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薑散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於 2023年8月19日 (六) 23:06 由 鹿野耕云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文本替换 - 替换“|论述=”为“|方论选录=”)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名見《普濟方》卷二〇五:乾薑散

組 成 乾薑半兩(炮裂,銼),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白朮2兩。
制 法 上為細散。
用 法 每服1錢,以熱酒調下,不拘時候。
主 治 膈氣,食後嘔逆,心胸中痛。
摘 錄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名見《普濟方》卷二〇五

方出《備急千金要方》卷六,名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六:乾薑散

組 成 乾薑、半夏各等分。
制 法 上為末。
用 法 以少許著舌上。
主 治 懸癰,咽熱,暴腫。
摘 錄 方出《備急千金要方》卷六,名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六

《醫心方》卷五引《效驗方》:乾薑散

組 成 乾薑2分,桂心1分。
制 法 上藥治下篩。
用 法 取如大豆許,以綿裹,塞鼻中,覺鼻中熱便去之。
主 治 鼻中不利。
摘 錄 《醫心方》卷五引《效驗方》

《醫心方》卷五引《古今錄驗》:乾薑散

組 成 乾薑、雄黃。
制 法 上各為細末,分別下篩。
用 法 取如米,著翳上,1日2次。
主 治 目翳。
摘 錄 《醫心方》卷五引《古今錄驗》

《醫心方》卷九引《效驗方》:乾薑散

組 成 食茱萸1兩,乾薑1兩,白朮1兩,甘草1兩。
制 法 上藥治下篩。
用 法 每服方寸匕,用酒或湯送下,1日3次。
主 治 胃冷,食後吐醋水,洗洗如醋漿,食羹即劇。
摘 錄 《醫心方》卷九引《效驗方》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卷十:乾薑散

組 成 乾薑末。
用 法 粥飲調下半錢或1字。
主 治 小兒水瀉無度。
摘 錄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卷十

《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古今錄驗》:乾薑散

組 成 乾薑1分,黃連1分,桂心1分。
制 法 上為末。
用 法 酒服方寸匕,著糜中食,1日3次。[br]多膿,加姜;多血,加桂。
主 治 腸澼,溏便膿血。
摘 錄 《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古今錄驗》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六:乾薑散

組 成 乾薑15克(炮裂,銼)桂心13克 款冬花15克 細辛0.9克 白朮0.9克 甘草0.9克(炙微赤,銼)附子30克(炮裂,去皮、臍)五味子0.9克 木香0.9克
制 法 上藥,搗篩為散。
用 法 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入大棗2枚,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每日三次。
主 治 治寒邪傷肺,氣嗽短氣,心胸不利,不思飲食。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六

《聖濟總錄》卷一一六:乾薑散

組 成 乾薑(炮)半兩。
制 法 上為散。
用 法 以少許吹入鼻中。
主 治 齆鼻。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六

《聖濟總錄》卷一五六:乾薑散

組 成 乾薑(炮)1兩,細辛(去苗葉)1兩,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椒目半兩,豬苓半兩,小麥曲(炒)2兩。
制 法 上為散。
用 法 每服方寸匕,溫酒調下。
主 治 妊娠下痢。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一五六

《聖濟總錄》卷一四〇:乾薑散

組 成 乾薑末、鹽各等分。
制 法 上為散。
用 法 敷瘡上,毒自出。
主 治 去毒。主毒箭所傷。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一四〇

《聖濟總錄》卷一七八:乾薑散

組 成 乾薑(炮裂)1分,黃連(去須)3分,人參3分,肉豆蔻(去殼)1枚,當歸(銼,焙)3分,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5遍)半兩。
制 法 上為細散。
用 法 每服半錢匕,以粥飲調下,空心、午後各1服。
主 治 小兒下痢膿血,腹痛腸鳴。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八

《聖濟總錄》卷一二三:乾薑散

組 成 乾薑(炮裂)1分,半夏(湯洗7遍)1分。
制 法 上為散。
用 法 鹽豉和塗患處。
主 治 懸癰腫,生息肉。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三

《聖濟總錄》卷一二〇:乾薑散

組 成 乾薑(炮)1兩,白礬(燒)1兩,蛇床子(微炒)1兩,甘草(炙,銼)1兩,細辛(去苗葉)1兩,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防風(去叉)1兩,藜蘆(去蘆頭)1分。
制 法 上為散。
用 法 每用1錢匕,熱酒調,熱漱冷吐,1日3次。
主 治 風疳蟲蝕牙齒動搖,挺出隱痛。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〇

