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百科
搜索
切换搜索
切换菜单
切换个人菜单
查看“丁沉煎丸”的源代码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更多语言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页面
讨论
更多操作
←
丁沉煎丸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必须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才能编辑页面。请通过
参数设置
设置并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方剂|方名=《普济方》卷一八一:丁沉煎丸|组成=木香3两,丁香3两,甘松3两,沉香3两,藿香半两,檀香半两,香附半两,砂仁半两,白豆蔻半两,丁皮半两,陈皮半两,薄荷少许,脑子少许,蓬莪术3钱。|制法=上为细末,熬甘草膏丸。|性状=|用法=每服不拘丸数。|功用=|主治=一切气疾。|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一}} {{方剂|方名=《普济方》卷一八二:丁沉煎丸|组成=丁香4钱,沉香1钱,白檀3钱,甘松4钱,白豆蔻2钱,荜澄茄2钱,藿香3钱,肉豆蔻1双,缩砂仁3钱,三奈子龙脑少许,麝香少许。|制法=上为细末,重罗过,用甘草膏子为丸,如黍米大。|性状=|用法=每服3丸,滚汤送下;含化亦得。|功用=|主治=一切气疾。|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二}} {{方剂|方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丁沉煎丸|组成=丁香12两,沉香2两,木香1钱半,丁香皮1两,白豆蔻仁9两半。|制法=上为细末,别用甘草熬膏子为丸,每一两分作250丸。|性状=|用法=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丁香煎丸”。方中丁香皮,《普济方》作“广皮”。|功用=|主治=辟雾露寒邪,散膈 脘凝滞,调顺三焦,和养荣卫。主心胸痞闷,噫醋吞酸,呕逆痰水,津液不收,两胁刺痛,腹中坚满,口苦无味,不思饮食。|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方剂|方名=《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丁沉煎丸|组成=丁香1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半夏曲1两,石灰末半两,阳起石半两,礞石半两,阿魏半分,杏仁5个,巴豆5个。|制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鸡头子大。|性状=|用法=每服2丸,白汤送下。|功用=|主治=行滞气,下痰饮。主|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鸡峰普济方》卷二十}} {{方剂|方名=《博济方》(四库本)卷二:丁沉煎丸|异名=荜澄茄丸|组成=荜澄茄(新者)1两,沉香1两,木香1两,肉豆蔻(去皮)1两,槟榔1两,茴香(炒)1两,川苦楝子1两,高良姜1两,官桂(去皮)1两,当归(净洗,去土,切细,焙干)1两,蓬莪茂1两,丁香1两。|制法=上为末,用附子2两(炮)、乌头2两(炮),别杵为末,用米醋5升,浸硇砂1两,经1宿,澄去砂石,以此醋煮附子,乌头为糊,搜和前药末为剂,杵300-500下为丸,如弹子大。|性状=|用法=本方方名,商务本作“沉丁煎丸”。|功用=|主治=心腹冷气不和,绞刺疼痛。|加减=|宜忌=有孕不可服。|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博济方》(四库本)卷二}}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TOCright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TOCright/styles.css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方剂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丁沉煎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