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味榼藤子丸: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mported>入我相思门 小无编辑摘要 |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方剂|方名=《中国药典》:七味榼藤子丸|组成=榼藤子仁(炒)250g 毛叶巴豆茎及叶250g 阿魏3g 胡椒15g 蔓荆子及叶250g 黑香种草子250g 墨旱莲草汁适量|制法=以上七味,除墨旱莲草汁外,其余{嗑}藤子仁等六味粉碎成细粉,混匀,用墨旱莲草汁泛丸,低温干燥,即得。|性状=为黑褐色的水丸;有蒜样臭气,味辛、微苦。|用法=口服,一次3~6g,一日3次;外用,研末以麻油调敷患处。|功用=|主治=祛暑,和中,解痉止痛。用于吐泻腹痛,胸闷,胁痛,头痛发热。|加减=| |
{{方剂|方名=《中国药典》:七味榼藤子丸|组成=榼藤子仁(炒)250g 毛叶巴豆茎及叶250g 阿魏3g 胡椒15g 蔓荆子及叶250g 黑香种草子250g 墨旱莲草汁适量|制法=以上七味,除墨旱莲草汁外,其余{嗑}藤子仁等六味粉碎成细粉,混匀,用墨旱莲草汁泛丸,低温干燥,即得。|性状=为黑褐色的水丸;有蒜样臭气,味辛、微苦。|用法=口服,一次3~6g,一日3次;外用,研末以麻油调敷患处。|功用=|主治=祛暑,和中,解痉止痛。用于吐泻腹痛,胸闷,胁痛,头痛发热。|加减=|宜忌=|规格=|贮藏=密闭,防潮。|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傣族验方。|摘录=《中国药典》}} |
2023年8月19日 (六) 23:47的最新版本
《中国药典》:七味榼藤子丸
组 成 | 榼藤子仁(炒)250g 毛叶巴豆茎及叶250g 阿魏3g 胡椒15g 蔓荆子及叶250g 黑香种草子250g 墨旱莲草汁适量 |
制 法 | 以上七味,除墨旱莲草汁外,其余{嗑}藤子仁等六味粉碎成细粉,混匀,用墨旱莲草汁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
性 状 | 为黑褐色的水丸;有蒜样臭气,味辛、微苦。 |
用 法 | 口服,一次3~6g,一日3次;外用,研末以麻油调敷患处。 |
主 治 | 祛暑,和中,解痉止痛。用于吐泻腹痛,胸闷,胁痛,头痛发热。 |
贮 藏 | 密闭,防潮。 |
来 源 | 傣族验方。 |
摘 录 | 《中国药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