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黃連散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於 2023年8月19日 (六) 23:28 由 鹿野耕云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文本替换 - 替换“|论述=”为“|方论选录=”)

《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張渙方: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半兩,胡粉半兩,白礬灰1分。
制 法 上為細末。
用 法 粉連散、胡連散(《普濟方》卷四〇七)。
主 治 陰腫生瘡。
摘 錄 《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張渙方

《幼幼新書》卷二十引《茅先生方》: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麥門冬、干葛、玄參、甘草(炙)、枇杷葉(炙去毛)各等分。
制 法 上為末。
用 法 每服1錢,水7分,生薑1片,煎5分,入蜜3-5滴,同煎至4分,溫服。
主 治 解諸熱。主小兒諸渴及疳渴。
摘 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引《茅先生方》

《幼幼新書》卷二十六: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半兩,旱蓮子半兩,龍膽半兩,青黛半兩,烏梅肉(微炒)半兩,知母半兩,牛黃1分。
制 法 上為散,棗瓤為丸,如綠豆大。
用 法 每服5丸,甘草湯下,日3次。
主 治 小兒疳渴黃瘦,壯熱不乳。
摘 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六

《嬰童百問》卷十:胡黃連散

組 成 人參、胡黃連、草果、檳榔、甘草、柴胡各等分。
制 法 上銼散。
用 法 水1盞,煎之3分服。
主 治 小兒瘧疾。
摘 錄 《嬰童百問》卷十

《古今醫統大全》卷八十一: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1錢,五倍子5分,孩兒茶2分,麝2厘。
制 法 上為極細末。
用 法 先洗,後上藥。
主 治 疳瘡。
摘 錄 《古今醫統大全》卷八十一

《宣明論方》卷十四: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半兩,檳榔半兩,麝香少許(別研)。
制 法 上為細末,研細點之。
用 法 如口瘡,每服半錢,麝香1字,和勻貼之。
主 治 一切新久赤目疼痛,不能坐臥,並大小人口瘡。
摘 錄 《宣明論方》卷十四

《衛生寶鑑》卷十一引麻孝卿方: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5分,細辛3錢,宣黃連3錢,藿香1錢。
制 法 上為末。
用 法 每用半錢,干摻口內,漱千漱吐之。
主 治 口糜。
摘 錄 《衛生寶鑑》卷十一引麻孝卿方

《聖濟總錄》卷一七二: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1分,犀角屑1分,白羊肝(切,焙,為末)1分,麝香(研)1錢。
制 法 上為散。
用 法 每服半錢匕,空心、日午用生地黃汁小半盞調下。
主 治 小兒干疳瘦瘁。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聖濟總錄》卷一七二: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1分,葛根(銼)1分,玄參1分,枇杷葉(拭去毛,炙黃)1分,甘草(炙)1分,麥門冬(去心,焙)半兩。
制 法 上為散。
用 法 每服1錢匕,以水1盞,入生薑少許,煎至5分,去滓,入蜜少許,再煎1兩沸,放溫服。
主 治 小兒疳渴,引飲不止。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聖濟總錄》卷一二二: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1分,升麻半兩,鉛霜(研)1分。
制 法 上除鉛霜外,搗羅為散,再同和勻。
用 法 每服半錢匕,綿裹含化咽津,1日3-5度,不拘時候。
主 治 咽喉中壅塞如核,連頰腫痛。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聖濟總錄》卷一〇六: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2兩,菊花2兩,黃芩(去黑心)1兩,大黃(銼)1兩,井泉石1兩。
制 法 上為散。
用 法 每服2錢匕,用豬子肝2兩,竹刀細銼,以新汲水3合,攪和濾取汁調下。小兒每服1錢匕。
主 治 目風瞼眥暴腫,日漸長大,如梅李核,或胬肉疼痛,或小兒疳障。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一〇六

