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翹湯
方出《臨症指南醫案》卷八,名見《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連翹湯
組 成 | 連翹、薄荷、黃芩、山梔、夏枯草、青菊葉、苦丁茶、桑皮。 |
主 治 | 秋風化燥,上焦受邪,目赤珠痛。 |
摘 錄 | 方出《臨症指南醫案》卷八,名見《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 |
《中國內科醫鑒》:連翹湯
組 成 | 連翹、黃芩、麻黃、升麻、川芎、甘草、大黃、枳實。 |
用 法 | [br]毒盛者,加犀角、反鼻。 |
主 治 | 諸瘡毒內攻變腫者。 |
摘 錄 | 《中國內科醫鑒》 |
《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三:連翹湯
組 成 | 連翹7錢,獨活7錢,川升麻7錢,射干7錢,木通7錢,桑寄生7錢,赤茯苓7錢,甘草(炙)7錢,半大黃(生用)半兩,木香半兩,乳香半兩,沉香半兩。 |
制 法 | 上銼細。 |
用 法 | 每服3錢,慢火煎服。 |
主 治 | 便毒腫結。 |
摘 錄 | 《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三 |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連翹湯
組 成 | 大黃1錢,連翹7分,射干7分,升麻7分,獨活7分,桑寄生7分,沉香7分,木香7分,藿香7分,丁香7分,甘草7分,麝香3分。 |
用 法 | 水煎服。以利為度。 |
主 治 | 妒乳,引熱堅結腫痛,手不可近,大渴引飲者。 |
摘 錄 |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 |
《雲歧子脈訣》:連翹湯
組 成 | 連翹2兩,柴胡半兩,當歸半兩,生地黃半兩,赤芍藥半兩,黃芩1兩,大黃3錢。 |
用 法 | 上(口父)咀。每服1兩,水煎服。 |
主 治 | 主脈浮,客脈洪,浮洪相合,熱結於胸中者。 |
摘 錄 | 《雲歧子脈訣》 |
《幼科直言》卷五:連翹湯
組 成 | 連翹、僵蠶、陳皮、甘草、桔梗、黃芩、丹皮(或加黃連)。 |
用 法 | 水煎服。兼服犀角丸。 |
主 治 | 小兒內熱生口瘡,或牙根舌腫者。 |
摘 錄 | 《幼科直言》卷五 |
《幼科直言》卷五:連翹湯
組 成 | 連翹、花粉、牛蒡子、桔梗、貝母、黃芩、麥冬、枳殼、陳皮。 |
用 法 | 加竹葉3片為引。兼服牛黃錠子。 |
主 治 | 小兒唇紅面赤,內熱作喘者。 |
摘 錄 | 《幼科直言》卷五 |
《幼科直言》卷五:連翹湯
組 成 | 連翹、白茯苓、車前子、甘草梢、陳皮、當歸、黃芩、丹皮。 |
用 法 | 水煎服。兼服犀角丸。 |
主 治 | 小兒白濁,疼痛者。 |
摘 錄 | 《幼科直言》卷五 |
《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集驗方》:連翹湯
組 成 | 連翹3兩,升麻3兩,杏仁(去皮尖)3兩,射干3兩,防己3兩,黃芩3兩,大黃3兩,芒消3兩,柴胡3兩,芍藥4兩,甘草(炙)4兩。 |
制 法 | 上切。 |
用 法 | 以水9升,煮取3升,分服。 |
主 治 | 妒乳乳癰;附骨疽。 |
摘 錄 | 《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集驗方》 |
《外台秘要》卷二十四引《崔氏方》:連翹湯
組 成 | 連翹2兩,蜀升麻2兩,黃芩3兩,枳實2兩(炙),干藍3兩,芍藥2兩,玄參2兩,白蘞2兩,甘草2兩(炙),羚羊角(屑)2兩,通草2兩,黃耆2兩,大黃3兩。 |
制 法 | 上切。 |
用 法 | 以水8升,煮取2升半,分3服。利1-2行後,更服去大黃、干藍,即不利。 |
主 治 | 患瘡腫而渴。 |
摘 錄 | 《外台秘要》卷二十四引《崔氏方》 |
《外科大成》卷三:連翹湯
組 成 | 黃芩1錢5分,黃連1錢5分,當歸1錢5分,赤芍1錢5分,連翹1錢,天花粉7分,玄參7分,枳殼5分。 |
用 法 | 水2鍾,煎8分,食遠服。[br]火勝則痛,必牽扯腮顴,加石膏;風勝則腫,加防風;氣勝則長,加梔子;氣鬱則脹,亦加梔子;痰勝則木,加貝母,外以醋漱之,去其痰涎,瀉其風熱;疳(匿心)則黑,加使君子肉;蟲蝕則蛀,加檳榔,外以五靈脂湯化漱之,以殺其蟲。 |
主 治 | 一切牙痛。 |
摘 錄 | 《外科大成》卷三 |
《聖濟總錄》卷一七七:連翹湯
組 成 | 連翹1兩,山梔子(去皮)1兩,甘草(炙)1兩,黃芩(去黑心)1兩,秦艽(去苗土)1兩,防風(去叉)1兩,麥門冬(去心1兩,焙)1兩,知母(焙)半兩,荊芥穗半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1錢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
主 治 | 小兒骨熱皮膚瘡,肌體瘦弱,身熱。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七七 |
《聖濟總錄》卷一六八:連翹湯
異 名 | 金蓮散 |
