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補中益氣湯
《中醫婦科治療學》: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黃耆3錢,黨參3錢,白朮2錢,陳皮2錢,升麻1錢,柴胡1錢,阿膠(沖化)2錢,焦艾2錢,甘草1錢。 |
用 法 | 水煎服。[br]大便溏薄,胃納不佳,加砂仁2錢,扁豆4錢。 |
主 治 | 補氣安胎。主平素體質不強,妊娠4-5月,忽然腰酸腹脹,或有下墜感,精神疲乏,胎動不安,陰道有少許出血,脈滑無力,屬氣虛下陷者。 |
摘 錄 | 《中醫婦科治療學》 |
《丹台玉案》卷二: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人參、黃耆、當歸、生地、川芎、柴胡、陳皮、甘草、細辛、羌活、防風、白朮。 |
用 法 | 加生薑、大棗、蔥,水煎,溫服。[br]如元氣不足,加升麻少許;咳嗽,加杏仁;汗不止,去細辛,加芍藥;胸中煩熱,加山梔、竹茹;乾嘔,加薑汁炒半夏;胸中飽悶,去生地、甘草、黃耆、白朮,加枳殼、桔梗;痰盛,去防風、細辛、加瓜蔞仁、貝母;腹痛,去耆、術,加芍藥、乾薑。 |
主 治 | 勞力傷寒,頭痛發熱惡寒,但微渴自汗,身腿酸軟無力,此內傷氣血,外感風寒故也。 |
摘 錄 | 《丹台玉案》卷二 |
《易氏醫案》: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人參1錢,黃耆8分,歸身8分,陳皮6分,白朮8分,甘草5分,澤瀉6分,黃柏5分,牡丹皮6分。 |
用 法 | 水煎服。 |
主 治 | 潮熱病。每日申西2時身發寒熱,初以微寒,即作大熱而躁,躁甚如狂,過此2時,平復無恙,惟小便赤黃而澀。往時一有心事,夜即夢遺,左尺脈浮中沉取之皆洪數有力,餘部皆平。 |
摘 錄 | 《易氏醫案》 |
《醫門八法》卷四: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黨參3錢,炙耆3錢,炙草1錢,歸身3錢(炒),熟地3錢,白芍3錢(醋炒),烏梅3個,炙升麻1錢。 |
用 法 | 生薑3片為引。 |
主 治 | 小兒陽虛瀉痢,久而氣脫者。 |
摘 錄 | 《醫門八法》卷四 |
《醫門八法》卷四: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黨參5錢,炙耆5錢,炙草1錢,歸身5錢(炒),升麻1錢(蜜炙),烏梅5個(去核)。 |
主 治 | 補氣,斂肝。主產後血崩,新血暴注,血脫氣陷者。 |
摘 錄 | 《醫門八法》卷四 |
《醫門八法》卷三: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黨參5錢,白朮1錢(炒),黃耆3錢(炙),炙甘草1錢,當歸身5錢(炒),升麻1錢(炙),生地5錢,烏梅肉3個。 |
主 治 | 痔證已成,隨肛脫出,累累然如珠貫穿,不能收復,血水常洗,痛如火炙,虛熱相兼者。 |
摘 錄 | 《醫門八法》卷三 |
《醫門八法》卷三: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潞黨參5錢,炙口耆3錢,炙甘草2錢,炙升麻1錢,當歸身3錢(炒),熟地黃3錢,醋白芍2錢,烏梅肉3個(去核)。 |
主 治 | 年老虛弱之人,氣虛不能收攝,小便煩數,滴瀝不止。 |
摘 錄 | 《醫門八法》卷三 |
《醫門八法》卷三: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黨參3錢,白朮1錢,黃耆2錢(蜜炙),炙甘草1錢,當歸身2錢(微炒),升麻5分(蜜炙),熟地3錢,烏梅肉3個(去殼),山萸肉2錢(炒)。 |
用 法 | 生薑3片,大棗2枚為引。 |
主 治 | 疝氣,小腹脹痛牽連睪丸。 |
