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子丸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imported>入我相思门2021年10月30日 (六) 23:06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古今医统大全》卷七十:韭子丸

组 成 韭子(炒)1两,车前子1两,菟丝子(酒煮另捣)1两,天雄(制)1两,龙骨1两,鹿茸(去毛,酥炙)3分,桑螵蛸(炒)3分,干姜(炮)3分。
制 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20丸,空心黄耆汤送下。
主 治 虚劳寒脱漏精。
摘 录 《古今医统大全》卷七十

《杨氏家藏方》卷九:韭子丸

组 成 鹿茸1两半,茴香(炒)1两半,补骨脂(微炒)1两半,远志(去心)1两,龙骨(轻紧者,淬7遍)1两,葫芦巴(微炒)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韭子(炒香熟)1两,金铃子(去核,麸炒)1两,麝香1钱(别研)。
制 法 上为细末,将麝香同研匀,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50丸,空心、食前煎人参、白茯苓汤送下,日3次。
主 治 水火不足,气不升降,夜梦遗泄,精滑不禁。
摘 录 《杨氏家藏方》卷九

《袖珍方》卷二引《严氏济生方》:韭子丸

组 成 赤石脂(煅)1两,韭子(炒)1两,川牛膝(去芦,酒浸)1两,牡蛎(煅)1两,覆盆子(酒浸)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桑螵蛸(酒炙)1两,鹿茸(酒蒸,焙)1两,肉苁蓉(酒浸)1两,龙骨(生)1两,鸡膍胵(烧灰)半两,沉香(镑,不见火)半两。
制 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70丸,空心盐汤、盐酒任下。
主 治 膀胱肾冷,小便白浊滑数无度。
摘 录 《袖珍方》卷二引《严氏济生方》

《魏氏家藏方》卷四:韭子丸

组 成 家韭子(炒)、巴戟(去心)、益智子(炒)、白茯苓(去皮)各等分。
制 法 上为细末,酒煮面湖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50丸,食前温酒或米饮送下。
主 治 白浊。
摘 录 《魏氏家藏方》卷四

《外台秘要》卷十六引《深师方》:韭子丸

组 成 韭子5合(熬),大枣5个,黄耆3两,人参3两,甘草(炙)3两,干姜3两,当归3两,龙骨3两,半夏(洗)3两,芍药3两。
制 法 上为末,以白蜜枣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10丸,每日3-4次。
主 治 虚劳,梦泄精。
摘 录 《外台秘要》卷十六引《深师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韭子丸

组 成 韭子7升(净拣)。
制 法 上以醋汤煮千百沸,取出焙干,旋炒令作油麻香,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温酒送下。
主 治 肾脏虚冷,腰胯酸疼,腿膝冷痹,夜多小便,梦寐遗泄,日渐羸瘦,面无颜色;女人恶露,赤白带下。
摘 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韭子丸

组 成 韭子(微炒)1两,巴戟天(去心)1两,桑螵蛸(锉,炒)1两,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牛膝(酒浸,焙)1两,牡蛎(左顾者,火煅)1两,熟干地黄1两,干姜(炮)半两。
制 法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20丸,空心盐汤送下。
主 治 秘精,补肾元,强志,解虚烦。主
摘 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韭子丸

组 成 韭子(炒)3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狐阴1具(炙黄)。
制 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用 法 1-2岁儿每服5丸,米饮送下,早晨、夜卧各1服。量儿大小加减。
主 治 小儿阴(疒颓)。
摘 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韭子丸

组 成 韭子2两(以醋汤煮后,炒令如油麻者),牛膝(酒浸,切,焙)半两,当归(切,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裂)半两,人参半两,芎䓖半两,大黄半两,巴豆90粒(去皮心,麸炒,别研出油)。
制 法 将前8味为末,入巴豆旋旋调和令匀,次下熟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2-3丸,空心以温酒送下。取溏利为度。
主 治 虚劳积聚,满闷疼痛,及一切风劳冷气,积年不愈,攻击四肢,遍体酸疼,面无颜色,或即浮肿,脚膝虚肿,行步无力,大肠秘涩,常有结粪,膝冷腰疼,吃食无味。妇人虚冷血气,年深不愈,气攻四肢,心膈刺痛,经脉不调,面如蜡色,手足虚肿。
摘 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韭子丸

