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
分类索引
最近更改
随便看看
灵兰秘典
沙盒
捐助本站
帮助
帮助
方针指引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MediaWiki帮助
中医百科
搜索
搜索
登录
个人工具
登录
查看“甘草小麦大枣汤”的源代码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清除缓存
常规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页面值
短URL
←
甘草小麦大枣汤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必须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才能编辑页面。请通过
参数设置
设置并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方剂|方名=《金匮要略》卷下:甘草小麦大枣汤|异名=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卷下)、大枣汤(《普济本事方》卷十)、枣麦甘草汤(《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组成=甘草9克 小麦9~15克 大枣10枚|制法=|性状=|用法=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功用=|主治=养心安神,补脾益气。治妇人脏阴不足,致患脏燥,精神恍惚,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呵欠频作,甚则言行失常。现用于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属心阴不足者。|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方中小麦味甘微寒,养心安神为君;甘草甘平,补脾益气而养心气为臣;大枣性味甘温,补中益气,并润脏燥为佐。配合同用,共奏养心安神,补脾益气之功。|来源=|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方剂|方名=《金匮要略》卷下:甘草小麦大枣汤|异名=甘麦大枣汤、大枣汤、麦甘大枣汤、小麦汤、甘草汤、十枣汤、麦枣汤、枣麦甘草汤、大枣甘草汤|组成=甘草3两,小麦1升,大枣10枚。|制法=|性状=|用法=甘麦大枣汤(原书同卷)、大枣汤、麦甘大枣汤(《普济本事方》卷十)、小麦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八)、甘草汤(《妇人良方》卷十五引《专治妇人方》)、十枣汤(《万氏女科》卷二)、麦枣汤(《杏苑生春》卷八)、枣麦甘草汤(《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大枣甘草汤(《一见知医》卷四)。|功用=|主治=养胃生津,化血润躁,补益心脾,安神宁心。主脏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红少苔。现用于癔病及神经衰弱属心脾两虚肝郁者;痫症狂症,因平素忧郁无聊,夜夜不眠,发则恶寒发热,战憟错语,心神恍惚,居不安席,酸泣不已者;小儿啼泣不止者。|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1.《金匮要略论注》: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具有消烦利溲止汗之功,故以为君;甘草泻心火而和胃,故以为臣;大枣调胃,而利其上壅之燥,故以为佐。盖病本于血,心为血主,肝之子也,心火泻而土气和,则胃气下达;肺脏润,肝气调,燥止而病自除也;补脾气者,火为土之母,心得所养,则火能生土也。[br]2.《金匮要略心典》:五志生火,动必关心,脏阴既伤,穷必及肾也。小麦为肝之谷,而善养心气;甘草。大枣甘润生阴,所以滋脏器而止其躁也。[br]3.《血证论》:三药平和,养胃生津化血;津水血液,下达子宫,则脏不燥,而悲伤太息诸证自去。此与麦门冬汤滋胃阴以达胞宫之法相似,亦与妇人乳少催乳之法相似。乳多即是化血之本,知催乳法,则知此汤生津液润燥之法。|备注=|来源=|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TOCright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TOCright/styles.css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方剂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甘草小麦大枣汤
。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