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百科
搜索
切换搜索
切换菜单
切换个人菜单
查看“丁香脾积丸”的源代码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更多语言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页面
讨论
更多操作
←
丁香脾积丸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必须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才能编辑页面。请通过
参数设置
设置并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方剂|方名=《证治准绳·幼科》卷八:丁香脾积丸|组成=三棱(煨去皮毛)7钱,莪术(去皮,炒)7钱,神曲(炒)7钱,青皮5钱,巴豆霜5钱,小茴香(炒)5钱,陈皮5钱,丁香3钱,木香3钱。|制法=上为细末,醋调神曲糊为丸,如绿豆大。|性状=|用法=每服5-7丸,生姜汤送下。|功用=|主治=宿食,痘后伤食,腹痛气急。|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八}} {{方剂|方名=《证治准绳.幼科》卷八:丁香脾积丸|组成=三棱(煨,去皮、毛)莪术(去皮、炒)神曲(炒)各21克 青皮 巳豆霜 小茴香(炒)陈皮各15克 丁香 木香各9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醋调神曲糊为丸,如绿豆大。|性状=|用法=每服5~7丸,生姜汤送下。|功用=|主治=主脾积腹满,宿食不消。|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八}} {{方剂|方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丁香脾积丸|组成=丁香 木香各15克 皂荚3大枚(烧存性)青橘皮(洗)30克 莪术90克 三棱60克 高良姜60克(以上同用米醋650毫升,于瓷瓶内煮干,莪术、三棱、良姜并乘热切碎,同焙干)巴豆(去壳)15克|制法=上药入百草霜3匙,同碾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仁大。|性状=|用法=每服5~20丸。食伤,随物下;脾积气,陈橘皮汤送下,口吐酸水,淡姜汤送下;翻胃吐食,藿香、甘草汤送下;男子小肠气,炒茴香酒送下;妇人血气刺痛,淡醋汤送下;呕逆,菖蒲汤送下;小儿疳气,使君子汤送下。更量虚实加减。如欲下,可加丸数,五更初用冷茶清送下。大便三五行后,以自粥补之。|功用=|主治=主诸般食伤积聚,胸膈胀满,脘腹膨胀,噫气吞酸,宿食不化,腹疼翻胃,及妇人血气刺痛。|加减=|宜忌=孕妇忌服。|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方剂|方名=《普济方》卷三九二:丁香脾积丸|组成=皂角(烧)1两,青皮半两,三棱2两,莪术3钱,丁香半两,砂仁半两,麦芽3钱(炒),青黛1钱,巴豆37粒(去油)。|制法=上为末,乌梅肉捣糊为丸,如麻子大。|性状=|用法=空心饭饮吞下,茶清亦可,每日3次。|功用=|主治=一切积气,腹肚坚胀,不进饮食。|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二}} {{方剂|方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吴直阁诸家名方):丁香脾积丸|组成=丁香半两,木香半两,皂荚3大枚(烧存性),青橘皮(洗)1两,莪术3两,三棱2两,高良姜2两,(以上同用米醋1升,干瓷瓶内煮干,莪术、三棱、良姜,并乘热切碎,同焙干),巴豆(去壳)半两。|制法=上入百草霜3匙,同碾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仁大。|性状=|用法=每服5丸、7丸至15丸,20丸止,食伤,随物送下;脾积气,陈橘皮汤送下;口吐酸水,淡姜汤送下;翻吐,藿香、甘草汤送下;丈夫小肠气,炒茴香酒送下;妇人血气刺痛,淡醋汤送下;呕逆,菖蒲汤送下;小儿疳气,史君子汤送下。更量虚实加减。如欲宣转,可加丸数,五更初,冷茶清送下。利3-5行后,以白粥补之。|功用=|主治=丈夫、妇人、小儿诸般食伤积聚,胸膈胀满,心腹膨胀,噫气吞酸,宿食不化,脾疼翻胃;妇人血气刺痛。|加减=|宜忌=孕妇不得服。|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吴直阁诸家名方)}} {{方剂|方名=《痘疹心法》卷二十二:丁香脾积丸|组成=三棱(去毛,醋浸,煨)5钱,莪术(去皮土,制)5钱,丁香5钱,木香5钱,青皮(去瓤)3钱,乌梅(烧存性)3钱,猪牙皂(烧存性)3钱,巴豆(去壳取肉)49粒。|制法=上为细末,醋调神曲糊为丸,如绿豆大。|性状=|用法=每服5-7丸,原物汤送下。|功用=|主治=痘中伤食。|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TOCright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TOCright/styles.css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方剂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丁香脾积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