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丸
《重订通俗伤寒论》:化痰丸
组 成 | 瓜蒌霜1两,苦杏仁1两,煅瓦楞子1两,青海粉1两,制香附5钱,海蛤粉5钱,风化消5钱,青连翘5钱,苦桔梗3钱,广皮红3钱,姜汁1匙。 |
制 法 | 和竹沥,捣药为丸。 |
用 法 | 轻用3钱,重则4钱,清茶送下。 |
主 治 | 清化下泄,廓清肠胃。主痰火蕴结胃肠,恶心呕吐,胸膈壅塞,嘈杂脘满,便溏腹泄,或胸中、肠中辘辘有声。 |
摘 录 | 《重订通俗伤寒论》 |
《症因脉治》卷二:化痰丸
组 成 | 瓜蒌霜、天冬、海石、青黛、连翘、桔梗。 |
主 治 | 肺经咳嗽。 |
摘 录 | 《症因脉治》卷二 |
《仙拈集》卷二:化痰丸
组 成 | 蛇含石2两(醋淬7次,以酥为度)。 |
制 法 | 黑雄猪胆为丸,如芥子大。 |
用 法 | 每服5分、7分,至1钱为止。12-13服即愈。更服后宁神饮。 |
主 治 | 风狂,痰迷心窍。 |
摘 录 | 《仙拈集》卷二 |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化痰丸
组 成 | 半夏4两(汤洗7遍,焙干),矾石(烧灰,研)1两。 |
制 法 | 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煮枣,取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15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
主 治 | 中焦有寒,痰逆不思饮食。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化痰丸
组 成 | 半夏(汤洗去滑,别捣取末)2两,天南星(炮)1两,白附子(炮)1两,丹砂(细研)1两,槟榔(煨,锉)半两,丁香1分。 |
制 法 | 上药除半夏外,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煮前半夏末作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15丸,加至2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
主 治 | 利胸膈,进饮食。主风痰气厥头痛。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
《摄生众妙方》卷六:化痰丸
组 成 | 天络丝(即丝瓜,烧存性为细末)。 |
制 法 | 枣肉为丸,如弹子大。 |
用 法 | 每服1丸,好酒送下。 |
主 治 | 化痰。主 |
摘 录 | 《摄生众妙方》卷六 |
《瑞竹堂经验方》卷二:化痰丸
组 成 | 半夏(洗)天南星(去皮、膜)白矾 皂角(切碎)生姜各500克 青皮(去瓤)陈皮(去白)紫苏子(炒)萝卜子(炒,别研)杏仁(去皮、尖,炒,别研)干葛 神曲(炒)麦蘖(炒)山檀 香附子(炒,去毛)各250克 |
制 法 | 上药先将前五味煎至天南星无白点为度,拣去皂角不用,将生姜切片,晒干火焙,后入余药,同碾为细末。姜汁浸蒸饼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50~70丸,临卧、食后用茶、酒送下。 |
主 治 | 顺气健脾,化痰消食。治痰饮,宿食。 |
摘 录 | 《瑞竹堂经验方》卷二 |
《瑞竹堂方》卷二:化痰丸
组 成 | 半夏(洗)1斤,南星(去皮膜)1斤,白矾1斤,皂角(切碎)1斤,生姜1斤。 |
制 法 | 上用水同煮至南星无白点为度,拣去皂角不用,将生姜切片,同半夏、南星晒干,无白色,火焙,再加:青皮(去瓤)、陈皮(去白)、紫苏子(炒)、萝卜子(炒,别研)、杏仁(去皮尖,炒,另研)、干葛、神曲(炒)、麦蘖(炒)、糖球子、香附子(炒,去毛),上加药共半斤,与前药合和一处,碾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饼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本方方名,《医方集解》引作“顺气消食化痰丸”。 |
