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珍丸:修订间差异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mported>入我相思门
无编辑摘要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方剂|方名=《中国药典》:七珍丸|组成=僵蚕(炒)160g 全蝎160g 麝香16g 朱砂80g 雄黄80g 胆南星80g 天竺黄80g 巴豆霜32g 寒食曲160g|制法=以上九味,除麝香、巴豆霜外,雄黄、朱砂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僵蚕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取出朱砂适量作包衣用)配研,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用朱砂粉末包衣,即得。|性状=朱红色的水丸;气芳香浓郁,味辣、微苦。|用法=口服,小儿三至四个月,一次3丸;五至六个月,一次4~5丸;周岁,一次6~7丸;一日1~2次;周岁以上及体实者酌加用量,或遵医嘱。|功用=|主治=定惊豁痰,消积通便。用于小儿急惊风,身热、昏睡、气粗、烦燥,痰涎壅盛,停乳停食,大便秘结。|加减=|注意=|规格=每200丸约重3g|贮藏=密封。|方解=|论=|备注=|来源=|摘录=《中国药典》}}
{{方剂|方名=《中国药典》:七珍丸|组成=僵蚕(炒)160g 全蝎160g 麝香16g 朱砂80g 雄黄80g 胆南星80g 天竺黄80g 巴豆霜32g 寒食曲160g|制法=以上九味,除麝香、巴豆霜外,雄黄、朱砂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僵蚕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取出朱砂适量作包衣用)配研,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用朱砂粉末包衣,即得。|性状=朱红色的水丸;气芳香浓郁,味辣、微苦。|用法=口服,小儿三至四个月,一次3丸;五至六个月,一次4~5丸;周岁,一次6~7丸;一日1~2次;周岁以上及体实者酌加用量,或遵医嘱。|功用=|主治=定惊豁痰,消积通便。用于小儿急惊风,身热、昏睡、气粗、烦燥,痰涎壅盛,停乳停食,大便秘结。|加减=|宜忌=|规格=每200丸约重3g|贮藏=密封。|方解=|选录=|备注=|来源=|摘录=《中国药典》}}

2023年8月19日 (六) 23:47的最新版本

《中国药典》:七珍丸

组 成 僵蚕(炒)160g 全蝎160g 麝香16g 朱砂80g 雄黄80g 胆南星80g 天竺黄80g 巴豆霜32g 寒食曲160g
制 法 以上九味,除麝香、巴豆霜外,雄黄、朱砂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僵蚕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取出朱砂适量作包衣用)配研,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用朱砂粉末包衣,即得。
性 状 朱红色的水丸;气芳香浓郁,味辣、微苦。
用 法 口服,小儿三至四个月,一次3丸;五至六个月,一次4~5丸;周岁,一次6~7丸;一日1~2次;周岁以上及体实者酌加用量,或遵医嘱。
主 治 定惊豁痰,消积通便。用于小儿急惊风,身热、昏睡、气粗、烦燥,痰涎壅盛,停乳停食,大便秘结。
规 格 每200丸约重3g
贮 藏 密封。
摘 录 《中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