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丸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桔梗丸
组 成 | 桔梗3分,细辛3分,菖蒲3分,紫菀3分,肉桂1两,陈橘皮(去瓤)1两,百合半两,杏仁(去皮,炒令黄)半两,人参半两,甘草1分(炙)。 |
制 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
用 法 | 每服1丸,绵裹,咽津含化。 |
主 治 | 肺脏伤风冷,喘促咳嗽,言语声嘶,咽喉不利。 |
摘 录 |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
《魏氏家藏方》卷二:桔梗丸
组 成 | 桔梗(微炒)1两,半夏(汤泡7次)1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陈皮2两(去白)。 |
制 法 | 上为细末,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50丸,姜汤送下。 |
主 治 | 除痰下气。主胸胁胀满,寒热呕哕,心下坚痞,短气烦闷,饮食不下。 |
摘 录 | 《魏氏家藏方》卷二 |
《外台秘要》卷十二引《延年秘录》:桔梗丸
组 成 | 桔梗4分,枳实4分(炙),鳖甲4分(炙),人参4分,当归4分,桂心3分,白术4分,吴茱萸3分,大麦糵6分,干姜4分,甘草5分(炙)。 |
制 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10丸,酒送下,1日2次。稍加至20丸。 |
主 治 | 冷痃癖气,发即痃气急引膀胱痛,气满不消食。息积。胁下气逆妨闷,岁久不已。 |
摘 录 | 《外台秘要》卷十二引《延年秘录》 |
《外台秘要》卷六引《删繁方》:桔梗丸
组 成 | 桔梗4两,白术5两,干姜3两,茯苓3两,仓米1升。 |
用 法 | 上切。以水8升,煮仓米熟,去米,将汁煮药,取2升,绞去滓,分服。 |
主 治 | 霍乱食不消,肠鸣腹痛,热不止。 |
摘 录 | 《外台秘要》卷六引《删繁方》 |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桔梗丸
组 成 | 桔梗1两,诃藜勒(煨,去核)半两,木香半两,白术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
制 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30丸,食前温米饮送下。 |
主 治 | 妊娠心腹疼痛,不思进饮食。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桔梗丸
组 成 | 桔梗(炒)2两,防风(去叉)1两,禹余粮(醋淬,研)1两,远志(去心)1两,萆薢1两,鹿茸(去毛,酥炙)1两,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芜荑1两,紫石英(研)1两,桂(去粗皮)1两,干姜(炮)1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3分,甘草(炙,锉)3分。 |
制 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日20丸,空心米饮送下。 |
主 治 | 脾胃冷气,腹内雷鸣,冷气入腹中,脘痞闷,胁肋胀满,饮食不下。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桔梗丸
组 成 | 桔梗(锉,炒)半两,葶苈子(纸上熬)1两1分,藜芦(去芦头,炙)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50枚,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锉)1两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1分,桂(去粗皮)3分,人参3分,沙参3分,特生礜石1两(烧半日许)。 |
制 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5丸或7丸,米饮或温酒送下,日3次。 |
主 治 | 寒疝。邪气往来,坚固积聚不散,多寒不得卧,苦汗出,大小便不利。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一:桔梗丸
组 成 | 桔梗3分(去芦头),京三棱1两(微煨,锉),紫菀3分(去苗土),干姜半两(炮裂,锉),芫花3分(醋拌,炒令干),桂心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当归半两(锉碎,微炒),巴豆10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
制 法 | 上为末,研入巴豆令匀,酒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
用 法 | 每服3丸,空心以生姜汤送下。 |
主 治 | 痰冷结聚成癖,两胁胀满。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一 |
《太平圣惠方》卷五:桔梗丸
组 成 | 桔梗1两(去芦头),白术1两,槟榔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2分,干姜半两(炮裂,锉),人参1两(去芦头),前胡2分(去芦头),麦糵3分(炒微黄),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
制 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以生姜、大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
主 治 | 脾胃冷热气不和,胸膈腹胁胀满,不能饮食。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五 |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桔梗丸
组 成 | 桔梗1两(去芦头),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1两(去芦头),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吴茱萸3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3分,白术1两,大麦糵1两半(炒微黄),干姜1两(炮裂,锉),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 |
制 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1日3-4次。 |
