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百科
搜索
切换搜索
切换菜单
切换个人菜单
查看“大半夏丸”的源代码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更多语言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页面
讨论
更多操作
←
大半夏丸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必须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才能编辑页面。请通过
参数设置
设置并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方剂|方名=《御药院方》卷五:大半夏丸|组成=半夏6两,桑白皮1两,生甘草1两,皂角(捶碎)6两,生姜(锉碎)6两,青皮2两,槟榔2两,木香2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别研)2两。|制法=前5味,浆水5升,同煮令汁尽,取出半夏焙干为末,后4味与前半夏末拌匀,取生姜自然汁打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性状=|用法=方中青皮、槟榔、木香三味原脱,据《普济方》补。|功用=|主治=消痰顺气。主咳嗽。|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六十四:大半夏丸|组成=半夏2两(为末,生姜汁作饼,曝干),木香1钱,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钱,丁香1钱,人参3分,草豆蔻(去皮)3枚,槟榔(锉)3枚。|制法=上为末,用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性状=|用法=每服30丸,生姜、大枣汤送下,不拘时候。|功用=|主治=止逆温胃。主留饮,宿食不消。|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六十三:大半夏丸|组成=半夏4两(汤洗7遍,去滑,焙干,为末),生姜(细擦)3两,蜜3两,青州枣2两(别煮取肉,去皮核,同生姜、蜜入银石器内与半夏末和熬,令稀稠得所),木香半两,沉香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白术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干姜(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红豆蔻半两。|制法=上13味,除前4味外为末,与半夏膏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性状=|用法=每服10丸,空心煎干姜、大枣汤送下。加至15丸。|功用=|主治=支饮,膈脘不利,咳嗽喘满。|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方剂|方名=《摄生众妙方》卷六:大半夏丸|组成=人参半两,白茯苓半两,薄荷叶半两,南星半两,寒水石1两,白矾1两,干姜1两,半夏1两,白蛤粉2两,藿香2钱5分。|制法=|性状=|用法=上为细末,蒸饼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40丸,白汤送下。|功用=|主治=化痰。主痰嗽。|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六}} {{方剂|方名=《鸡峰普济方》卷十八:大半夏丸|组成=半夏半斤,生姜半斤。|制法=同研如泥,焙干为细末,用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性状=|用法=每服3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功用=|主治=坠痰涎。主|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八}}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TOCright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TOCright/styles.css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方剂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大半夏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