《聖濟總錄》卷三十八:乾薑散

組 成 乾薑(炮)半兩,訶黎勒(去核)半兩,白礬(燒汁盡)半兩,丁香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 法 上為細散。
用 法 每服1錢匕,飯飲調下,不拘時候。
主 治 脾臟有積,霍亂吐逆。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八

《聖濟總錄》卷七十七:乾薑散

組 成 乾薑1兩,槲白皮(薑汁炙5度)1兩。
制 法 上為散。
用 法 每服2錢匕,空心食前溫米飲調下。
主 治 一切赤白痢,久不愈。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七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乾薑散

組 成 乾薑3分(炮裂,銼),黃連3分(去須,微炒),桂心3分,木香半兩,厚朴1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當歸3分(銼,微炒)。
制 法 上為細散。
用 法 每服2錢,以粥飲調下,不拘時候。
主 治 膿血痢,腹痛,不欲飲食。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乾薑散

組 成 乾薑2兩(炮裂,銼),梔子仁14枚。
制 法 上為散。
用 法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薤白7莖,豉半合,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主 治 赤白痢。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乾薑散

組 成 乾薑3兩(炮裂,銼),附子1兩半(炮裂,去皮臍),龍骨2兩。
制 法 上為細散。
用 法 每服1錢,煎烏梅湯調下,不拘時候。
主 治 久冷痢,食不消化,臍腹疼痛。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六:乾薑散

異 名 乾薑湯
組 成 乾薑半兩(炮裂,銼),桂心半兩,款冬花半兩,細辛3分,白朮3分,甘草3分(炙微赤,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五味子3分,木香3分。
制 法 上為散。
用 法 乾薑湯(《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主 治 氣嗽,呼吸短氣,心胸不利,不思飲食。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六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九:乾薑散

組 成 乾薑半兩(炮裂,銼),當歸半兩(銼,微炒),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白朮1兩,艾葉1兩(微炒),熟干地黃1兩,縮砂半兩(去皮),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石脂1兩。
用 法 上為細散。每服3錢,以粥飲調下,日3-4服。
主 治 產後膿血痢,腹中痛,四肢逆冷。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九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九:乾薑散

組 成 乾薑1兩(炮裂,銼),人參半兩(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白朮3分,神曲1兩(炒微黃),赤石脂1兩。
制 法 上為細散。
用 法 每服2錢,以粥飲調下,日3-4服。
主 治 產後下痢不止。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九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三:乾薑散

組 成 乾薑1分(炮裂,銼),人參3分(去蘆頭),甘草1分(炙微赤,銼),訶黎勒半兩(煨,用皮),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制 法 上為粗散。
用 法 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薤白1莖,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 治 小兒暴痢,腹痛不食。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三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乾薑散

組 成 乾薑半兩(炮裂,銼),當歸3分(銼、微炒),桂心半兩,生干地黃1兩,細辛半兩,赤茯苓半兩,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赤芍藥半兩,梔子仁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 法 上為粗散。
用 法 每服3錢,以水半中盞,酒半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服。
主 治 風入腹,痛悶亂不止。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乾薑散

組 成 法曲1升,乾薑1升,豉1升,蜀椒1升,大麥糵1升。
制 法 上藥治下篩。
用 法 食後服5方寸匕,1日3次。以能食為度。
主 治 心意冥然,忘食,胃寒不能食。
摘 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普濟方》卷九十八:乾薑散

組 成 梔子、甘草、干地黃、細辛、茯苓、吳茱萸、芍藥、芎?、乾薑、當歸、桂心。
用 法 上(口父)咀,水、酒煎服。
主 治 賊風,腹中絞痛,並飛屍遁注,發作無時,發即搶心脹滿,脅下如錐刀刺;並主少陰傷寒。
摘 錄 《普濟方》卷九十八

《濟陽綱目》卷一〇〇:乾薑散

組 成 乾薑2兩,人參1兩半,甘草1兩半,細辛1兩半,麥門冬1兩7錢半,桂心1兩7錢半,當歸1兩7錢半,遠志1兩,吳茱萸5錢,蜀胡椒7錢半。
制 法 上為細末。
用 法 每服2錢,溫酒調服。
主 治 胃虛脛寒,面浮身枯,諸骨節皆痛。
摘 錄 《濟陽綱目》卷一〇〇

《赤水玄珠》卷九:乾薑散

組 成 姜炭。
制 法 上為末。
用 法 童便調服。
主 治 吐血不止。
摘 錄 《赤水玄珠》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