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黃丸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名見《普濟方》卷二一一:硫黃丸
組 成 |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莨菪子1兩(以水淘去浮者,炒令黑),乾薑半兩(炮裂,銼),硫黃1兩(細研)。 |
制 法 | 上為末,醋煮麵糊和丸,如小豆大。 |
用 法 | 每服10丸,食前粥飲送下。 |
主 治 | 脾久虛冷,下痢不止。 |
摘 錄 |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名見《普濟方》卷二一一 |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名見《普濟方》卷二〇五: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1分(細研),阿魏2分(面裹煨令面熟為度),密佗僧1分(細研),安息香1分,砒霜1錢(細研),硃砂1分(細研),乳香1分(別研入),麝香1錢(細研)。 |
制 法 | 上為細末,熔乳香、安息香及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
用 法 | 每服5丸,以冷茶送下,不拘時候,服後當吐,如人行10里未吐,再服。 |
主 治 | 五噎。心胸咽喉迫塞,痰毒壅滯,涕唾稠粘,不能下食。 |
摘 錄 |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名見《普濟方》卷二〇五 |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名見《普濟方》卷四十四:硫黃丸
異 名 | 如神丸 |
組 成 | 硫黃1兩,消石1兩。 |
制 法 | 上藥同研,入銚子內,熔作汁,候冷取出,更入石膏末1兩,同研令細,用軟粳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5丸,以溫水送下。頻服之愈。 |
主 治 | 偏頭痛、中暑。 |
摘 錄 |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名見《普濟方》卷四十四 |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七,名見《普濟方》卷三十: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1兩(細研,水飛過),硃砂3分(細研,水飛過),木香3分,硇砂半兩,茴香子3分。 |
制 法 | 上為末,都研令勻,用軟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以熱酒送下,不拘時候。 |
主 治 | 腎臟虛冷,氣攻心腹疼痛,狀如錐刀所刺。 |
摘 錄 |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七,名見《普濟方》卷三十 |
《肘後備急方》卷四: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 礬石 乾薑 茱萸 桂 烏頭 附子 椒 人參 細辛 皂莢 當歸各等分 |
制 法 | 上十二味,搗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10~20丸,日三服。 若冷痢者,加赤石脂、龍骨。 |
主 治 | 溫中逐寒。治陽氣不足,夏月怕冷,喜溫飲食,不能解衣者。 |
摘 錄 | 《肘後備急方》卷四 |
《古今醫統大全》卷六十引《集成》:硫黃丸
異 名 | 硫荔丸 |
組 成 | 硫黃(熔化,投水中去毒,研為末)、陳皮、荔枝核(為粗末,炒焦黃)各等分。 |
制 法 | 上為末,用飯和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硫荔丸(《醫學入門》卷七)。 |
主 治 | 疝氣。上衝心腹,甚者手足厥冷,欲死者。 |
摘 錄 | 《古今醫統大全》卷六十引《集成》 |
《楊氏家藏方》卷十八:硫黃丸
組 成 | 巴豆肉20粒(去殼,出油盡),硫黃(別研)1錢,青黛1錢,白蕪荑仁1錢。 |
制 法 | 上為細末,蒸餅和丸,如黍米大。 |
用 法 | 每服7丸,乳食前溫米飲送下。 |
主 治 | 小兒疳瀉不止。色如米泔者。 |
摘 錄 | 《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
《外台秘要》卷十六引《刪繁方》: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7分,乾薑7分,吳茱萸7分,人參7分,當歸7分,防風7分,礜石(泥裹,燒半日)8分,烏頭8分(炮),桂心6分,天雄(炮)6分,甘草(炙)6分,蜀椒(汗)5分,皂莢(炙,去皮子)5分,枳實(炙)5分,細辛4分,甘菊花4分。 |
制 法 | 上為末,白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初服20丸,加至30丸,溫清酒送服,1日2次。 |
主 治 | 肝勞虛寒,眩暈健忘,咳唾痰涎,憂恚內傷,面離色,目青盲。 |
宜 忌 | 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菜、海藻、菘菜。 |
摘 錄 | 《外台秘要》卷十六引《刪繁方》 |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硫黃丸
異 名 | 如神丸(《普濟方》卷四十四)。 |
組 成 | 硫黃30克 消石30克 |
制 法 | 上藥同研,人銚子內熔化,候冷取出,更入石膏末30克,又同研令細,用軟粳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次用溫水送服5丸,頻服之。 |
主 治 | 治偏頭痛,中暑。 |
備 注 | 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據《普濟方》卷四十四補。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 |
