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散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四六:甘草散
组 成 | 甘草(生,锉)1两,贝齿1两,胡粉1两。 |
制 法 | 上为细散。 |
用 法 | 每服2钱,水调下。 |
主 治 | 食诸菜中毒。 |
摘 录 |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四六 |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二(文瑞楼本):甘草散
异 名 | 芍药散 |
组 成 | 甘草3分(锉),赤芍药3分,白蔹3分,黄芩3分,黄连半两(去须),黄柏半两(锉)。 |
制 法 | 上为细散。 |
用 法 | 芍药散(《普济方》卷四〇八)。 |
主 治 | 小儿恶疮,一身如麻豆带脓,乍痛乍痒,烦热。 |
摘 录 |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二(文瑞楼本) |
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三七:甘草散
组 成 | 甘草1两,干姜1两,干地黄1两,茯苓1两,羊脂1两,当归1两,细辛1两,芍药2两,吴茱萸2两,桂心2两,栀子仁15枚。 |
用 法 |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纳脂烊尽,分3服。[br]欲利者,加大黄2两。 |
主 治 | 卒中恶,贼风寒冷入腹便绞痛,或飞尸遁尸发作无时,抢心胸满,胁痛如刀刺,口噤者。 |
摘 录 | 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三七 |
《仁斋直指小儿方论》卷五:甘草散
异 名 | 甘草汤 |
组 成 | 粉甘草(微炙)、栝楼根各等分。 |
制 法 | 上为末。 |
用 法 | 甘草汤(《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三)。 |
主 治 | 疮痘略出,烦渴不止。 |
摘 录 | 《仁斋直指小儿方论》卷五 |
《幼幼新书》卷十八引《疹痘论》:甘草散
组 成 | 大甘草不以多少(炙过)。 |
制 法 | 上为细末。 |
用 法 | 每服1钱或2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呷之,不拘时候。以少解利热毒即住。若疮出迟,当服紫草饮子(紫草2两)。大人当针2腕砚子骨间,男左女右取之。或灸1壮,亦助发出。疹痘毒气已发,不必用之。 |
主 治 | 疮未出及虽出躁渴者。 |
摘 录 | 《幼幼新书》卷十八引《疹痘论》 |
《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小品方》:甘草散
异 名 | 预服散 |
组 成 | 甘草8分(炙),黄芩2分,大豆黄卷梗米2分,麻子仁2分,干姜2分,桂心2分,吴茱萸2分。 |
制 法 | 上为散。 |
用 法 | 预服散《圣济总录》“大豆卷散”,即本方去梗米,加大麦 |
主 治 | 令易生,母无疾病,未生1月,日前预服,过30日,行步动作如故,儿生坠地,皆不自觉。主 |
摘 录 | 《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小品方》 |
《外台秘要》卷三十六引《古今录验》:甘草散
组 成 | 甘草(炙)3分,蝼蛄(熬)3分。 |
制 法 | 上为散。 |
用 法 | 以安脐中。 |
主 治 | 小儿风脐汁出。 |
摘 录 | 《外台秘要》卷三十六引《古今录验》 |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甘草散
组 成 | 甘草(末)1两,青蛙(自死者,烧作灰)1两,母猪蹄甲(烧作灰)1两,救月杖(烧灰)1两。 |
制 法 | 上为细末,拌匀。 |
用 法 | 以蜜涂敷疮上,日3-5次。 |
主 治 | 月蚀疮。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甘草散
组 成 | 甘草(半生半炙)2两,黄连(去须,炒)2两。 |
制 法 | 上为散。 |
用 法 | 每服2钱匕,温浆水调,食前服。 |
主 治 | 产后下痢赤白,久不愈。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甘草散
组 成 | 甘草(炙,锉)1分(为末),油麻半升。 |
用 法 | 上2味,先取油麻去皮,研细,绞取汁1合,调甘草末半钱匕服,日2次。 |
主 治 | 小儿丹毒,防入腹。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甘草散
组 成 | 甘草1两(炙微赤,锉),生干地黄1两,干姜1两(炮裂,锉),当归1两(挫,微炒),赤茯苓1两,细辛1两,桂心1两,赤芍药1两,防风1两(去芦头),栀子15枚,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
制 法 | 上为粗散。 |
用 法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主 治 | 风尸及中恶贼风,寒气入腹(疒丂)痛,飞尸遁尸,发作无时,抢心胁如刀刺,口噤。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 |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四:甘草散
组 成 | 甘草1两(炙微赤,锉),干姜1两(炮裂,锉),白术3两,白茯苓3两,当归2两。 |
制 法 | 上为粗散。 |
用 法 | 每服4钱,以水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
主 治 | 肾着之为病,身体冷,从腰以下痛重。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四 |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甘草散
组 成 | 甘草(炙微赤,锉)1两,桂心1两,茯神1两,人参(去芦头)1两,阿胶(捣碎,炒令黄燥)1两,麦门冬(去心)1两,生干地黄2两,麻黄2两(去根节)。 |
制 法 | 上为散。 |
用 法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主 治 | 阳毒伤寒,脉洪大,心中悸状。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甘草散
组 成 | 甘草(炙微赤,锉)1两,茯神1两,远志(去心)1两,苍术1两,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
制 法 | 上为粗散。 |
用 法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主 治 | 伤寒脉结代,心下悸。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
