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
分类索引
最近更改
随便看看
灵兰秘典
沙盒
捐助本站
帮助
帮助
方针指引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MediaWiki帮助
中医百科
搜索
搜索
登录
个人工具
登录
查看“调肝散”的源代码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清除缓存
常规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页面值
短URL
←
调肝散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必须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才能编辑页面。请通过
参数设置
设置并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方剂|方名=《仁斋直指方论》卷十八:调肝散|组成=半夏(制)3分,辣桂2分,宣木瓜2分,当归2分,川芎2分,牛膝2分,细辛2分,石菖蒲1分,酸枣仁(汤浸去皮,微炒)1分,甘草(炙)1分。|制法=上锉细。|性状=|用法=每服3钱,加生姜5片,大枣2个煎服。|功用=|主治=郁怒伤肝,发为腰痛。小腹偏左结痛。|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仁斋直指方论》卷十八}} {{方剂|方名=《症因脉治》卷二:调肝散|组成=当归、生地、白芍药、川芎、柴胡、山栀、黄芩、广皮、甘草。|制法=|性状=|用法=|功用=|主治=肝虚劳伤,筋挛烦闷,眼目赤涩,毛焦色夭,腹痛,指甲痛,咳则胁下痛,口苦口酸,筋骨酸疼,寒热咳逆,肝血不足而有火者。|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方剂|方名=《外台秘要》卷二十一引《深师方》:调肝散|组成=细辛2两,柏实2两,蕤仁1两,甘草(炙)1两,羊肝1具(去脂膜,炙干)。|制法=上为散。|性状=|用法=每服方寸匕,以酒送服。|功用=|主治=肝气之少,眼视(目巟)(目巟),面目青,眼中眵泪,不见光明。|加减=|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菜、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等。|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十一引《深师方》}} {{方剂|方名=《普济方》卷四〇四:调肝散|组成=犀角2钱(如无,以升麻代之),大黄2钱(锉炒),桑白皮2钱,钓藤2钱,甘草(炙)5钱,天花粉2钱,石膏(煅)2钱,黄芩2钱,木通2钱,荆芥2钱,防风2钱,牛蒡子(炒)2钱,紫草2钱,陈皮(去白)2钱,龙胆草(去芦)2钱。|制法=上锉为末。|性状=|用法=白水煎,食后温服。|功用=|主治=令痘疮不入目。主痘疮热毒大盛者。|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普济方》卷四〇四}} {{方剂|方名=《斑疹备急》:调肝散|异名=犀角汤|组成=犀角屑1分,草龙胆半分,黄耆半两(炙锉),大黄1分(炒过),桑白皮1分(炙锉),钩藤钩子1分,麻黄1分(去根节),石膏(别研)半两,栝楼实半两(去瓤皮),甘草1分(炙)。|制法=上为散。|性状=|用法=犀角汤(《奇效良方》卷六十五)。|功用=|主治=败肝脏邪热,解散斑疹余毒,令疮疹不入眼目。主小儿疹痘疮及赤疮子,风胜气实,心肝血热,津液内燥,大便不通,毒气上盛,表热未散者。|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奇效良方》:方中栝楼、大黄治内燥;钩藤、龙胆治风血热;桑白皮、石膏治上焦热;麻黄、黄耆散肌热;犀角、甘草解毒热。|备注=|来源=|摘录=《斑疹备急》}}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TOCright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TOCright/styles.css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方剂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调肝散
。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