摘 錄 | 《醫門八法》卷三 |
《醫門八法》卷二: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黨參3錢,口耆3錢(炙),炙升麻1錢,炙甘草1錢,歸身3錢(炒),熟地3錢,烏梅3個(去骨),醋白芍3錢。 |
用 法 | 生薑3片,大棗2枚為引。 |
主 治 | 噤口痢由於陰虧血少,肝燥克脾,痢而兼嘔,飲食不能入腹,服獨梅湯後,嘔止而痢不止者。 |
摘 錄 | 《醫門八法》卷二 |
《醫略六書》卷二十六: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人參1錢半,黃耆3錢(蜜炙),白朮3錢(制),升麻5分,當歸3錢,柴胡5分,白芍1錢半(炒),龍骨3錢(煅),牡蠣3錢(煅),熟地5錢。 |
用 法 | 水煎,去滓溫服。 |
主 治 | 陰中挺出,脈軟者。 |
摘 錄 | 《醫略六書》卷二十六 |
《醫林繩墨大全》卷四: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人參2錢,黃耆(蜜炙)1錢5分,當歸身1錢5分,麥冬1錢5分,陳皮(去白)5分,炙甘草5分,柴胡5分,白朮(去蘆,去皮)6分,北五味子(大顆者,研碎)9粒。 |
用 法 | 加生薑1片,好膠棗1枚,洗淨同煎。 |
主 治 | 內傷挾外感,發汗後體虛甚者。 |
摘 錄 | 《醫林繩墨大全》卷四 |
《醫便》卷二: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人參1錢半(去蘆),黃耆1錢半(蜜炙),白朮1錢,當歸1錢(酒洗),草(炙)7分,陳皮8分,升麻5分,柴胡5分,加半夏1錢2分,黃柏8分,茯神1錢2分,棗仁1錢2分,貝母1錢2分,甘枸杞1錢2分。 |
用 法 | 加生薑3片,大棗1枚,水2鍾,煎8分,食遠服。或加黃柏5分。如身大熱,只1服,氣和微汗而愈。[br]夏月神短,加麥門冬、五味子;口乾,加葛根;身刺痛乃少血,加當歸;頭痛,加川芎、蔓荊子,頭頂痛,加藁本、細辛,諸頭痛並用此四味;有痰加半夏、生薑;咳嗽,春加川芎、佛耳草,夏加黃芩、麥門冬、五味子,秋加黃芩、麻黃、金佛草,冬加款冬花、馬兜鈴;久嗽,乃肺中伏火,去參、耆;飲食不下,乃胃中有寒,或氣滯,春加青皮、陳皮、木香,冬加益智仁、草豆蔻仁,夏加芩、連,秋加檳榔、砂仁;心下痞,加枳實、黃連、白芍藥;腹脹,加枳實、木香、砂仁、厚朴,天寒,加姜、桂;腹痛,加白芍藥、炙甘草,有寒,加桂心,夏月加黃芩、甘草、芍藥,冬加半夏、益智仁、草豆蔻;脅痛,加砂仁、柴胡、甘草、白芍藥;如臍下痛,加熟地黃,不止乃是寒,加官桂;腳軟,加黃柏、防己。 |
主 治 | 飲食勞力,讀書刻苦,勤政傷神,饑飽失時,症類瘧狀,發熱頭疼惡寒,身強體痛,苦勞極復感風寒,則頭疼如破,全似外感傷寒之症,誤表傷正者。 |
摘 錄 | 《醫便》卷二 |
《葉氏女科》: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人參3錢,黃耆(蜜炙)1錢,白朮(蜜炙)1錢,白芍(酒炒)1錢,當歸身(酒洗)1錢,川芎1錢,陳皮1錢,柴胡7分,白芷7分,茯苓7分,黃柏(酒炒)7分,知母(酒炒)7分,生地黃7分,炙甘草5分。 |
用 法 | 加生薑3片,大棗2枚,水2鍾,煎7分,食前服。 |
主 治 | 崩漏經亂,經用四物湯、十灰丸、地黃湯,崩漏既止,里熱已除,宜補氣血者。 |
摘 錄 | 《葉氏女科》 |
《萬氏女科》卷一: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人參2錢,白朮2錢,黃耆(炙)7分,柴胡7分,炙草5分,歸身1錢,白芍1錢,川芎1錢,陳皮1錢,神曲(炒)5分,麥芽(炒)5分。 |
用 法 | 生薑、大棗為引。更宜服前參術大補丸、烏雞丸。以經行為度。 |
主 治 | 固脾胃損傷,血枯經閉不行者。 |