《聖濟總錄》卷八十七: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2兩,黃連(去須)2兩,龍膽2兩,桑螵蛸1兩,知母1兩,秦艽(去苗土)1兩,柴胡1兩,枳殼(去瓤)1兩,人參1兩,桔梗1兩,射干1兩,白朮1兩。
制 法 上洗,銼,炒黃為散。
用 法 每服3錢匕,以蔥、薤白、槐柳心、烏梅肉浸童子小便調下,或只用槐技、小麥煎亦得,空心、日午、夜臥各1次。
主 治 急勞發熱,羸瘦頰赤,口乾,心神煩躁。
摘 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聖濟總錄》卷八十六: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1分,獺肝(炙)1分,蕪荑仁(焙)1分,秦艽(去苗土)1分,白朮(銼)1分,柴胡(去苗)半兩,鱉甲(去裙襴,醋炙)半兩。
制 法 上為散。
用 法 每服3錢匕,取豬腎1隻,小便1合,別煎酒2合沸,浸小便與腎,入藥,以碗蓋,候通口即服,豬腎不吃。
主 治 虛勞,嗜欲過傷,腎氣衰竭,咳嗽唾涎,瘦弱不能食。
摘 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一: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1兩,人參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柴胡1兩(去苗),梔子仁1兩,麥門冬1兩(去心),犀角屑1兩,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桔梗1兩(去蘆頭),檳榔半兩,鱉甲2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制 法 上為散。
用 法 每服4錢以童子小便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 治 熱勞,心神煩熱,食少乏力。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一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3分,天靈蓋1兩(塗醋,炙令黃),鱉甲1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柴胡1兩(去苗),赤芍藥3分,生干地黃1兩,當歸3分,地骨皮1兩,黃耆1兩(銼),麝香1分(細研),大黃1分,木香1分,青蒿1分,黃芩1分,犀角1分。
制 法 上為粗散。
用 法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桃、柳心各7莖,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 治 婦人熱勞體瘦,經脈不通,四肢疼痛,口乾煩渴,不得眠臥,飲食全少。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三: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末半兩,白龍骨末半兩,白礬半兩(燒令汁盡),胡粉1分(微炒)。
制 法 上為細散。
用 法 本方方名,《幼幼新書》引作「黃連散」。
主 治 小兒疳痢久不愈,肌肉消瘦,面黃髮焦,啼叫不恆。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三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三: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1分,母丁香1分,桂心1分,木香1分,犀角屑半分,肉豆蔻1分(去殼),當歸1分(銼,微炒),麝香1分(細研)。
制 法 上為細散。
用 法 每服半錢,以粥飲調下,日3-4服。
主 治 小兒冷熱氣不和,惡暴下痢,腹內疼痛。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三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七: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1兩,人參3分(去蘆頭),赤茯苓1兩半,柴胡1兩半(去苗),鱉甲1兩半(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襴),梔子仁3分,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赤芍藥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桔梗1兩(去蘆頭),檳榔半兩。
制 法 上為粗散。
用 法 每服4錢,以童子小便1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 治 虛勞骨熱,四肢煩疼,口乾心躁。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七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1分,牛黃1分(細研),麝香半分(細研),犀角屑1分,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
制 法 上為細散。
用 法 用乳汁調下1字,2歲以上,用溫水調下半錢,不拘時候。
主 治 小兒驚熱不退。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七: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1分,犀角屑1分,生地黃汁2合,羊子肝1具(研,取汁),麝香半錢(細研),蜜半合。
制 法 上搗胡黃連、犀角,細研為散,入麝香令勻,以羊子肝汁、地黃汁、蜜等調令勻。
用 法 每服1茶匙,煎竹葉熟水調下藥汁。
主 治 小兒疳熱,渴,乾瘦。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七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九: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1分,珍珠末1分(研入),梔子仁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 法 上為細散,入珍珠粉,同研令勻。
用 法 每服1字,濃煎竹葉湯調下,不拘時候。
主 治 小兒肝臟久積風熱毒上攻,兩眼赤痛。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九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二: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1分,犀角屑1分,牛黃1分(細研),龍膽1分(去蘆頭),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甘草1分(炙微赤,銼),知母1分。
制 法 上為細散。
用 法 每服半錢,以沙糖水調下。
主 治 小兒溫壯,常欲飲水。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二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八: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1分,知母1分,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柴胡半兩(去苗),地骨皮1分,黃芩1兩,梔子仁1分,川升麻1分,犀角屑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仁雙,麩炒微黃)。
制 法 上為粗散。
用 法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 治 小兒骨熱瘦瘁,心神煩躁,不得睡臥。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八

《普濟方》卷一八九:胡黃連散

組 成 生地黃、胡黃連各等分。
制 法 上為末,用豬膽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胡黃連丸」。
主 治 吐血,衄血。
摘 錄 《普濟方》卷一八九

《普濟方》卷三六九:胡黃連散

組 成 胡黃連半兩,梔子仁半兩,牛黃(細研)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子芩1兩。
制 法 上為細散,研入牛黃令勻。
用 法 每服半錢,以蜜水調下,不拘時候。
主 治 小兒熱病,壯熱心悶。
摘 錄 《普濟方》卷三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