组 成 韭子1两,乳香1分,臭黄1分,干蝎半两。
制 法 上为末,消黄蜡成汁为丸,如弹子大。
用 法 即以瓷瓶子内,先着灰,烧1丸,用纸盖,以笔管引烟出,熏牙蚛孔处。其虫尽出。或将药瓶于水碗中安着,其虫尽下,扑在水中。
主 治 牙齿有蚛虫,疼痛甚者。
摘 录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韭子丸

组 成 韭子3合(微炒),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杜仲2两(去皴皮,炙微赤,锉),干姜2两(炮裂,锉),桑螵蛸2两(微炒),白龙骨3两,天雄2两(炮裂,去皮脐),菟丝子3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五味子2两,山茱萸2两。
制 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主 治 虚劳羸瘦,肾虚梦泄不知。
摘 录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韭子丸

组 成 韭子1两(微炒),鹿茸1两半(去毛,涂酥炙微黄),桑螵蛸1两(微炒),龙骨1两半,车前子1两,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别研为末)。
制 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主 治 虚劳,小便出精。
摘 录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韭子丸

组 成 韭子1两(微炒令香),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微黄),石斛3分(去根,锉),柏子仁3分,肉苁蓉1两(酒漫1宿,刮去皱皮,炙干),桂心3分(去皮),牛膝3分(去苗),泽泻3分,川椒3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远志3分(去心),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蛇床子半两,芎䓖半两,五味子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白术3分,薯蓣3分,巴戟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黄耆3分(锉),楮实1两(水淘去浮者,晒干,微炒),狗脊3分(去毛),杜仲3分(去粗皮,炙微黄,锉),覆盆子3分。
制 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日30丸,渐加至40丸为度,空心以温酒送下。
主 治 下元虚惫,惊悸梦泄,腰脚无力,肌体羸瘦,颜色萎弱,食欲减少。
摘 录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韭子丸

组 成 韭子2两(酒煮10余沸,炒令干),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龙骨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鹿角屑1两,山茱萸1两,桂心1两,车前子1两,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补骨脂2两(微炒),槐子1两(黑大者,炒令香)。
制 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4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
主 治 下元虚惫,小便滑数,虚损不足。
摘 录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韭子丸

组 成 韭子3合(微炒),鹿茸2两(劈破,涂酥炙微黄),杜仲1两半(去粗皮,微炙),干姜1两(炮裂,锉),桑螵蛸2两(微炒),白龙骨1两,菟丝子2两(酒浸1宿,晒干,别捣为末),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
制 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主 治 虚劳,小便白浊,及遗泄不知。
摘 录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

《穷乡便方》:韭子丸

组 成 鸡膍胵(烧灰)、螵蛸(酒炙)、龙骨、覆盆子(酒浸)、附子(炮)、牛膝、沉香、肉苁蓉、赤石脂、牡蛎粉(煅)各等分。
制 法 炼蜜为丸。
用 法 本方名韭子丸,但方中无韭子,疑脱。
主 治 阳不足。
摘 录 《穷乡便方》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韭子丸

组 成 韭子1升,甘草1两半,桂心1两半,紫石英1两半,禹余粮1两半,远志1两半,山茱萸1两半,当归1两半,天雄1两半,紫菀1两半,薯蓣1两半,天门冬1两半,细辛1两半,茯苓1两半,菖蒲1两半,僵蚕1两半,人参1两半,杜仲1两半,白术1两半,干姜1两半,芎䓖1两半,附子1两半,石斛1两半,苁蓉2两,黄耆2两,菟丝子2两,干地黄2两,蛇床子2两,干漆4两,牛髓4两,大枣50个。
制 法 上为末,牛髓合白蜜、枣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千金方衍义》:世本干胶作干漆,传写之误,万无峻药入于补益剂中,反倍诸味之理,观禁精汤第三方用干胶可以类推。
主 治 房室过度,精泄自出不禁,腰背不得屈伸,食不生肌,两脚苦弱。
摘 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韭子丸

组 成 韭子500克 甘草 桂心 紫石英 禹余粮 远志 山茱萸 当归 天雄 紫菀 薯蓣 天门冬 细辛 茯苓 菖蒲 僵蚕 人参 杜仲 白术干姜 芎䓖 附子 石斛各45克 苁蓉 黄耆 菟丝子 干地黄 蛇床子各60克 干漆120克 牛髓120克 大枣50枚
制 法 上三十一味,为细末,牛髓合白蜜枣膏共捣三千杵,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空腹时服15丸,一日二次。可加至20丸。
主 治 治房室过度,精泄自出不禁,腰背不得屈伸,食不生肌,两脚软弱。
摘 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