摘 錄 | 《萬氏女科》卷一 |
《萬氏家抄方》卷六: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黃耆(炙)、人參、白朮(炒)、陳皮、枳實、青皮、木香、麥芽(炒)、神曲(炒)、黃連(炒)、甘草。 |
用 法 | 水煎服。 |
主 治 | 傷食而熱。 |
摘 錄 | 《萬氏家抄方》卷六 |
《胎產心法》卷下: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補中益氣湯去升麻,加葛根、制半夏、茯苓、麩炒枳殼。 |
用 法 | 生薑為引。 |
主 治 | 產後右脅痛。 |
摘 錄 | 《胎產心法》卷下 |
《壽世保元》卷四: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黃耆(蜜炒)1錢,人參1錢,白朮(去油蘆,炒)1錢5分,當歸(酒洗)1錢,白茯苓(去皮)1錢,陳皮6分,白芍(酒炒)1錢,蓮肉1錢,懷山藥1錢,甘草(炙)3分半。 |
制 法 | 上銼。 |
用 法 | 加生薑、大棗、水煎服。[br]痰盛,加姜制半夏;嗽甚,加五味子;口渴,加麥門冬,腹脹,加厚朴(姜炒);胸痞,加枳實(麩炒);泄瀉,加炒黑乾薑,嘔吐,加姜炒半夏;腫滿,加豬苓、澤瀉、木通;憎寒發熱,加柴胡;元氣下陷,加升麻;元氣虛憊,加熟附子、肉桂。 |
主 治 | 虛勞發熱,口乾咳嗽,吐痰喘急,自汗,四肢睏倦無力,不思飲食,大便泄瀉,肚腹膨脹而腫,六脈浮數無力。 |
摘 錄 | 《壽世保元》卷四 |
《壽世保元》卷三: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黃耆(蜜水炒)1錢半,人參1錢,白朮(去蘆,炒)1錢半,白茯苓(去皮)1錢,陳皮7分,柴胡5分,當歸(酒炒)1錢,半夏(泡,薑汁炒)7分,山楂肉5分,枳實(麩炒)5分,厚朴(薑汁炒)7分,甘草(炙)4分。 |
制 法 | 上銼1劑。 |
用 法 | 加生薑3片,大棗1枚,水煎,溫服。 |
主 治 | 症瘕積聚,諸醫攻擊太過,以致面黃肌瘦,四肢睏倦,不思飲食。 |
摘 錄 | 《壽世保元》卷三 |
《壽世保元》卷三: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補中益氣湯去柴胡,加白芍(炒)、澤瀉、木香、砂仁、白豆蔻、地榆、御米殼(醋炒)3分。 |
主 治 | 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腹痛里急後重,晝夜無度,日久不愈,不能起床,不思飲食,疲勞之甚,或服寒涼峻利太過者。 |
摘 錄 | 《壽世保元》卷三 |
《壽世保元》卷二: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補中益氣湯加柴胡8分,升麻1錢(蜜炒),白芍2錢(酒炒),桂枝8分,酸棗仁2錢(炒),熟附8分,麻黃根8分,浮小麥3錢,倍加黃耆。 |
主 治 | 傷寒誤投攻擊發表之藥過多,發得表虛,上氣喘急,口乾不食,肢體昏沉,冷汗大出,以致亡陽。 |
摘 錄 | 《壽世保元》卷二 |
《實用正骨學》: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黃耆、白朮、陳皮、升麻、柴胡、人參、甘草、當歸身、茯苓、熟地、破故紙、牛膝、杜仲(分量隨症酌用)。 |
用 法 | 水煎服。 |
主 治 | 骨傷後,身體虛弱,中氣不足,腰膝疼痛。 |
摘 錄 | 《實用正骨學》 |
《魯府禁方》卷二: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黃耆2錢(炒),人參4錢,白朮3錢(土炒),當歸1錢,白芍1錢(酒炒),陳皮7分,柴胡5分,升麻3分,黃芩(酒炒)3分,黃連(姜炒)5分,木香3分,砂仁4分,茯苓5分,甘草5分。 |
