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
分类索引
最近更改
随便看看
灵兰秘典
沙盒
捐助本站
帮助
帮助
方针指引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MediaWiki帮助
中医百科
搜索
搜索
登录
个人工具
登录
查看“大柴胡汤”的源代码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清除缓存
常规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页面值
短URL
←
大柴胡汤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必须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才能编辑页面。请通过
参数设置
设置并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方剂|方名=《奇效良方》:大柴胡汤|组成=柴胡(二钱半) 大黄(三钱) 枳实(一钱) 赤芍药(二钱) 黄芩(二钱) 半夏(二钱)|制法=|性状=|用法=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食远服。|功用=|主治=治伤寒十余日不解,邪热结在里,身热烦燥,言语谵妄,大便不通,绕脐刺痛。|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奇效良方》}} {{方剂|方名=《治痘全书》卷十三:大柴胡汤|组成=柴胡、白芍、枳壳、黄芩、大黄。|制法=|性状=|用法=《痘科类编》用量作“各一钱”。[br]表里俱见之症,加石膏、知母。|功用=|主治=痘疮,腰疼腹痛,寒热往来,热毒欲发不出者。痘疮寒热,大便秘者。|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治痘全书》卷十三}} {{方剂|方名=《易简方》:大柴胡汤|组成=柴胡2两,半夏3分,黄芩3分,甘草3分,枳实半两,大黄1两。|制法=|性状=|用法=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6分,去滓,食前服。|功用=|主治=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往来寒热;或心下急,郁郁微烦;或口生白苔,大便不通;或发热汗出;或腹中满痛;或日晡发热如疟;或6-7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加减=|注意=热除,不宜遽服补药,仍忌羊肉、腰子、酒,并难化之物。避房室。|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易简方》}} {{方剂|方名=《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大柴胡汤|组成=柴胡2两(去苗),枳壳半两(麸炒微黄),黄芩2两,赤芍药1两,半夏1两(汤洗7次)。|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此方比大柴胡汤,无大黄、枳实,用枳壳;比小柴胡汤,无甘草、人参,多枳壳、芍药。详之治十一证,皆治大柴胡汤之轻证,小柴胡汤之重证。又治阴病可下证中,度量自得其宜。|功用=|主治=阳明病,外证身热汗出,不恶寒,但恶热;阳明病,脉迟,发热头眩,小便难,欲作谷疸;阳明病,胁下坚满,大便秘而呕,口燥者;阳明病中风,其脉浮大,短气心痛,鼻干,嗜卧,不得汗,一身悉黄,小便难,有潮热而哕,耳前后肿,刺之虽小愈,外未解者;少阳病,口苦干燥,目眩者;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少阴病,汗则谵语者;少阴病,恶寒而蜷,时时自烦,不欲厚衣者;少阴病,下利清水,色青,心下痛,口干燥者;厥阴病,阳脉涩,阴脉弦,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厥阴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不可转侧者。|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 {{方剂|方名=《外台秘要》卷一引《范汪方》:大柴胡汤|组成=柴胡8两,半夏(汤洗)8两,生姜4两,知母2两,芍药2两,大黄2两,萎蕤2两,甘草(炙)3两,人参3两。|制法=上切。|性状=|用法=方中甘草用量原缺。《外台秘要》引《集验方》无人参。|功用=|主治=伤寒7-8日不解,默默烦闷,腹中有干粪,谵语。|加减=|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饧。|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外台秘要》卷一引《范汪方》}} {{方剂|方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柴胡汤|组成=枳实(去瓤.炒)半两,柴胡(去芦)半斤,大黄二两,半夏(汤洗七次.切.焙)二两,半赤芍药、黄芩,各三两。|制法=上五味,为粗末,入半夏拌匀。|性状=|用法=每服三大钱,以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一中盏,滤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功用=|主治=伤寒十馀日,邪气结在里,寒热往来,大便秘涩,腹满胀痛,语言谵妄,心中痞硬,饮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绕脐刺痛,时发烦躁,及汗后如疟,日晚发热,兼脏腑实,脉有力者,可服。|加减=|注意=此药治伤寒内热里实,若身体疼痛,是表证末解,不可服之。|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方名=《太平圣惠方》卷十一:大柴胡汤|组成=柴胡2两(去苗),黄芩1两,赤芍药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枳实(麸炒令黄)1两,槟榔1两,白术1两,赤茯苓1两。|制法=上为粗散。|性状=|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功用=|主治=伤寒2-3日,心中悸,呕吐不止,心急郁郁微烦者,尚未解。|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方剂|方名=《伤寒论》:大柴胡汤|组成=柴胡15克 枳实9克(炙)生姜15克(切)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一方有大黄6克|制法=|性状=|用法=上七味,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温服200毫升,日三服。|功用=|主治=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者。现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见有上述证候者。|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枳实、大黄内泻热结,芍药助柴胡、黄芩清肝胆之热,合枳实、大黄治腹中实痛;半夏和胃降浊以止呕逆,生姜、大枣既助半夏和胃止呕,又能调营卫而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结热之功。|来源=|摘录=《伤寒论》}} {{方剂|方名=《伤寒大白》卷二:大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广皮、甘草、半夏、大黄。|制法=|性状=|用法=[br]口燥渴,去半夏;腹中胀,加枳壳;小便涩,加木通。|功用=|主治=双解表里。主少阳表症未解,里症又急,潮热,大便秘,有下症者。|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方剂|方名=《普济方》卷四十四引《指南方》:大柴胡汤|组成=柴胡3两,黄芩3两,芍药3两,甘草(炙)3两,半夏2两半(汤洗7次),大黄2两,枳实1两(麸炒,去瓤)。|制法=上为粗末。|性状=|用法=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10片,大枣2个,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功用=|主治=疏利风热。主头痛。痰嗽,腹胀,及里证未解。|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普济方》卷四十四引《指南方》}} {{方剂|方名=《痢疟纂要》卷九:大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半夏、枳实、芒消、大黄。|制法=|性状=|用法=生姜、大枣为引。|功用=|主治=感时行疠气,表邪里邪俱实者。|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痢疟纂要》卷九}}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TOCright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TOCright/styles.css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方剂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大柴胡汤
。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