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
分类索引
最近更改
随便看看
灵兰秘典
沙盒
捐助本站
帮助
帮助
方针指引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MediaWiki帮助
中医百科
搜索
搜索
登录
个人工具
登录
查看“十枣汤”的源代码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清除缓存
常规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页面值
短URL
←
十枣汤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必须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才能编辑页面。请通过
参数设置
设置并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方剂 |方名=《伤寒论》:十枣汤 |异名= [[三星散]](《[[普济方]]》卷三八〇引《[[傅氏活婴方]]》)、[[大枣汤]](《[[伤寒大白]]》卷三)。 |组成=[[芫花]]<sub>熬</sub>、[[甘遂]]、[[大戟]]<sub>等分</sub> |用法=上各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个,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功用 = 攻逐[[水饮]]。 |主治 =[[水饮内停]]。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脉沉弦。现用于结核性胸膜炎,慢性肾炎所致的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肿,而体质尚实者。<br>①《[[伤寒论]]》:太阳中风,下利呕逆,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表里未和者。<br>②《[[金匮要略]]》:[[悬饮]];咳家,其脉弦,为有水;[[支饮]]家,咳烦胸中痛。<br>③《[[宣明论方]]》:水肿腹胀,并酒食积胀,痃癖坚积,蓄热,暴痛,疟气久不已;风热燥甚,结于下焦,大小便不通;实热腰痛,及小儿热结,乳癖积热,作发惊风潮搐,斑疹热毒不能了绝者。<br>④《[[普济方]]》引《[[傅氏活婴方]]》:[[积疳]],遍身浮肿。<br>⑤《[[妇科玉尺]]》:带下,湿而挟热,大便或泄或闭,小便塞,脉涩而气盛。 |方论选录 =①《[[内台方议]]》:下利呕逆者,里受邪也。若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者,又不恶寒,此表邪已解,但里未和。若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者,非为结胸,乃伏饮所结于里也。若无表证,亦必烈快之剂泄之乃已。故用[[芫花]]为君,破饮逐水;[[甘遂]]、[[大戟]]为臣;佐之以[[大枣]],以益脾而胜水为使。经曰:辛以散之者,[[芫花]]之辛,散其伏饮。苦以泄之者,以[[甘遂]]、[[大戟]]之苦,以泄其水。甘以缓之者,以[[大枣]]之甘,益脾而缓其中也。<br>②《[[伤寒附翼]]》:[[仲景]]利水之剂种种不同,此其最峻者也。凡水气为患,或喘或咳,或利或吐,或吐或利而无汗,病一处而已。此则外走皮毛而汗出,内走咽喉而呕逆,下走肠胃而下利。水邪之泛溢者,既浩浩莫御矣,且头痛短气,心腹胁下皆痞硬满痛,是水邪尚留结于中,三焦升降之气,拒隔而难通也。表邪已罢,非汗散所宜;里邪充斥,又非渗泄之品所能治,非选利水之至锐者以直折之,中气不支,亡可立待矣。[[甘遂]]、[[芫花]]、[[大戟]],皆辛苦气寒,而秉性最毒,并举而任之,气同味合,相须相济,决渎而大下,一举而水患可平矣。然邪之所凑,其气已虚,而毒药攻邪,脾胃必弱,使无健脾调胃之品主宰其间,邪气尽而元气亦随之尽,故选枣之大肥者为君,预培脾土之虚,且制水势之横,又和诸药之毒,既不使邪气之盛而不制,又不使元气之虚而不支,此[[仲景]]立法之尽善也。