《聖濟總錄》卷三十六: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研)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巴豆(去皮心膜,出油,研)半兩,乾薑(炮)半兩,蘭淀(研)1分。 |
制 法 | 上5味,搗2味為末,入別研3味和勻,麵糊為丸,如綠豆大。 |
用 法 | 每次1丸,於未發前綿裹塞耳中,男左女右。 |
主 治 | 脾瘧。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三十六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1兩,砒黃1兩,何首烏1兩(末),白礬1兩。 |
制 法 | 上相合,研令勻,入瓷瓶中,5月5日,取不食井花,和六一泥固濟,封頭候干,安瓶子向火中,燒令通赤,候冷,取藥細研,以面和丸,如綠豆大。 |
用 法 | 每服1丸,近患者黃連湯送下;久患者橘皮湯送下。 |
主 治 | 休息痢。發歇不定,經久不愈。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1兩,白礬2兩(燒令汁盡)。 |
制 法 | 上為細末,以粳米飯和丸,如綠豆大。 |
用 法 | 每服1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
主 治 | 水瀉不止,腹髒久冷,不思飲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 |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八: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半兩(細研),硼砂半兩(不夾石者,細研),木香半兩(為末),巴豆(去皮)49粒(取蘿蔔2枚,四破開,鑽49竅,每竅納巴豆1枚,依舊合之,藏在1尺深土坑中,49日後取出巴豆細研如膏,紙裹壓去油後研入藥中)。 |
制 法 | 上取蘿蔔1枚,剜作坑子,納入硫黃、硼砂,以蘿蔔蓋頭,用紙一重裹,以好黃泥固濟,曬乾,用大木火煅令通赤,候冷去泥取藥與蘿蔔一同研細,入木香末及研了巴豆令勻,以醋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 |
用 法 | 每服5丸,空心以溫酒送下,晚食前再服。以利為度。 |
主 治 | 積聚氣,多年不消,變成勞證,腹內結塊疼痛,兩脅脹滿,常吐清水,食飲不下。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八 |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八:硫黃丸
異 名 | 木香硫黃丸 |
組 成 | 硫黃1兩(細研),木香1兩,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1兩,肉豆蔻1兩,茴香子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乾薑1兩(炮裂,銼),銅青1兩(細研),檳榔1兩。 |
制 法 |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木香硫黃丸(《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
主 治 | 奔豚氣,攻築心腹,膨脹疼痛,面色唇口青黑,四肢不和。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八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一: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半兩(細研),硃砂半兩(細研),青礞石半兩(細研),芫花1分(醋拌炒令干,為末),麝香1錢(細研),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
制 法 | 上都研令勻,酒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 |
用 法 | 每服3丸,空心以生薑酒送下。 |
主 治 | 婦人食症,久不消者。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一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二: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細研)1兩,白礬灰1兩,蝟皮(炙令黃)1兩,榼藤子(去殼,微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當歸(銼,微炒)1兩,木香1兩,豬牙皂莢半兩(炙焦),烏賊骨半兩。 |
制 法 |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食前生薑湯送下。 |
主 治 | 婦人痔疾久不愈,臟腑虛冷,面色萎黃,食少無力。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二 |
《太平聖惠方》卷七: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1兩(細研),硇砂1兩(細研),蓽澄茄1兩,茴香子1兩,補骨脂1兩,石斛1兩(去根),木香1兩,何首烏1兩半,丁香1兩,肉豆蔻1兩(去殼),桂心1兩,當歸1兩(銼,微炒),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檳榔1兩,麝香半兩(細研)。 |
制 法 | 上為細末,入研了藥令勻,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15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
主 治 | 腎臟虛冷,氣攻腹脅脹滿,發歇疼痛,足脛逆冷,骨節酸痛,食少無力。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七 |
