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
分类索引
最近更改
随便看看
灵兰秘典
沙盒
捐助本站
帮助
帮助
方针指引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MediaWiki帮助
中医百科
搜索
搜索
登录
个人工具
登录
查看“六和汤”的源代码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清除缓存
常规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页面值
短URL
←
六和汤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必须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才能编辑页面。请通过
参数设置
设置并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方剂|方名=《奇效良方》:六和汤|组成=缩砂、半夏(汤洗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参(去芦)、赤茯苓(去皮)、藿香(去土)、白扁豆(姜制)、香薷、厚朴(姜制)、木瓜,各一钱。炙甘草,半钱。|制法=|性状=|用法=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功用=|主治=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胃脘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并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并皆治之。|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奇效良方》}} {{方剂|方名=《幼科铁镜》卷六:六和汤|组成=陈皮、半夏、白茯苓、甘草、黄连、厚朴、藿香、香薷、扁豆、木瓜。|制法=|性状=|用法=|功用=|主治=长夏外夹感暑吐泻;热痢。|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幼科铁镜》卷六}} {{方剂|方名=《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六和汤|组成=川芎、当归、白芍药、生地黄、人参、白术各等分。|制法=|性状=|用法=上(口父)咀。水煎,不拘时候服。|功用=|主治=虚热,三焦五脏不和,啼哭烦躁,夜出盗汗。|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 {{方剂|方名=《医方考》卷一:六和汤|组成=砂仁1两,半夏1两,杏仁1两,人参1两,甘草1两,白术2两,藿香2两,木瓜2两,厚朴2两,扁豆2两,赤茯苓2两。|制法=|性状=|用法=|功用=|主治=夏月病人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倦怠嗜卧;伏暑烦闷,小便赤涩,或利或渴;中酒;胎产。|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六和者,和六府也。脾胃者,六府之总司,故凡六府不和之病;先于脾胃而调之。此知务之医也。香能开胃窍,故用藿、砂;辛能散逆气,故用半、杏;淡能利湿热,故用茯、瓜;甘能调脾胃,故用扁、术,补可以去弱,故用参、草;苦可以下气,故用厚朴。夫开胃散逆则呕吐除,利湿调脾则二便治,补虚去弱则胃气复而诸疾平。盖脾胃一治,则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虽百骸九窍皆太平矣,况于六府乎?|备注=|来源=|摘录=《医方考》卷一}} {{方剂|方名=《胎产秘书》卷上:六和汤|组成=藿香5分,砂仁5分,陈皮4分,茯苓4分,人参1钱,木瓜1钱,扁豆2钱,杏仁10粒,生甘草4分,夏曲6分。|制法=|性状=|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2个,竹茹1团,水煎服。|功用=|主治=妊娠霍乱吐泻,心躁腹痛。|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胎产秘书》卷上}} {{方剂|方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六和汤|组成=缩砂仁、半夏(汤炮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参、甘草(炙),各一两。赤茯苓(去皮)、藿香叶(拂去尘)、白扁豆(姜汁略炒)、木瓜,各二两。香薷、厚朴(姜汁制),各四两。|制法=上为细末。|性状=|用法=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候服。|功用=|主治=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并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妇人胎前、产后,并宜服之。|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方名=《普济方》卷三九〇:六和汤|组成=陈皮1两(去白),青皮(去白)3两,柴胡3两,净香附3两,苏叶3两,甘草1两半。|制法=|性状=|用法=上(口父)咀。水煎服。|功用=|主治=疟疾寒多热少,食积疳热。|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普济方》卷三九〇}} {{方剂|方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六和汤|异名=六合汤|组成=缩砂仁1两,半夏(汤泡7次)1两,杏仁(去皮尖)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赤茯苓(去皮)2两,藿香叶(拂去尘)2两,白扁豆(姜汁略炒)2两,木瓜2两,香薷4两,厚朴(姜汁制)4两。|制法=上锉。|性状=|用法=六合汤(《普济方》卷一一七)。|功用=|主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伤食噫酸臭气,或因暑热,渴饮冷水冷物,致心腹疼痛,或冒暑背寒自汗,四肢厥冷。|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方剂|方名=《丹溪心法》卷二:六和汤|组成=人参1钱,知母1钱,草果1钱,贝母1钱,乌梅1钱,白芷1钱,槟榔1钱,柴胡1钱(用酒拌),常山2钱。|制法=上锉。|性状=|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1个,水煎服。|功用=|主治=疟疾。|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方剂|方名=《传信适用方》卷四:六和汤|组成=生姜1斤(切片,晒干),草果半斤(去壳并白皮),甘草4两(炒),缩砂4两,胡椒半两,荜茇半两。|制法=上为末。|性状=|用法=入盐点服。|功用=|主治=去暑毒疫气。主|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传信适用方》卷四}} {{方剂|方名=《不知医必要》卷二:六和汤|组成=党参(米炒,去芦)1钱,半夏(制)1钱,砂仁(杵)1钱,扁豆(炒,杵)2钱,藿香2钱,赤茯苓2钱,木瓜2钱,炙草1钱。|制法=|性状=|用法=加生姜3片,红枣1个,水煎服。|功用=|主治=夏秋暑湿伤脾,或饮冷乘风,多食瓜果,以致客寒犯胃,食留不化,遂成霍乱。|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二}}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TOCright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TOCright/styles.css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方剂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六和汤
。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