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百科
搜索
切换搜索
切换菜单
切换个人菜单
查看“吴茱萸散”的源代码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更多语言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页面
讨论
更多操作
←
吴茱萸散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必须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才能编辑页面。请通过
参数设置
设置并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方剂|方名=《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医林方》:吴茱萸散|组成=吴茱萸 槟榔 木瓜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性状=|用法=每服15克,生姜汤调下。|功用=|主治=温肝降逆。治奔豚气,或吐或汗出,发时气上冲心,闷乱,不省人事。|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医林方》}} {{方剂|方名=《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吴茱萸散|组成=吴茱萸30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半夏30克(汤洗七遍,去滑)白术30克 鳖甲3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澜)赤茯苓30克 前胡30克(去芦头)青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烙)京三棱30克 桂心30克 厚朴3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热)槟榔30克 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制法=上药捣筛为散。|性状=|用法=每服15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大枣3枚,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功用=|主治=治胸痹,咽喉噎塞,不能下食。|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 {{方剂|方名=《太平圣惠方》卷四:吴茱萸散|组成=吴茱萸7.5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厚朴1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芎藭30克 干姜15克(炮裂,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附子22.5克(炮裂,去皮、脐)|制法=上药捣为粗散。|性状=|用法=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功用=|主治=温中散寒。治小肠虚寒,小腹刺痛,或绕脐结痛,身出冷汗。|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二十:吴茱萸散|组成=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5克 肉豆蔻仁 干姜(炮)甘草(炙)各15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高良姜各60克 缩砂仁 陈曲(炒)白术各30克|制法=上十一味,捣罗为散。|性状=|用法=每服3克,空腹时用粥饮调下。|功用=|主治=温中祛寒,健牌燥湿。治肠痹。寒湿内搏,腹满气急,大便飧泄。|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方剂|方名=《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吴茱萸散|组成=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微炒),五味子1两。|制法=上为末。|性状=|用法=以酒2大盏浸半日,煎至1盏3分,去滓,分3次温服,不拘时候。|功用=|主治=产后体虚,汗出心烦,食少,四肢羸弱,涩涩恶寒。|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TOCright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TOCright/styles.css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方剂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吴茱萸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