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百科
搜索
切换搜索
切换菜单
切换个人菜单
查看“竹叶汤”的源代码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更多语言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页面
讨论
更多操作
←
竹叶汤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必须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才能编辑页面。请通过
参数设置
设置并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一〇二:竹叶汤|组成=淡竹叶 犀角屑 木通(锉,炒)黄芩(去黑心)各30克 玄参 黄连(去须)车前子各33克芒消60克 大黄(微炒)细辛(去苗、叶)各3克|制法=上十味,粗捣筛。|性状=|用法=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一日二次。|功用=|主治=治肝脏实热,眼赤疼痛。|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一〇二}} {{方剂|方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七:竹叶汤|组成=防风(去叉)黄芩 麦门冬(去心)各30克 白茯苓40克|制法=上药锉散。|性状=|用法=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加竹叶10余片,煎至170毫升,去滓温服。|功用=|主治=治妊娠子烦,心惊胆怯,终日烦闷。|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七}} {{方剂|方名=《金匮要略》卷下:竹叶汤|组成=竹叶20克 葛根9克 防风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3克 附子6克 大枣5枚 生姜15克|制法=|性状=|用法=上十味,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温覆使汗出。|功用=|主治=温阳益气,疏风解表。治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痛。|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本方所治之证,属阳气不足,复感风邪所致。方中人参、附子温阳益气,竹叶、葛根轻清宜泄;桂枝、桔梗疏风解肌;甘草、生姜、大枣甘缓和中,调和营卫。配合同用,既可扶正,又可散邪。|来源=|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方剂|方名=《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竹叶汤|组成=竹叶(切)30克 地骨皮 生地黄(切)各15克 栝楼根 石膏各24克 茯神(一作茯苓)萎蕤 知母 生姜各12克 生麦门冬10克|制法=上十味,哎咀。|性状=|用法=用水1.2升,下大枣10枚,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功用=|主治=治渴利虚热,引饮不止。|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一八〇补。|来源=|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方剂|方名=《备怠千金要方》卷三:竹叶汤|组成=竹叶15克 甘草 茯苓 人参各3克 小麦15克 生姜9克 大枣14枚 半夏9克 麦门冬15克|制法=上九味,哎咀。|性状=|用法=用水900毫升,煮竹叶、小麦,取700毫升,去滓,纳诸药更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功用=|主治=治产后虚渴,少气力。|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备怠千金要方》卷三}}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TOCright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TOCright/styles.css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方剂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竹叶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