《太平聖惠方》卷七: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1兩(細研,水飛過),木香半兩,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檳榔半兩,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茴香子3分。 |
制 法 | 上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10丸,以熱酒送下,不拘時候。 |
主 治 | 腎臟冷氣,攻臍腹疼痛,兩脅脹悶,飲食不下。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七 |
《太平聖惠方》卷七: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1兩(研細,水飛過),檳榔1兩,木香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裂,銼),桂心1兩,胡葫巴1兩,茴香子2兩,吳茱萸1兩(湯浸7遍,曬乾,炒令熟)。 |
制 法 | 上為末,醋煮軟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以熱酒送下,不拘時候。 |
主 治 | 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面色青黃,四肢逆冷。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七 |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六: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1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雞子1枚(煮熟去白),皂莢仁1分(末),斑蝥27枚(糯米拌抄微黃,去頭翅足),牽牛子1分(微炒,末)。 |
制 法 | 上同研,以軟飯和丸,如小豆大。 |
用 法 | 每服5丸,食前人參湯送下。 |
主 治 | 氣毒結成瘰癧,腫硬如石,疼痛難當。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六 |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1兩(細研,水飛過),白礬1兩(燒灰),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皂莢針1兩(燒灰),麝香1分(細研),蝟皮1兩(燒灰),皂莢2兩(去黑皮,塗酥炙黃焦,去子)。 |
制 法 | 上為末,入麝香研令勻,以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15丸,食前以溫粥飲送服。 |
主 治 | 痔瘺腫痛,膿水不絕。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 |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1兩(細研),豬牙皂莢半兩(炙令黑色),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木香1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食前以溫粥飲送下。 |
主 治 | 大腸積冷,氣痔不愈,大腸結澀疼痛,腹脅脹滿。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 |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八: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4兩(酒煮令黑色,細研),雄雀兒50隻(取肉,研),天雄4兩(炮裂,去皮臍),阿魏2兩(面裹煨令面熟為度),硼砂2兩(細研),桂心2兩,遠志3兩(去心),菟絲子2分半(酒浸3日,曬乾,別搗為末),晚蠶沙2合半(醋浸1日,曬乾)。 |
制 法 | 上為末,入研了藥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普濟方》有硇砂,無硼砂、天雄。 |
主 治 | 暖下元,治風冷,益精髓,悅顏色,久服輕身倍力,耐寒暑,壯筋骨。主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八 |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八: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1兩(細研,水飛過),木香(末)1兩,川大黃(末)1兩,桃仁49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如膏)。 |
制 法 | 先將大黃未用酒濾濕,納新竹筒子內,閉口,入炊飯甑中,蒸令飯熟為度,取出與桃仁膏同研極爛,後入硫黃、木香末研勻,入少許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空腹以粥飲送下。 |
主 治 | 冷勞痃癖,氣結固不散,心腹冷疼,食少體瘦。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八 |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八: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2兩,蛤粉5兩。 |
制 法 | 上用瓶子1個,以泥固濟,先將蛤粉一半鋪底,當心作一坑子,後入硫黃末,以余蛤粉蓋頭,慢火煨燒,莫令焰起,直待硫黃溶後,取出,放淨地上出火毒1夜,一處研細,以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 |