主 治 | 快脾顺气,化痰消食。主痰湿食积内阻,咳嗽气喘,胸膈胀闷。痰饮。久喘或作或止者。酒食生痰,胸膈满闷,五更咳嗽。 |
摘 录 | 《瑞竹堂方》卷二 |
《瑞竹堂方》卷二:化痰丸
异 名 | 化痰顶 |
组 成 | 石青1两(水飞),石绿半两(水飞)。 |
制 法 |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
用 法 | 化痰顶(《串雅补》卷一)。 |
主 治 | 顽痰不化。 |
摘 录 | 《瑞竹堂方》卷二 |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化痰丸
组 成 | 知母4钱,杏仁2钱,桔梗5钱,莪术4钱,葶苈3钱,冬花4钱,旋覆花1两,姜半夏3钱,炙草1两,橘红1两,兜铃1两,五味子4钱,麻黄1两,人参5钱。 |
制 法 |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 |
用 法 | 每服2钱,开水送下。 |
主 治 | 宽胸化痰止嗽。主 |
摘 录 |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 |
《奇方类编》卷上:化痰丸
组 成 | 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川芎1钱,苍术1钱,砂仁1钱,栀子(炒黑)1钱,制香附1钱,甘草3分,山楂3分,白术4分。 |
用 法 | 生姜为引,水煎,食远服。 |
主 治 | 痰嗽。 |
摘 录 | 《奇方类编》卷上 |
《普济方》卷一五七:化痰丸
组 成 | 南星1两,生姜1两,半夏1两半,枯矾1两半。 |
制 法 |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食后温虀汁送下,1日2次。 |
主 治 | 咳嗽涎喘。 |
摘 录 | 《普济方》卷一五七 |
《普济方》卷一五八:化痰丸
组 成 | 干姜(或用姜屑)1两,半夏(炮)1两,南星(炮)1两,枯矾1两,滑石1两,巴豆霜1钱。 |
制 法 |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5-7丸,生姜汤送下。食后微溏利妙。 |
主 治 | 化痰坠涎,止嗽定喘。主 |
摘 录 | 《普济方》卷一五八 |
《普济方》卷一六五引《卫生家宝》:化痰丸
组 成 | 天南星(生用)、半夏(生用)、薄荷叶、人参、茯苓、白矾各等分。 |
制 法 | 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3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
主 治 | 凉膈,止嗽。主痰嗽,头眩。 |
摘 录 | 《普济方》卷一六五引《卫生家宝》 |
《普济方》卷一六四:化痰丸
组 成 | 人参(去芦)白茯苓 半夏(汤洗七次,别研细末)桔梗(切作小块,姜汁浸)白术各30克 白附子 前胡 枳实 甘草各15克 |
制 法 | 上为末,用半夏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次30~40丸,姜汤送下。 |
主 治 | 治停痰宿饮。 |
摘 录 | 《普济方》卷一六四 |
《明医杂着》卷一:化痰丸
异 名 | 节斋化痰丸 |
组 成 | 天门冬(去心)1两,黄芩(酒炒)1两,海粉1两,橘红1两,桔梗5钱,连翘5钱,香附(杵碎,淡盐水浸炒)5钱,青黛(另研)3钱,芒消(另研)3钱,瓜蒌仁(取肉另研)1两。 |
制 法 | 上为细末,炼蜜入生姜汁少许,和药杵极匀为丸,如小龙眼大。 |
用 法 | 节斋化痰丸(《医学入门》卷七)。 |
主 治 | 开郁降火,清润肺金,消凝结之痰。主痰因火上,肺气不清,咳嗽时作,及老痰、郁痰结成粘块,凝滞喉间。 |
摘 录 | 《明医杂着》卷一 |
《景岳全书》卷六十二:化痰丸
组 成 | 胆星2两,半夏(制)2两,礞石(制)2两,枳实2两,麝香3分。 |
