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泻内消丸:修订间差异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mported>入我相思门
无编辑摘要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方剂|方名=《王氏医存·附编》:不泻内消丸|组成=制香附2钱,白术2钱,枳实2钱,广皮2钱,神曲2钱,小山楂2钱,麦芽2钱,青皮2钱,制半夏2钱,砂仁1两,莱菔子1两,三棱1两,莪术1两。|制法=各炒,为细末,水为丸,晒收。|性状=|用法=每服2-3钱,开水送下|功用=|主治=食积。|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论=|备注=|来源=|摘录=《王氏医存·附编》}}
{{方剂|方名=《王氏医存·附编》:不泻内消丸|组成=制香附2钱,白术2钱,枳实2钱,广皮2钱,神曲2钱,小山楂2钱,麦芽2钱,青皮2钱,制半夏2钱,砂仁1两,莱菔子1两,三棱1两,莪术1两。|制法=各炒,为细末,水为丸,晒收。|性状=|用法=每服2-3钱,开水送下|功用=|主治=食积。|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选录=|备注=|来源=|摘录=《王氏医存·附编》}}


{{方剂|方名=《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不泻内消丸|组成=橘皮96两,砂仁16两,厚朴(炙)32两,麦芽(炒)32两,山楂64两,三棱(炒)16两,神曲(炒)30两,莪术(炙)16两,枳壳(炒)64两,香附(炙)32两,木香8两,青皮(炒)16两,莱菔子(炒)64两。|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性状=|用法=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1日2次。|功用=|主治=导滞化积,宽胸消胀。主脾胃失和,消化不良,胸满胀饱,恶心嘈杂。|加减=|注意=孕妇忌服。|规格=|贮藏=|方解=|论=|备注=|来源=|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方剂|方名=《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不泻内消丸|组成=橘皮96两,砂仁16两,厚朴(炙)32两,麦芽(炒)32两,山楂64两,三棱(炒)16两,神曲(炒)30两,莪术(炙)16两,枳壳(炒)64两,香附(炙)32两,木香8两,青皮(炒)16两,莱菔子(炒)64两。|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性状=|用法=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1日2次。|功用=|主治=导滞化积,宽胸消胀。主脾胃失和,消化不良,胸满胀饱,恶心嘈杂。|加减=|宜忌=孕妇忌服。|规格=|贮藏=|方解=|选录=|备注=|来源=|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2023年8月19日 (六) 23:47的最新版本

《王氏医存·附编》:不泻内消丸

组 成 制香附2钱,白术2钱,枳实2钱,广皮2钱,神曲2钱,小山楂2钱,麦芽2钱,青皮2钱,制半夏2钱,砂仁1两,莱菔子1两,三棱1两,莪术1两。
制 法 各炒,为细末,水为丸,晒收。
用 法 每服2-3钱,开水送下
主 治 食积。
摘 录 《王氏医存·附编》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不泻内消丸

组 成 橘皮96两,砂仁16两,厚朴(炙)32两,麦芽(炒)32两,山楂64两,三棱(炒)16两,神曲(炒)30两,莪术(炙)16两,枳壳(炒)64两,香附(炙)32两,木香8两,青皮(炒)16两,莱菔子(炒)64两。
制 法 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用 法 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1日2次。
主 治 导滞化积,宽胸消胀。主脾胃失和,消化不良,胸满胀饱,恶心嘈杂。
宜 忌 孕妇忌服。
摘 录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