用 法 | 每服7-1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
主 治 | 虛勞,脾胃久積冷氣,大腸泄痢,嘔逆,面色萎黃。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八 |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八: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1兩(細研),木香1兩,厚朴1兩半(去粗皮,塗薑汁炙香熟),陳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神曲1兩(炒微黃),檳榔1兩半,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30丸,食後以桃仁湯或溫酒送下。 |
主 治 | 虛勞症瘕,腹脹,食飲不消,面無顏色,四肢羸瘦。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八 |
《傷寒總病論》卷三: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2兩,水銀1兩。 |
制 法 | 上藥同研,入銚內,灑少許醋,慢火炒,欲似煙出,再出火灑醋,如此3-4遍,地上放冷研之,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30丸,食前艾湯吞下,1日3次。 |
主 治 | 陰毒。 |
摘 錄 | 《傷寒總病論》卷三 |
《千金翼方》卷十七: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150克 |
制 法 | 上一味,研為細扮,用牛乳1.5升,煮令為丸,如梧桐子大,曬乾。 |
用 法 | 每次30丸,用酒送服,一日三次。不知,漸加至100丸。 |
主 治 | 治腳氣,疥瘡。 |
摘 錄 | 《千金翼方》卷十七 |
《千金翼方》卷十七: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5兩。 |
制 法 | 上為細粉,以牛乳3升,煮令可丸,如梧桐子大,曬令干。 |
用 法 | 每服30丸,以酒送下,1日3次。不知,漸加至100丸。 |
主 治 | 膈痰滯癖,腳中風水。 |
摘 錄 | 《千金翼方》卷十七 |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七: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2兩,礜石2兩,乾薑2兩,附子2兩,烏頭2兩,桂心2兩,細辛2兩,白朮2兩,桔梗2兩,茯苓2兩。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10丸,以酒送服,1日3次。漸加之,以知為度。 |
主 治 | 氣極虛寒,癖飲氣急,胸中痰滿,心腹疼痛,不下飲食。 |
摘 錄 |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七 |
《普濟方》卷一九七:硫黃丸
組 成 | 砒霜半兩,硫黃半兩,雄黃半兩,雌黃半兩。 |
制 法 | 上研細,於銚鍋內,先布鹽末於中,篩下諸藥於鹽上,以瓷碗蓋,六一泥封,勿洩氣,以灰火3升養半日,候冷,以甘草湯煮半日,出火細研,用飯和丸,如綠豆大。 |
用 法 | 大人每服3丸,醋湯送下,青帶系3丸於臂上,男左女右;小兒每服1丸,系1丸。 |
主 治 | 一切瘧疾。 |
摘 錄 | 《普濟方》卷一九七 |
《普濟方》卷一九八:硫黃丸
組 成 | 阿魏(研)3錢,安息香(入胡桃瓤研)3錢,萊菔子(炒)3錢,蕪荑仁(炒,研末)3分。 |
制 法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未發前溫水送下,得吐為度。愈後少蒜齏下餺飥食之,仍以白芥子用紗囊盛,繫於背上,男左女右。 |
主 治 | 脾瘧,無問遠近。 |
摘 錄 | 《普濟方》卷一九八 |
《普濟方》卷三十六引《衛生家寶》:硫黃丸
組 成 | 醋衣半兩(干者),陳丁香半兩,木香半兩,石菖蒲半兩,青皮半兩(去白),硫黃半兩(研)。 |
制 法 |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彈子大。 |
用 法 | 每服1丸,細嚼,米飲送下。後用煨鯽魚米醋蘸食之,次以油餅壓之。 |
主 治 | 膈氣翻胃,不進飲食。 |
摘 錄 | 《普濟方》卷三十六引《衛生家寶》 |
《普濟方》卷三八二:硫黃丸
組 成 | 巴豆20枚(去殼,紙裹出盡油),硫黃(別研)、五靈脂1錢(炒),丁香半錢。 |
制 法 |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 |
用 法 | 每服7丸,乳食前溫米飲送下。 |
主 治 | 小兒疳瀉不止,色如米泔者。 |
摘 錄 | 《普濟方》卷三八二 |
《普濟方》卷二〇一引《仁存方》: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研)、半夏(湯浸7次,為末)各等分。 |
制 法 | 上研令勻,以姜煮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30丸,用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
主 治 | 內有寒邪,邪正相干,清濁不分,發為霍亂。 |
摘 錄 | 《普濟方》卷二〇一引《仁存方》 |
《雞峰普濟方》卷五:硫黃丸
組 成 | 硫黃2兩,焰消2兩,滑石2兩,白礬2兩,半夏3兩,白面4兩(臨時和入)。 |
制 法 | 上為細末,薑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30丸,熟水送下,小兒3-5丸。 |
主 治 | 中暑,吐逆不止。 |
摘 錄 | 《雞峰普濟方》卷五 |
《婦人良方》卷四:硫黃丸
組 成 | 消石1兩,硫黃2兩。 |
制 法 | 上為極細末,滴水為丸,如指頭大。 |
用 法 | 空心臘茶清嚼下。 |
主 治 | 頭痛不可忍,或頭風年深,暴患。 |
摘 錄 | 《婦人良方》卷四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