制 法 | 上为末,姜汁糊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 |
用 法 | 姜汤研化量送。 |
主 治 | 惊搐,喉内痰响。 |
摘 录 | 《景岳全书》卷六十二 |
《简明医彀》卷四引丹溪方:化痰丸
组 成 | 陈皮6两,半夏6两,枳实6两,茯苓5两,黄芩(枯)5两,黄连5两,南星5两,瓜蒌仁4两,杏仁4两,天粉4两,前胡4两,甘草2两。 |
制 法 | 上为末,竹沥、姜汁或水为丸,如绿豆大。 |
用 法 | 每服2钱,食后白汤送下。 |
主 治 | 上焦痰火壅盛,咳嗽烦热,胸满气急。 |
摘 录 | 《简明医彀》卷四引丹溪方 |
《济阳纲目》卷二十四:化痰丸
组 成 | 南星(去皮,切块)4两(同皂角3两、生姜3两、白矾3两同煮无白星为度,取出,晒干,皂角不用),半夏4两,香附2两,瓜蒌仁(去壳,另研)2两,陈皮(去白)2两,茯苓2两,紫苏子(炒)2两,萝卜子(炒)2两,杏仁(去皮尖,另研)2两,枳壳(麸炒)2两。 |
制 法 | 上为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100丸,临卧或食后用茶汤送下。[br]酒痰,加青皮、葛根;食积痰,加神曲、麦芽、山楂各2两;气壅者,加沉香5钱;热痰,加枯芩、青黛各1两。 |
主 治 | 快脾顺气,消食化痰。主痰饮。 |
摘 录 | 《济阳纲目》卷二十四 |
《济阳纲目》卷二十八:化痰丸
组 成 | 黄芩(酒洗)1两半,南星1两,贝母(去心)1两,滑石5钱,白芥子(去壳)5钱,风化消2钱半。 |
用 法 |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服。 |
主 治 | 痰嗽。 |
摘 录 | 《济阳纲目》卷二十八 |
《急救仙方》卷六:化痰丸
组 成 | 明矾(枯)1分,白附子半两,南星(半生半熟)半两,半夏(炮)半两。 |
制 法 | 上为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3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
主 治 | 化痰。主诸般咳嗽。 |
摘 录 | 《急救仙方》卷六 |
《扶寿精方》:化痰丸
组 成 | 半夏(泡7次)1两,南星(水泡,各姜汁拌)1两,黄芩1两,寒水石(煅)1两,黄连(去毛)1两,猪牙皂角5钱,薄荷5钱,甘草(炙)3钱。 |
制 法 | 上为细末,淡姜汁打糊为丸,如赤豆大。 |
用 法 | 每服50丸,食远茶清送下。 |
主 治 | 热在上焦,火盛成痰,或作痛。 |
摘 录 | 《扶寿精方》 |
《赤水玄珠》卷六:化痰丸
组 成 | 半夏90克 陈皮 干姜 白术各30克 |
制 法 | 上药研末,姜汁糊丸。 |
用 法 | 姜汤下20丸。 |
主 治 | 治寒痰。 |
摘 录 | 《赤水玄珠》卷六 |
《普济本事方》卷三:化痰丸
组 成 | 半夏(汤洗7次,别末)1两,人参(去芦)1两,白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桔梗(切作小块,姜汁浸)1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香附子(麸炒,舂去皮)半两,前胡(去苗,净洗)半两,甘草(炙)半两。 |
制 法 | 上为细末,用半夏、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30-40丸,生姜汤送下。 |
主 治 | 停痰宿饮。 |
摘 录 | 《普济本事方》卷三 |
《本草纲目》卷十一引《卫生杂兴》:化痰丸
组 成 | 生白矾1两,细茶5钱。 |
制 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1岁10丸,茶汤送下;大人50丸。久服,痰自大便中出,断病根。 |
主 治 | 风痰痫病。 |
摘 录 | 《本草纲目》卷十一引《卫生杂兴》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