用者拘于甘能缓中之说,岂知五行承制之理乎? |临证举例=①[[悬饮]]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引《嘉定县志>:唐杲,字德明,善医。太仓武指挥妻,起立如常,卧则气绝欲死,杲言是为悬饮,饮在喉间,坐之则坠,故无害;卧则壅塞诸窍,不得出入而欲死也。投以'''十枣汤'''而平。<br>②胸膜腔积液 《[[解放军医学杂志]]》(1965;2:150):怡疗渗出性胸膜炎 51 例,胸水在 11 天内改善达 96%,20 天内完全消失者达 88.2%,积液平均消失时间为 16.2 天。结果表明,'''十枣汤'''治疗本病较单用西药可提高疗效 40%,较单用抗痨疗法的效果好一倍左右。《[[中医药学报]]》(1984;1:53):王某,男,19 岁,发烧以午后为重,盗汗咳嗽,吐少量白痰,右侧胸痛半月,体温 39℃,脉搏 128次/分,呼吸 32次/分,血压 100/70mmHg。右侧胸廓饱满,呼吸明显受限,心尖搏动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胁间外 0.5cm 处,心界左移。右肺呼吸音消失,叩呈浊音,X 线胸片所见:右肺前二肋以下呈致密阴影,肋膈角消失,上界呈反抛物线样,胸水常规,李凡他氏反应阳性,血沉第一小时 50mm,第二小时 75mm。经用'''十枣汤'''二次,48 小时体温恢复正常,胸不瞞,呼吸平稳。X 胸片胸水全部吸收,有胸膜肥厚征象。血沉复查:第一小时为 5mm,第二小时 10mm,告愈出院,随访 6 个月良好。上方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28 例,男 17 例,女 11 例,最小者 15 岁,最大者 45 岁,胸水量,经 X 线检查,胸水在 2~3 前肋以下 18 例,3~4 前肋以下 6 例,4~5 前肋以下 4 例。治疗结果:24 小时内吸收者 13 例; 48小时内吸收者 9 例; 72 小时以上吸收者 6 例。<br>③肾炎水肿 《[[经方实验录]]》:南宗景先生日:舍妹患腹胀病,初起之时,面目两足皆微肿,继则腹大如鼓,漉漉有声,渴喜热饮,小溲不利,呼吸迫促,夜不成寐,愚本《[[内经]]》开鬼门,洁净府之旨,投以[[麻黄]]、[[附子]]、[[细辛]]合[[胃苓散]]加减,服后虽得微汗,而未见何效。西医诊为肾脏炎症,与以他药及[[朴消]]等下利,便泻数次,腹胀依然,盖以[[朴消]]仅能下积,不得下水也。翌日,忽头痛如劈,呕吐痰水则痛稍缓。愚曰:此乃水毒上攻之头痛,即西医所谓自家中毒。乃拟方用[[甘遂]]三分(此药须煨透,服后始未致作呕,否则吐泻并怍),[[大戟]]、[[芫花]]炒,各一钱半。因体质素不壮盛,改用枣膏和丸,欲其缓下,并令侍役先煮红米粥以备不时之需。药后四五小时,腹中雷鸣,连泻粪水十余次,腹皮弛缓,头痛也除,惟神昏似厥,呼之不应,进已冷之红米粥一杯,即泻止神清;次日腹中微有水气,因复投'''十枣丸'''一钱半,下其余水,亦祛疾务尽之意。嗣以[[六君子汤]]补助脾元,调理旬日,即获痊愈。<br>④[[肝硬化腹水]] 《[[上海中医药杂志]]》(1963;6:14):殷氏用逐水法为主治疗 25 例肝硬化腹水,从逐水效果看,'''十枣汤'''较好。<br>⑤胃酸过多症 《[[福建中医药]]》(1963:3:42):林氏用'''十枣汤'''治愈 14 例胃酸过多症,无一例复发。服法是将[[大戟]]、[[芫花]]、[[甘遂]]各 1.5 克研细末,[[大枣]]十个,先将大枣煎汤两碗,早晨空腹服一碗,一小时后,将药末投入另一碗中服下。服后可有胸中呕恶,腹内嘈杂感,二小时后开始泻下二至三次,泻后自觉疲倦,可用[[大枣]]煮粥食之,再用[[党参]]、[[茯苓]]、[[橘红]]、[[半夏]]、[[大枣]]煎服善后。 |摘录=《[[伤寒论]]》}}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TOCright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TOCright/styles.css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方剂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十枣汤
。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