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膏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於 2023年8月20日 (日) 00:20 由 鹿野耕云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中藥成方配本》:白玉膏

組 成 巴豆12兩,蓖麻子12兩,人發2錢,蝦蟆5個,活鯽魚10尾(約32兩),麻油3斤。
制 法 上藥先將巴豆、蓖麻子2味打碎,入麻油內浸3宿,再入蝦蟆浸1宿,臨熬時人活鯽魚、人發共同煎枯,去滓濾清,文火煎至滴水不化,離火候至微溫,方入鉛粉2斤8兩,制乳香末5錢,陸續下鍋,徐徐攪勻成膏,約4斤10兩。
用 法 貼患處。
主 治 祛腐生新。主楝瘡久潰不斂。
摘 錄 《中藥成方配本》

《醫宗說約》卷六:白玉膏

組 成 乳香5錢,沒藥5錢,輕粉4錢,密陀僧2兩,象皮5錢,鉛粉2錢,黃蠟2兩,白蠟5錢。
制 法 以上除蠟,俱為極細末;先用真桐油1斤,放鍋內火上滾透,去沫油清,先入陀僧末,攪勻,取起,入2蠟熔盡,攪勻,待油稍溫,方入細藥,攪300餘遍,以大綿紙攤上,陰乾。
用 法 隨瘡大小圓長剪貼。初貼時,瘡中毒水流出,膏藥變黑,方換新者貼之。
主 治 久遠臁瘡。
摘 錄 《醫宗說約》卷六

《醫林繩墨大全》卷九:白玉膏

組 成 鉛粉1兩,輕粉3錢,白蠟1錢5分,黃蠟1錢5分,朝腦3分(冰腦更妙)。
制 法 豬脂調於油紙上。
用 法 貼之。[br]加紅粉霜,更易收口。
主 治 臁瘡及腳腿上一切瘡。
摘 錄 《醫林繩墨大全》卷九

《醫方類聚》卷一七七引《新效方》:白玉膏

組 成 乳香末1錢,芸香末1錢,鉛粉2錢,蓖麻子1兩(去殼,研如泥)。
制 法 上以蓖麻泥和3味末,安石上,捶打成膏,乾濕得所。
用 法 攤厚紙上,貼之。
主 治 排膿止痛。主潰瘍。
摘 錄 《醫方類聚》卷一七七引《新效方》

《瘍醫大全》卷九:白玉膏

組 成 乳香1錢,沒藥(去油)1錢,鉛粉3錢,輕粉1錢5分,兒茶1錢5分。
制 法 雄豬油半斤,入鍋內熬,去滓,復入鍋內熬滾,投白蠟、黃蠟各2錢化盡,再入上數藥,攪勻。
用 法 攤貼。
主 治 癰疽。
摘 錄 《瘍醫大全》卷九

《瘍醫大全》卷二十五:白玉膏

組 成 輕粉3錢,冰片2錢,潮腦6錢,白蠟2兩,豬板油4兩。
制 法 將蠟、油熔化,濾清,入潮腦研勻,冷定,加輕粉、冰片和勻。
用 法 抿腳挑塗,油紙蓋上。
主 治 多年頑臁;兼治大毒、刀瘡久不收口。
摘 錄 《瘍醫大全》卷二十五

《瘍科選粹》卷五:白玉膏

組 成 爐甘石1兩(火煅),白占5錢,象牙末3錢,輕粉5錢(將草紙轉注火上燒)。
制 法 雄豬板油7錢,捶千餘下,和同1處,將罐盛之。
用 法 臨用以油紙作膏,貼在患處。
主 治 臁瘡。
摘 錄 《瘍科選粹》卷五

《瘍科選粹》卷八:白玉膏

組 成 樟腦4兩。
制 法 臘月臘日,用鮮豬肥肉板油不下水、不入鹽,入鍋內熬,去滓,用瓷器收貯,每油1斤化開,入白蠟半斤化勻,又下樟腦4兩,攪勻,瓷器收藏,勿令出氣。
用 法 先用花椒、蔥白、甘草煎燒豬蹄濃湯,洗去惡肉,用無灰棉紙作膏,貼之。
主 治 諸般腫毒、惡瘡、臁瘡、濕毒不收斂者,及燙火傷。
摘 錄 《瘍科選粹》卷八

