胃久虚寒,痰壅滞,呕吐苦水,哕逆清涎,头痛目眩,咳嗽上喘,腹中水响。|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TOCright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TOCright/styles.css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方剂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丁香半夏丸
。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