組 成 | 連翹、山梔子仁、甘草(炙)、防風(去叉)、蟬殼(去土,焙乾)各等分。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金蓮散(《普濟方》卷三六八)。 |
主 治 | 嬰孩小兒嘲熱,傷寒夾驚。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六八 |
《聖濟總錄》卷一二七:連翹湯
組 成 | 連翹、犀角(鎊)、黃耆(銼)、蔓荊實、青葙子(生)各等分。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
主 治 | 瘰癧諸方不愈。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二七 |
《聖濟總錄》卷一二六:連翹湯
組 成 | 連翹1兩半,玄參1兩半,木香1兩半,昆布(洗去成,焙)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犀角(鎊)1兩半,柴胡(去苗)1兩,甘草(炙,銼)1兩,木通(銼)1兩,芍藥1兩,黃芩(去黑心)1兩,沉香(銼)1兩,當歸(切,焙)1兩,升麻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錢匕,水2盞,入生薑1棗大(拍碎),柳枝2寸長1握,細銼,煎至1盞,去滓溫服,空心、日午、夜臥各1服。 |
主 治 | 男女長幼瘰癧結核,在項腋下,項強背痛。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
《聖濟總錄》卷一二八:連翹湯
組 成 | 連翹1兩,瞿麥穗1兩,升麻3分,玄參3分,生干地黃(焙)3分,芍藥3分,甘草(炙)1分,射干半兩。 |
制 法 | 上細銼,如麻豆大。 |
用 法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後溫服。 |
主 治 | 吹乳乳癰。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二八 |
《聖濟總錄》卷三十二:連翹湯
組 成 | 連翹1兩,漏蘆(去蘆頭)1兩,黃連(去須)1兩,升麻1兩,麻黃(去根節)1兩,白蘞1兩,大黃(銼1兩,炒)1兩,甘草(炙1兩,銼)1兩,朴消(研)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水1盞,入竹葉3-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早、晚食後各1服。 |
主 治 | 傷寒後毒氣上攻,眼目赤痛,及生障翳。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三十二 |
《聖濟總錄》卷三十:連翹湯
組 成 | 連翹1兩,大黃半兩(銼,炒),當歸(切,焙)1兩,木香半兩,麥門冬(去心)1兩(焙),防風(去叉)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黃芩(去黑心)1兩,犀角屑1兩,麝香(研)1錢,枳殼(銼,麩炒,去瓤)半兩,惡實(炒)半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 |
主 治 | 傷寒後毒氣攻手足,腫滿疼痛,心神煩悶。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三十 |
《痧痘集解》卷六:連翹湯
組 成 | 連翹、防風、甘草、荊芥、木通、車前、山梔、紫草、瞿麥。 |
主 治 | 麻疹。 |
摘 錄 | 《痧痘集解》卷六 |
《千金翼方》卷二十二:連翹湯
組 成 | 連翹3兩,漏蘆3兩,射干3兩,白蘞3兩,升麻3兩,梔子(擘)3兩,芍藥3兩,羚羊角(屑)3兩,黃芩3兩,生地黃8兩,寒水石5兩(碎),甘草2兩(炙)。 |
用 法 |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4升,去滓,分4服。 |
主 治 | 背脊癰癤,舉身壯熱。 |
摘 錄 | 《千金翼方》卷二十二 |
《片玉心書》卷五:連翹湯
組 成 | 連翹、人參、川芎、黃連、生甘草、陳皮、白芍、木通。 |
用 法 | 水煎,入竹瀝服。 |
主 治 | 小兒頭面遍身生瘡,非干搽藥,忽然自平,加痰喘者。 |
摘 錄 | 《片玉心書》卷五 |
《名家方選》:連翹湯
組 成 | 連翹、川芎、黃芩、芒消、荊芥、薄荷各等分,甘草。 |
用 法 | 方中甘草用量原缺。 |
主 治 | 瘰癧堅硬者,不分新久大小。 |
摘 錄 | 《名家方選》 |
《經效產寶》卷下:連翹湯
組 成 | 連翹子10分,升麻10分,芒消10分,玄參8分,芍藥8分,白蘞8分,漢防己8分,夜干8分,大黃12分,甘草6分,杏仁80個(去尖)。 |
用 法 | 用水9升,煎取3升,下大黃,次下消,分3服。 |
主 治 | 利下熱毒。主產後妒乳並癰。 |
摘 錄 | 《經效產寶》卷下 |
《保命集》卷下:連翹湯
異 名 | 連翹散 |
組 成 | 連翹2斤,瞿麥1斤,大黃3兩,甘草1兩。 |
用 法 | 連翹散(《明醫指掌》卷八)。 |
主 治 | 瘰癧馬刀。 |
摘 錄 | 《保命集》卷下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