主 治 | 寒癖气。发即胁下痛引膀胱,里急,气满不下食。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 |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桔梗丸
组 成 | 桔梗1两(去芦头),胡椒3分,荜茇3分,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人参3分(去芦头),干姜半两(炮裂,制),桂心3分,细辛3分,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前胡3分(去芦头),甜葶苈3分(隔纸炒令紫色),白术3分,防葵3分,槟榔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吴茱萸3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 |
制 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日3次。 |
主 治 | 逆气胸中痞满,不能喘息,脏腑虚寒,心腹坚痞,痰饮留滞,宿食不消。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 |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桔梗丸
组 成 | 桔梗1两(去芦头),藜芦1两(去芦头,微炙),桂心1两,甜葶苈1两(微炙令香),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1两(锉,微炒),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杏仁5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
制 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15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
主 治 | 心腹牢强寒疝,邪气往来,坚固积聚,苦寒烦闷,不得眠卧,夜苦汗出,大便坚,小便不利,食不生肌。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 |
《太平圣惠方》卷十三:桔梗丸
组 成 | 桔梗1两(去芦头),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白术3分,桂心3分,人参1两(去芦头),槟榔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洗,去白瓤,焙),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干姜半两(炮裂,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
制 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大枣汤送下。 |
主 治 | 伤寒后脾胃气不和,心腹满闷,四肢乏力,吃食减少。虚冷气满腹胀,不能饮食,虽食不消,呕逆虚满,腹内雷鸣,下气。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十三 |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桔梗丸
组 成 | 桔梗1两(去芦头),神曲1分(微炒),麦糵半两(微炒),乌梅肉半两(微炒),黄连1两(去须,微炒),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赤石脂半两,黄苓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龙骨半两,桂心半两,黄雌鸡骨1具(净洗,去肉,酒浸1宿,炙令黄)。 |
制 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
用 法 | 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1日3-4次。 |
主 治 | 小儿久痢不断,肌体羸瘦,食不消化。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桔梗丸
组 成 | 桔梗1两(去芦头),白术1两半,桂心1两,吴茱萸1两半(汤浸7遍,焙干微炒),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1两半(去芦头),干姜1两(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糵1两半(炒微黄),神曲1两半(炒微黄),肉豆蔻3分(去壳)。 |
制 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食前以暖酒送下。以愈为度。 |
主 治 | 虚劳,脾胃虚冷,气满不思食。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 |
《伤寒论》:桔梗丸
异 名 | 甘草桔梗汤、如圣汤、散毒汤、国老汤、甘草汤、桔梗甘草汤 |
组 成 | 桔梗1两,甘草2两。 |
用 法 | 甘草桔梗汤(《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如圣汤(《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养生必用》)、散毒汤(《圣济总录》卷一二二)、国老汤(《普济方》卷二十七引《十便良方》)、甘草汤(《医级》卷八)、桔梗甘草汤(《经方实验录》卷下)。本方方名,《中国医学大辞典》引作“二味桔梗汤”。 |
主 治 | 宣肺祛痰,利咽宽胸,解毒排脓。快咽喉,宽利胸膈。解野葛毒。主风热客于少阴,咽喉肿痛;风热郁于肺经,致患肺痈,咳唾脓血。 |
摘 录 | 《伤寒论》 |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桔梗丸
异 名 | 藜芦丸 |
组 成 | 桔梗2两,藜芦2两,皂荚2两,巴豆2两,附子2两。 |
制 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藜芦丸(《普济方》卷二三八)。 |
主 治 | 诸疰病。毒疰、鬼疰、食疰、冷疰;痰饮宿食不消,酒癖。 |
摘 录 |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 |
《保命集》卷下:桔梗丸
组 成 | 桔梗1斤,牵牛(头末)3两。 |
制 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40-50丸加至100丸,食前温水送下,1日2次。 |
主 治 | 太阳经卫虚,血贯瞳仁,睑肿,头中湿淫肤脉,睛痛,肝风盛,眼黑肾虚。 |
摘 录 | 《保命集》卷下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