《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白玉膏

組 成 鯽魚大者2條,鉛粉1斤,輕粉5錢,象皮(烘,研)1兩,真珠(研)3錢。
制 法 用麻油1斤,入鯽魚,煎至枯,濾去骨,再煎10-20沸,離火少頃;然後下鉛粉、輕粉、象皮末、珍珠末,攪勻成膏。
主 治 收濕生肌長肉。主濕毒瘡,白泡臁瘡,燙傷。
摘 錄 《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

《萬氏家抄方》卷四:白玉膏

組 成 冰片7分,輕粉1錢,乳香9分,沒藥9分,雄黃2分,阿魏1錢,龍骨5分(煅),孩兒茶(烘,去油)1錢,黃占1兩半,白占5錢,香油1盞,燭油1錢半,珍珠5分(煅過,入水去火毒),水粉3兩(飛過,瓦上微炒,焙乾,不可使黃)。
用 法 先將油、蠟2味煎,滴水不散,次下各藥攪勻,略住火,方下冰片。[br]入血竭1錢,名紅潤膏。
主 治 一切下疳瘡、臁瘡。
摘 錄 《萬氏家抄方》卷四

《丸散膏丹集成》引《瘍醫大全》:白玉膏

組 成 活鯽魚6兩,白芷1兩5錢,穿山甲1兩5錢,木鱉子1兩5錢,象貝母1兩5錢,當歸各1兩5錢。
制 法 用麻油2斤4兩,煎枯,去滓濾清後,再熬,滴水成珠,候冷,加鉛粉12兩,收嫩膏後,入白占2兩,掃盆3錢,乳香1兩,沒藥1兩,研細末,一同收入。
用 法 貼之。
主 治 拔毒,提膿,生肌,收口。主一切瘡瘍、熱癤。
宜 忌 陰疽忌用。
摘 錄 《丸散膏丹集成》引《瘍醫大全》

《丸散膏丹集成》:白玉膏

組 成 木鱉子2兩,蓖麻子肉2兩,巴豆1兩,白芷2兩,乳香(制)5錢,丹皮1兩,金銀花2兩,天花粉3兩,白蠟5錢,沒藥(制)5錢,赤芍1兩,大黃1兩,象貝母2兩,鮮鳳仙花根葉3斤,輕粉3錢,鉛粉7斤半,鮮鯽魚8兩,鮮大力子根葉3斤,麻油15斤。
制 法 除鉛粉、輕粉、沒藥、乳香均為細末外,將余藥浸入麻油內3-5日,隨後煎熬至藥枯,濾清俟冷,再加藥粉,用文火徐徐攪勻,至滴水成珠為度。
用 法 攤紙上,敷貼患處。
主 治 毒瘡腐爛,久不收口。
宜 忌 不可入口。
摘 錄 《丸散膏丹集成》

《外科集腋》卷一:白玉膏

組 成 大鯽魚1尾,密陀僧(另研,收入)2兩,江子肉2兩,大黃2兩,白蘞2兩,黃柏2兩,甘草節2兩。
制 法 用麻油1斤4兩,煎枯去滓,熬至滴水不散,待溫下炒透鉛粉12兩收之。
主 治 瘡毒。
摘 錄 《外科集腋》卷一

《外科方外奇方》卷四:白玉膏

組 成 白龍骨、煨石膏、制甘石、鉛粉各等分。
制 法 豬油成膏。
主 治 臁瘡。
摘 錄 《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同壽錄》卷四:白玉膏

組 成 爐甘石1兩(淨,三黃制),白占5錢(淨),水粉3錢,冰片1分。
制 法 上為細末,用揀淨板油1塊,同研成膏。
用 法 隔紙貼之。
主 治 臁瘡遠年不愈。
摘 錄 《同壽錄》卷四

《飼鶴亭集方》:白玉膏

組 成 鮮槐枝8尺,柳枝8尺,桃枝8尺,桑枝8尺,土貝4兩,白芷4兩,巴豆8兩,蓖麻子8兩,蛇蛻4條,蜂房2個,活大鯽魚1尾,活大蝦蟆2隻。
制 法 麻油10斤浸藥,煎枯,鉛粉收膏,再加龍骨粉20兩、白蠟8兩、掃盆4兩,攪勻。
主 治 生肌,軟堅,去瘀生新。主腿足瘡恙,婦人裙臁腐爛日久。
摘 錄 《飼鶴亭集方》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四:白玉膏