制 法 | 上銼1劑。 |
用 法 | 加生薑3片,大棗1枚,水2鍾,煎至1鍾,溫服。人參4錢,服3劑後,每劑只用3錢,又服5劑後,只用2錢;黃耆服至30劑後,渾身不癢去之;升麻服至20劑後去之。 |
主 治 | 補元氣,健脾胃、養心血,平肝火,清濕熱,消膨脹。主 |
摘 錄 | 《魯府禁方》卷二 |
《濟陽綱目》卷三十七: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黃耆、人參、甘草、陳皮、當歸、白朮、升麻、柴胡、黃連、枳實、芍藥。 |
制 法 | 上銼1劑。 |
用 法 | 水煎服。[br]如便秘,加大黃;嘔吐,加黃連、生薑、陳皮;冬月加黃連、丁香。 |
主 治 | 內傷勞疫,濁氣上泛,清氣下陷,虛痞者。 |
摘 錄 | 《濟陽綱目》卷三十七 |
《濟陽綱目》卷三: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黃耆、人參、白朮、甘草(炙)、陳皮、當歸、芍藥、黃柏、麥門冬(去心)、五味子。 |
制 法 | 上銼。 |
用 法 | 水煎,空心溫服。[br]挾痰,加半夏、薑汁。 |
主 治 | 注夏屬陰虛,元氣不足,夏初春末頭痛腳軟,飲食少,體熱者。 |
摘 錄 | 《濟陽綱目》卷三 |
《古今醫鑒》卷七: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補中益氣湯加木香、大附子、麥門冬、防風、羌活、烏藥。 |
主 治 | 氣虛手足麻木。 |
摘 錄 | 《古今醫鑒》卷七 |
《傅青主女科》卷下: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人參5錢,黃耆3錢(生用),柴胡1錢,甘草1分,當歸3錢(酒洗),白朮5錢(土炒),茯苓1兩,升麻3分,陳皮3分。 |
用 法 | 水煎服。 |
主 治 | 妊娠5月,脾肺氣虛,肢體倦怠,飲食無味,先兩足腫,漸至頭面遍身俱腫。 |
摘 錄 | 《傅青主女科》卷下 |
《方症會要》卷二: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人參、黃耆、白朮、當歸、升麻、陳皮、青皮、烏梅、柴胡、甘草。 |
用 法 | 加生薑2片,大棗2枚,水煎服。 |
主 治 | 久瘧,間1-3日一發,人虛不可用截法者。 |
摘 錄 | 《方症會要》卷二 |
《程松崖眼科》: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黃芩2錢,柴胡3分,陳皮8分,茯苓2錢,升麻3分,枸杞1錢,川芎8分,炙甘草5分,白朮1錢,歸身1錢。 |
主 治 | 氣虛,眼胞下墜,視物不明,目無紅腫疼痛者。 |
摘 錄 | 《程松崖眼科》 |
《萬氏家傳保命歌括》卷五: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白朮1錢,黃耆5分,人參5分,甘草2分,白芍2分,黃連2分,桑白皮2分。 |
用 法 | [br]痰喘,去參,加半夏、生薑。 |
主 治 | 四肢發熱煩躁,口苦咽干,喘嗽有痰。 |
摘 錄 | 《萬氏家傳保命歌括》卷五 |
《萬氏家傳保命歌括》卷二十二: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 成 | 白朮1錢,白芍1錢,黃耆5分,人參5分,當歸7分,粟殼(醋炒)3分,甘草(炙)3分,木香3分,白豆蔻3分,升麻3分,陳皮1錢,地榆5分,縮砂5分,澤瀉5分。 |
用 法 | 上(口父)咀。水1盞半,煎1盞,去滓溫服。 |
主 治 | 下痢已久,不能起床,不食,瘦弱之甚者。 |
摘 錄 | 《萬氏家傳保命歌括》卷二十二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