《太平圣惠方》卷十:甘草散
组 成 | 甘草1两(生用),川升麻半两,射干半两。 |
制 法 | 上锉细。 |
用 法 | 都以水3大盏,煎至2盏,去滓,分为4服,日3服,夜1服。 |
主 治 | 伤寒2-3日,毒气攻咽喉痛肿。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十 |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甘草散
组 成 | 甘草1两(炙微黄,锉),黄芩1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 |
制 法 | 上为粗散。 |
用 法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主 治 | 骨蒸肺痿,心中烦热。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 |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甘草散
组 成 | 甘草(锉,生用)1两,白术1两,阿胶(捣碎,炒令黄燥)1两,干姜(炮裂,锉)1两,黄芩1两,伏龙肝1合。 |
制 法 | 上为粗散。 |
用 法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主 治 | 卒吐血不止。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 |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二:甘草散
组 成 | 甘草(炙微赤,锉)半两,葛根(锉)半两,桔梗(去芦头)半两,玄参半两,车前子半两,前胡(去芦头)半两,贝母(煨令微黄)半两,犀角屑半两,川升麻半两。 |
制 法 | 上为散。 |
用 法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
主 治 | 热毒攻眼,胸膈壅闷,烦喘。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二 |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六:甘草散
异 名 | 甘草汤 |
组 成 | 甘草1两(炙微赤,锉),黑豆1两(炒熟),干姜半两(炮裂,锉),糯米1两,大麻子1两,白茯苓半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
制 法 | 上为细散。 |
用 法 | 甘草汤(《普济方》卷三三七)。 |
主 治 | 妊娠10月满足,入月预服易生。主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六 |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甘草散
组 成 | 甘草3分(炙微赤,锉),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黄熟),人参半两(去芦头),黄连半两(去须,微炒),龙骨1两,白茯苓半两。 |
制 法 | 上为粗散。 |
用 法 |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
主 治 | 小儿暴痢。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甘草散
组 成 | 甘草1分(炙微赤,锉),乌梅肉1分(微炒),诃黎勒2枚(煨,用皮)。 |
制 法 | 上为粗散。 |
用 法 |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主 治 | 小儿痢渴不止。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甘草散
组 成 |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牡蛎粉半两,黄芩半两,赤芍药半两。 |
制 法 | 上为粗散。 |
用 法 |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4分。去滓,取鸡子清1枚,投入散中,熟搅掠去沫,徐徐温服。 |
主 治 | 小儿伤寒热渴,而下后觉烦闷。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七:甘草散
组 成 | 甘草1分(炙微赤,锉),地榆1分(锉),蚺蛇胆1钱(细研),蜗牛壳1两(炒令微黄),麝香1钱(细研),兰香根灰1分,人粪灰1分,龙脑半钱(细研)。 |
制 法 | 上为细散。 |
用 法 | 入龙、麝等,研令匀,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亦可吹于鼻中,3岁以下可服1字。 |
主 治 | 小儿鼻疳生疮,痛痒不止。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七 |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八:甘草散
组 成 | 甘草1分(炙微赤,锉),龙骨1分,赤茯苓1分,牡蛎1分(烧为灰粉),生干地黄1分,黄芩1分,当归半两(锉,微炒),桂心1分。 |
制 法 | 上为粗散。 |
用 法 |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入淡竹叶7片,煎至5分,去滓,入白蜜1钱,更煎1两沸,日3-4次。 |
主 治 | 小儿中魃。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八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甘草散
组 成 | 甘草半两,滑石半两,山豆根1两(生),大黄1分(生)。 |
制 法 | 上为末。 |
用 法 | 每服1钱,蜜熟水调下,日2服。次服解毒丸。 |
主 治 | 大风。 |
摘 录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 |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甘草散
异 名 | 神效方 |
组 成 | 甘草1两,通草30铢,石钟乳30铢,云母2两半,屋上散草2把(烧成灰)。 |
制 法 | 上药治下筛。 |
用 法 | 神效方(《普济方》卷三四六)。 |
主 治 | 妇人乳无汁。 |
摘 录 |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 |
《简明医彀》卷六:甘草散
组 成 | 大甘草(炙)。 |
制 法 | 上为末。 |
用 法 | 每服5分,食后白汤调下。人中黄尤佳。 |
主 治 | 预服消毒。主痘出不太盛。 |
摘 录 | 《简明医彀》卷六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