異 名 收暈白玉膏
組 成 杏仁21粒(去皮尖,別研),川椒49粒(去目,出汗,為末),清油1兩,酒蠟半兩。
制 法 文武火熬,用柳青枝打紫黑色,綿濾過,再熬,滴水成珠,收淨器內。
用 法 收暈白玉膏(《傳信適用方》卷三)。
主 治 收縮癰疽,令不蔓衍。主癰疽瘡瘍。
宜 忌 切忌用冷藥外貼,逼毒氣入里殺人;凡貼大惡瘡,毒氣方盛,不可以藥當上貼,恐遏散毒氣,瘡益大。
摘 錄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四

《奇方類編》卷下:白玉膏

異 名 秘傳白玉膏
組 成 白芷5錢,甘松5錢,爐甘石(煅)5錢,乳香(去油)5錢,山奈5錢,歸尾5錢,樟腦5錢,五靈脂5錢,細辛5錢,沒藥(去油)3錢,象皮3錢,白蠟3錢,松香1錢,冰片1錢,麝香1錢,鉛粉13兩。
制 法 先將麻油2斤,熬至煙起,離火,入白蠟、松香,又熬,不住手攪,看有大泡,入鉛粉,陸續下,滾即取起,稍停,入火,如此數次,見有菊花紋小泡,便入前諸藥,滾仍取起,至滴水成珠,入冰、麝,攪勻,待凝定,傾水2-3盞,入罐收貯。
用 法 秘傳白玉膏(《仙拈集》卷四)。
主 治 一切瘡、疳瘡。
摘 錄 《奇方類編》卷下

《梅氏驗方新編》卷六:白玉膏

組 成 鉛粉4錢,輕粉2錢,冰片2分,制油(冬熟豬油燉烊、濾清,每油7兩,配白蠟3錢)2錢5分。
制 法 擂勻作膏。
用 法 貼之。
主 治 一切破傷。
摘 錄 《梅氏驗方新編》卷六

《理瀹駢文》:白玉膏

組 成 爐甘石、豬油。
制 法 同搗。
用 法 貼患處。
主 治 臁瘡。
摘 錄 《理瀹駢文》

《集驗良方》卷一:白玉膏

組 成 制乳香9錢,制沒藥9錢,兒茶9錢,血竭9錢,銅青1兩,松香1兩5錢(蔥、姜水制),黃蠟1兩5錢,白蠟1兩,鉛粉12兩,甘草1兩(煎水),雄豬油1斤。
制 法 先將生甘草煎水,熬豬油去滓,再入末藥,和勻後,用鉛粉收膏,陳久。
用 法 攤貼。
主 治 陳年爛腿臁瘡。
摘 錄 《集驗良方》卷一

《喉科紫珍集》卷下:白玉膏

組 成 乳香5錢,血竭5錢,沒藥5錢,兒茶5錢,輕粉5錢,白蠟5錢,定粉5錢。
制 法 上為極細末,先用豬油熬去滓,取淨油4兩,和勻藥末,搗千餘下,再入人乳,再搗和。
用 法 塗患處。
主 治 收口。主口喉諸症潰爛者。
摘 錄 《喉科紫珍集》卷下

《痘疹一貫》卷六:白玉膏

組 成 土貝母1兩,大麻子肉5錢,江子仁5錢。
制 法 槐、柳、桃、桑1寸長,每樣7根,先將脂麻油1斤,入鐵鍋內熬;活鯽魚1尾,重1斤,或2尾亦可,魚去腸,入油內煎枯,取出;隨入前藥與各枝,熬枯去滓,復熬,入炒過鉛粉1斤,攪勻,滴水不散,離火,加去油乳香、沒藥各5錢,研細末,入鍋內攪勻,收用。
主 治 一切腫毒惡瘡,初起或破爛者。
摘 錄 《痘疹一貫》卷六

《串雅補》卷五:白玉膏

組 成 鉛粉2兩,銅綠1錢,甘石1兩,板油1兩。
主 治 寒濕瘡。
摘 錄 《串雅補》卷五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白玉膏

組 成 官粉2錢,輕粉2錢,樟腦2錢,乳香1錢,白蠟1兩,冰片5分。
制 法 上為細末,過羅,用豬脂油8兩,熬化,和藥攪勻成膏。
用 法 敷患處。
主 治 解毒消腫。主瘡瘍結毒潰爛、頑瘡、臁瘡,久不收口。
摘 錄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