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散:修订间差异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文本替换 - 替换“|论述=”为“|方论选录=”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第1行: 第1行:
{{方剂|方名=《温疫论》卷二:三甲散|组成=鳖甲 龟甲(并用酥炙黄为未,如无酥,各以醋炙代之)各3克 穿山甲(土炒黄,为末)1.5克 蝉蜕(洗净,炙干)l.5克 僵蚕(白硬者,切,生用)1.5克 牡蛎(煅为末)1.5克 蟅虫3个(干者擘碎,鲜者杵烂,和酒少许,取汁人汤药同服,其滓人诸药同煎)白芍(酒炒)2.1克 当归1.5克 甘草0.9克|制法=|性状=|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去滓温服。
{{方剂|方名=《温疫论》卷二:三甲散|组成=鳖甲 龟甲(并用酥炙黄为未,如无酥,各以醋炙代之)各3克 穿山甲(土炒黄,为末)1.5克 蝉蜕(洗净,炙干)l.5克 僵蚕(白硬者,切,生用)1.5克 牡蛎(煅为末)1.5克 蟅虫3个(干者擘碎,鲜者杵烂,和酒少许,取汁人汤药同服,其滓人诸药同煎)白芍(酒炒)2.1克 当归1.5克 甘草0.9克|制法=|性状=|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去滓温服。
若素有老疟或瘅疟,加牛膝3克,何首乌3克;有郁痰者,加贝母3克;有老痰者,加瓜蒌霜1.5克,善呕者勿用;咽干作痒者,加花粉、知母各1.5克;素有燥嗽者,加杏仁1.5克;素有内伤瘀血者,倍蟅虫;如无蟅虫,以干漆炒烟尽研末l.5克,及桃仁3克代之。|功用=|主治=治素患久疟或内伤,身体羸弱,复感疫气,饮食暴减,胸膈痞闷,身疼发热,彻夜不寐,经治热减得睡,饮食稍增,但仍肢体时疼,胸胁锥痛,脉数、身热不去,过期不愈者。|加减=|注意=|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温疫论》卷二}}
若素有老疟或瘅疟,加牛膝3克,何首乌3克;有郁痰者,加贝母3克;有老痰者,加瓜蒌霜1.5克,善呕者勿用;咽干作痒者,加花粉、知母各1.5克;素有燥嗽者,加杏仁1.5克;素有内伤瘀血者,倍蟅虫;如无蟅虫,以干漆炒烟尽研末l.5克,及桃仁3克代之。|功用=|主治=治素患久疟或内伤,身体羸弱,复感疫气,饮食暴减,胸膈痞闷,身疼发热,彻夜不寐,经治热减得睡,饮食稍增,但仍肢体时疼,胸胁锥痛,脉数、身热不去,过期不愈者。|加减=|宜忌=|规格=|贮藏=|方解=|方论选录=|备注=|来源=|摘录=《温疫论》卷二}}

2023年8月19日 (六) 23:47的最新版本

《温疫论》卷二:三甲散

组 成 鳖甲 龟甲(并用酥炙黄为未,如无酥,各以醋炙代之)各3克 穿山甲(土炒黄,为末)1.5克 蝉蜕(洗净,炙干)l.5克 僵蚕(白硬者,切,生用)1.5克 牡蛎(煅为末)1.5克 蟅虫3个(干者擘碎,鲜者杵烂,和酒少许,取汁人汤药同服,其滓人诸药同煎)白芍(酒炒)2.1克 当归1.5克 甘草0.9克
用 法 上药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去滓温服。 若素有老疟或瘅疟,加牛膝3克,何首乌3克;有郁痰者,加贝母3克;有老痰者,加瓜蒌霜1.5克,善呕者勿用;咽干作痒者,加花粉、知母各1.5克;素有燥嗽者,加杏仁1.5克;素有内伤瘀血者,倍蟅虫;如无蟅虫,以干漆炒烟尽研末l.5克,及桃仁3克代之。
主 治 治素患久疟或内伤,身体羸弱,复感疫气,饮食暴减,胸膈痞闷,身疼发热,彻夜不寐,经治热减得睡,饮食稍增,但仍肢体时疼,胸胁锥痛,脉数、身热不去,过期不愈者。
摘 录 《温疫论》卷二