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
分类索引
最近更改
随便看看
灵兰秘典
沙盒
捐助本站
帮助
帮助
方针指引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MediaWiki帮助
中医百科
搜索
搜索
登录
个人工具
登录
查看“利膈散”的源代码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清除缓存
常规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页面值
短URL
←
利膈散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必须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才能编辑页面。请通过
参数设置
设置并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方剂|方名=《御药院方》卷九:利膈散|组成=黑牵牛(炒)4两,甘草(炒)4两,防风1两,牛蒡子(炒)8两。|制法=上药各慢火炒令熟,与防风同为细末。|性状=|用法=每服2钱,沸汤1大盏点药,澄清服。不拘时候。|功用=|主治=咽喉诸疾,肿痛失疮。|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方剂|方名=《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利膈散|组成=郁李仁4两(汤浸,去皮了,捣研如膏,看多少入白面,滴水和搜,硬软得所,擀作饼子,于(钅敖??)上煿令黄色),木香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肉豆蔻半两(去壳),槟榔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1两(煨,用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桂心半两,麝香半分(细研)。|制法=上为细散,入麝香研令匀。|性状=|用法=每服2钱,以生姜汤调下,不拘时候。|功用=|主治=五膈气,胸心气滞,满闷不通。|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 {{方剂|方名=《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利膈散|异名=利膈甘草汤|组成=人参1两(去芦头),前胡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诃黎勒皮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白术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赤茯苓1两。|制法=上为散。|性状=|用法=利膈甘草汤(《普济方》卷一八七)。|功用=|主治=胸痹,膈塞不通。|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 {{方剂|方名=《诚书》卷六:利膈散|组成=大黄2两,朴硝2两,甘草(炙)2两,山栀仁1两,薄荷1两,黄芩1两,连翘1两5钱。|制法=上为末。|性状=|用法=取1钱,加淡竹叶3片,水煎服。|功用=|主治=胎热惊烦。|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诚书》卷六}} {{方剂|方名=《博济方》卷二:利膈散|组成=荆芥穗子(青,干净好者)1两,鼠粘子1两,甘草3分(炮过),白丑2两(炒令香熟)。|制法=上为末。|性状=|用法=每服1钱,入盐点。治风牙痛,以3钱末,入川椒1粒、盐2钱,煎熟,热含,冷吐出。|功用=|主治=上焦风壅,多患咽喉胸膈不利,及风牙痛。|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述=|备注=|来源=|摘录=《博济方》卷二}}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TOCright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TOCright/styles.css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方剂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利膈散
。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